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番禺|在富麗小學開展的這堂課,吸引番禺近200位老師來觀摩

2012年3月, 番禺區全面啟動了“研學後教”課堂教學改革,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 “研學後教”課堂教學改革成效初顯, 如今“研學後教”有了升級版, 成為“師”與“生”教學常態化課堂是怎樣的呢?

今天上午, 由番禺區教育局教研室主辦、北片教育指導中心、大石富麗小學協辦的“小學數學研學後教升級版 師與生教學常態化課堂”在大石富麗小學舉行, 番禺區各個學校近200位老師參加。

富麗小學校長郭志明說:

近幾年興起了‘研學後教’, 並以常態化走進課堂, 現在又有了升級版, 今天現場就是番禺區一些學校展示運用研學後教的效果, 番禺區各個學校的老師也彙聚在一起學習、探討、交流。

兩堂生動的“研學後教”展示課

1《認識平行四邊形》

首先, 大石富麗小學何國權老師現場上了一堂《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展示課。

從一開始, 何國權老師並沒有直接馬上告訴學生什麼是“平行四邊形”, 而是通過圖形抛磚引玉, 一步步引導學生去認識, 學生都積極舉手搶著回答。

“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是什麼?”

“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在哪裡?”

現場6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 基本所有問題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推一推, 互相探討然後舉手告訴老師答案, 由學生自己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特徵、性質。

課堂快結束前,進行研學檢測,做題來檢測本次課堂的成果,而答案也由學生自己來回答、解釋。

最後,老師再讓學生對研學進行總結、評價。

2《認識時間》

番禺區實驗小學劉秋鋒老師則給學生上了一堂《認識時間》,開場還以動畫片的人物引出問題。

劉秋鋒老師這堂課,亦是沒有講解太多,通過螢幕形象化的畫面,逐步引導,不斷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在時針和分針裡,分針與鐘面的小格有什麼關係?”

“時針走過數字幾,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幾分鐘?”

問題的答案,依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學生回答得好,要誇下自己或同學哦,“棒棒棒,你最棒!”

課堂結束前,再進行基礎練習加以鞏固並現場糾正錯誤。

最後,老師再給學生進行一些題目糾正、拓展講解。

最後,番禺區小學數學中心組成員劉瑞容、黃小麗對展示課進行點評,北片教育指導中心林健祥進行總結。

探討“研學後教”升級版

“師”與“生”常態化課堂教學

什麼是“研學後教”?

看了這兩節生動的展示課,你大概就有所瞭解了,“研學後教”跟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升級版“研學後教”。

“之前全部都是老師講,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但現在老師講的很少,學生自己提問、自己答、自己解決,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學生自己發揮,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數學主要培養學生發展思維、想像能力,那個推理要自己想才行,另外把每個人的想法與小組討論的結果歸納出來,然後去提升。”小學數學副高級教師、大石富麗小學教導處主任鄧冰介紹道。

在展示課後,鄧冰作了《探討“研學後教”升級版“師”與“生”常態化課堂教學》的主旨講座,探討升級版後的“研學後教”以及“師”與“生”常態化課堂教學。

人物介紹

鄧冰:從事教育事業已35年,在本區域學科教學領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和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輔導教師,從2011年到現在擔任廣州市中小學繼續教育輔導工作,每年培訓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達30多人。

Q:升級版的“研學後教”有什麼不一樣?

鄧冰: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準、能力升級版的小組合作主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進行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傾向、個性特徵、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

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一般按老師提出研學問題、確定目標、收集資訊資料並進行分析處理、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結論。

Q:“研學後教”升級版是哪方面有調整?

鄧冰:我認為研學課堂升級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層面的升級;二是學生層面的升級。

首先在老師方面的升級:老師如何配合學生提出合理的研學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有目的地討論得出最佳答案。

其次是學生方面的升級:學生方面做到“5大精准”扶持:1、扶持對象精准;2、讓學生討論的研學問題精准;3、小組內使用學習工具精准;4、研學問題落實到小組每一位成員精准;5、小組互助對象精准。

通過“研學後教”的小組精准討論升級後,老師根據小組內提出的研學問題個性化地開展討論,並系統地回答,這樣的合作,不斷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Q:課堂中,研學問題主要圍繞什麼進行?

鄧冰:教師引導學生從圖中可以看出“清楚地表示出來”。

研學問題是圍繞學習學科核心知識和提升學科素養,經過幾項策略,生成了當堂課需要探究的學與教的中心問題。此研學問題的提出,目的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概念和圖形的相關知識和運用規律。這正符合了課標提出的理念:“小學四大問題的解決和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記者 小惠】

【編輯 嚴直高】

課堂快結束前,進行研學檢測,做題來檢測本次課堂的成果,而答案也由學生自己來回答、解釋。

最後,老師再讓學生對研學進行總結、評價。

2《認識時間》

番禺區實驗小學劉秋鋒老師則給學生上了一堂《認識時間》,開場還以動畫片的人物引出問題。

劉秋鋒老師這堂課,亦是沒有講解太多,通過螢幕形象化的畫面,逐步引導,不斷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在時針和分針裡,分針與鐘面的小格有什麼關係?”

“時針走過數字幾,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幾分鐘?”

問題的答案,依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學生回答得好,要誇下自己或同學哦,“棒棒棒,你最棒!”

課堂結束前,再進行基礎練習加以鞏固並現場糾正錯誤。

最後,老師再給學生進行一些題目糾正、拓展講解。

最後,番禺區小學數學中心組成員劉瑞容、黃小麗對展示課進行點評,北片教育指導中心林健祥進行總結。

探討“研學後教”升級版

“師”與“生”常態化課堂教學

什麼是“研學後教”?

看了這兩節生動的展示課,你大概就有所瞭解了,“研學後教”跟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升級版“研學後教”。

“之前全部都是老師講,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但現在老師講的很少,學生自己提問、自己答、自己解決,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學生自己發揮,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數學主要培養學生發展思維、想像能力,那個推理要自己想才行,另外把每個人的想法與小組討論的結果歸納出來,然後去提升。”小學數學副高級教師、大石富麗小學教導處主任鄧冰介紹道。

在展示課後,鄧冰作了《探討“研學後教”升級版“師”與“生”常態化課堂教學》的主旨講座,探討升級版後的“研學後教”以及“師”與“生”常態化課堂教學。

人物介紹

鄧冰:從事教育事業已35年,在本區域學科教學領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和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輔導教師,從2011年到現在擔任廣州市中小學繼續教育輔導工作,每年培訓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達30多人。

Q:升級版的“研學後教”有什麼不一樣?

鄧冰: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準、能力升級版的小組合作主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進行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傾向、個性特徵、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

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一般按老師提出研學問題、確定目標、收集資訊資料並進行分析處理、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結論。

Q:“研學後教”升級版是哪方面有調整?

鄧冰:我認為研學課堂升級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層面的升級;二是學生層面的升級。

首先在老師方面的升級:老師如何配合學生提出合理的研學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有目的地討論得出最佳答案。

其次是學生方面的升級:學生方面做到“5大精准”扶持:1、扶持對象精准;2、讓學生討論的研學問題精准;3、小組內使用學習工具精准;4、研學問題落實到小組每一位成員精准;5、小組互助對象精准。

通過“研學後教”的小組精准討論升級後,老師根據小組內提出的研學問題個性化地開展討論,並系統地回答,這樣的合作,不斷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Q:課堂中,研學問題主要圍繞什麼進行?

鄧冰:教師引導學生從圖中可以看出“清楚地表示出來”。

研學問題是圍繞學習學科核心知識和提升學科素養,經過幾項策略,生成了當堂課需要探究的學與教的中心問題。此研學問題的提出,目的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概念和圖形的相關知識和運用規律。這正符合了課標提出的理念:“小學四大問題的解決和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記者 小惠】

【編輯 嚴直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