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京東雙十一,看電商的四大趨勢

去了京東雙十一媒體開放日, 資料的東西大家談論很多了,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 這些資料和事實背後隱藏的一些電商趨勢。

趨勢之一:一切都可以放在網上賣

也許有人會說, 這算什麼趨勢, 五年前就這樣提了啊。

的確, 但現在的步伐更大。

京東之前給人的印象是主營電子、電器類的產品, 但現在品類已經非常豐富, 從圖書到美妝再到機票酒店等生活服務, 一應俱全。

還有一些我們想不到的東西, 也都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碧桂園的房子, 北京的四合院、巨型貨輪, 甚至是名貴的阿拉伯馬都可以在京東上買到, 而且, 就在這位辛利軍副總裁演講結束之際, 北京景山東街的這套四合院成交了, 以雙倍溢價的價格。

未來, 一切皆可線上交易, 當然是法律政策允許的東西。

趨勢之二:電商正在改變一些產業鏈格局

京東商場家電事業部總裁閆小兵在演講中講到了兩個頗為有趣的現象。

一個是, 現在線下液晶電視的銷量持續下滑, 跟著液晶面板的價格也走低, 但是由於在京東商城電視銷量的走俏, 所以抬高了液晶面板行業價格。

另一個是, 雙11前眾多家電行業大佬齊聚京東, 當然不是為了喝咖啡,

而是商討備貨生產銷售的一些事宜, 有的廠商甚至專門為京東開幾條生產專線。

電商達到一定規模, 就會開始影響一些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 這種趨勢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趨勢之三:電商平臺不僅是賣場, 也是行銷場

雙十一過後, 不少品牌廠商都在曬自己在電商平臺的表現排名。

有的曬銷售額、有的算銷售量, 還有的在各種細分榜單中尋找自己有利的名次。

電商平臺似乎也有意讓大家去“競賽”, 不但榜單名類繁多, 而且搞起了各種競速和各種獎項, 而品牌廠商們也樂此不彼。

對於品牌廠商們來說,

在電商平臺的排名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而單品的銷售或者搜索排名更是可以直接了當的促進該產品的銷量, 所以, 電商平臺已經不只是一個線上賣場, 還是一個行銷勝地。

未來, 商家們在電商平臺上不但要“逐利”, 還要“追名”, 要知道, 一個排名可以省去不少廣告費的。

趨勢之四:電商節功能弱化, 智慧化才是未來

今年雙11, 天貓和京東之間有個小插曲。

阿裡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在千牛直播現場說“不得不承認京東數學很好”, 言下之意, 是京東的1000多億銷售額是1號到11號的累加, 而天貓則是24小時的。

對此, 京東CMO徐雷回應說:

友商之間互相懟一懟司空見慣, 但比較支持京東的做法, 把戰線拉長。

黃金周出行過的朋友應該知道那種慘狀, 但如果有個“黃金月”恐怕就不會那樣人山人海了。同樣,12天的電商節在很多環節要比只有1天好。

電商節從一開始就是以低價來吸引用戶的,只不過後來大家漸漸發現,其實價格並不是那麼誘人,反而充滿了陷阱,還犧牲了品質和體驗。

所以,未來電商節的戰線可能拉長,功能可能弱化,但體驗必將提升。

個人而言,我只是想要一個好物推薦、一個愉快的購物流程,以及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罷了。

也就是說,相比於低價,一個“懂我”的電商平臺,更為重要。

但如果有個“黃金月”恐怕就不會那樣人山人海了。同樣,12天的電商節在很多環節要比只有1天好。

電商節從一開始就是以低價來吸引用戶的,只不過後來大家漸漸發現,其實價格並不是那麼誘人,反而充滿了陷阱,還犧牲了品質和體驗。

所以,未來電商節的戰線可能拉長,功能可能弱化,但體驗必將提升。

個人而言,我只是想要一個好物推薦、一個愉快的購物流程,以及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罷了。

也就是說,相比於低價,一個“懂我”的電商平臺,更為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