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遊記女兒國經典片段沒去印度拍,泰囧也沒去清邁,而是都去了這

享受過曼谷的繁華, 沉醉過清邁的小清新, 感受過普吉的幽藍的浩瀚大海.....而大城這座一座幽靜的古城給了我們另一番感覺, 尤其是今天下午參觀的那些素可泰時期的雄偉建築, 更是能看到泰國的另一面。 雖然泰國是國人出門的首站, 但是在曼谷鋪天蓋地的旅行團在這裡卻很少見到。 拒絕旅行團式的走馬看花, 在此漫步、在此聆聽。 此行比較遺憾的是沒能在此留宿一晚, 慢慢品味。 來這裡的大多是泰國本土人, 他們來焚香禮佛, 來緬懷先祖, 也來銘記歷史。

大城和清邁一樣, 護城河包圍的是古城中心地帶,

反之就是外島。 但是無論古城的中心與外部, 都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寺廟值得參觀。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挑選幾間加入行程。 通常大城需要安排1整個白天的時間, 好好玩的話則需要兩天一夜甚至三天兩夜。 我們這次選了大城最具代表性的三間寺廟, 如下詳述。

第一站,崖差蒙空寺Wat Yai Chaimongkhon

這座寺廟是大城王朝初代王烏通王於1357年下令修建的, 為了在錫蘭(今天的斯里蘭卡)留學歸國的僧侶而修建的, 這裡也是大城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Wat Yai Chaimongkhon以臥佛和寶塔最為著名。 于1592年, 為了紀念與緬甸的戰爭中騎象殺死緬甸王子的豐功偉績而下令修建的, 所以Wat Yai Chaimongkhon的名字是大勝利的意思。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城裡有許多王宮寺院的古跡, 這裡也有“吳哥窟第二”的外號, 但其實兩者雖有相似之處, 卻各有各的特色。 之前去清邁看過那些金碧輝煌的寺廟, 這樣滄桑古樸更為觸動人心。 在清邁逛寺廟, 欣賞的華麗璀璨;在大城逛寺廟, 欣賞的就是斷瓦殘垣間的破舊美。

高達127米的錫蘭式鐘型佛塔, 畫面依舊很有視覺衝擊感。 巨大的佛塔高聳入雲, 令人歎為觀止。 佛塔周圍圍繞著眾多佛像, 這是與我先前想像的大城寺廟最為接近的一處, 到處彌漫著神聖莊嚴的氣息。

寺內的中央佛塔則是二十代王納萊頌恩王於1592年下令建造的。 塔高62米, 是為了紀念納萊頌恩王同緬甸的戰爭中騎象殺死緬甸王子的豐功偉績而修建的, 所以寺廟的名字是大勝利的意思。 在此這前緬甸在考普同寺內也建造了一座紀念塔, 納萊頌恩王建造此塔的目的就是與之相抗衡。 原本打算造得更高,

但最終還是比考普同寺的塔稍微低了一點。 同其他古建築一樣, 寺廟的輪廓只能靠地上殘存的基石來判斷。

塔旁有大群的佛像, 若是仔細的觀察, 便可以發現佛首和身體竟然不是同一個時代所凋塑的, 原來這是因為當初修建驛道, 為了貪圖方便, 不擇手段的砍下佛身,籍以施工填路,實屬一奇。

86版《西遊記》24、25兩集中的取景頗具異域風情,包括天竺國公主也是騎大象招親,行合手禮。據說拍攝的時候,原定天竺會去到印度取景,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據說是簽證原因)最後定在了大城府,這裡寺廟眾多,佛像更是比比皆是。

之前大熱的電影《泰囧》中二人已經行進到清邁,但是徐朗陪著王寶四處拜佛,看到一排佛像瞠目結舌的地方,卻不是在清邁,也是在崖差蒙空寺,王寶強拜佛的地方就是在這裡。意料之外,這個名字拗口的大城寺廟竟有那麼知名的片子取景,尤其是《西遊記》陪伴我們無數個暑假,難怪剛到這裡的時候,就覺得莫名熟悉親切。這裡保留著我對大城、甚至是泰國最初最模糊的印象。

崖差蒙空寺應該算是保留較為完好的大城寺廟,雖然重建的痕跡依稀可辨,但是新舊交替並沒有讓你覺得有任何的突兀。佛塔四周的一排排坐佛像,是導演們拍電影電視取景時的寵兒,也是來這最多遊客選擇留影的地方。這座廟宇在整個大城區域也頗為靈驗,絡繹不絕的信徒與遊客,也為這裡增添了更多的人氣。

大城特別適合喜歡安靜、喜歡歷史遺址類景點的人。崖差蒙空寺就是這樣一處安靜而又古老的地方,曾經是一個著名的冥思寺。走在其中,會感受到無數雙坐佛的矚目禮,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眾神庇佑,inner peace。

我們在大城一共去了三個寺廟,畫風都差不多。但是崖差蒙空寺最好區分出來,因為這裡無論佛像還是佛塔,都身披金黃袈裟,在太陽下奪目耀眼。

通過陡峭的石階,可扶搖直上至塔頂。登上佛塔,裡面有一個小的佛堂,四個角分別立著四尊鍍金佛像,抬起頭可以看見好多蝙蝠在那裡安家。從遠處就能看到壯觀的佛塔與眾多的坐佛像。

登塔俯瞰,一切豁然開朗。紅褐色的古老磚牆與修葺一新的碧綠草坪對比強烈,卻又賞心悅目。穿紅裙的女孩站在兩尊坐佛中間,給了畫面點睛一筆。

佛塔的頂部到處是信徒擺放的祈福花環,泰國人對宗教的虔誠,讓不信佛的人也感動地內心泛起漣漪。

喜歡崖差蒙空寺的另一大原因,就是這裡鮮花盛開,並且是我最愛的熱帶花卉三角梅。這一簇簇豔麗熱烈的花朵在廢墟殘垣間盛放,是對生命的一種歌頌。

這尊巨大的臥佛位於寺廟的東北方向,怡然自得地躺在陽光之下,在廢墟環繞之中安詳側臥,令人一見便感受到佛的平靜與超脫。不過沒有內城臥佛寺的臥佛大。

第二站,瑪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

位於泰國最古老的都城阿瑜陀耶古城的中央,是該城的中心佛寺四面有溝渠環繞,從印拉第王開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于李泰王時期,屬於皇室宗廟,寺中原有209 座塔,10處僧院,但大部份都僅剩地基而已。寺內有中央塔臺,四周是有四面佛龕的小佛塔和廟堂樣式的佛塔。中央佛塔使用紅土建成,再塗灰泥粉飾。蓮花花蕾狀頂端佛塔被稱為素可泰式,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佛塔。

寺內最著名的景點是位於入口處的樹纏佛頭,閉目含笑的佛頭被菩提老樹根纏繞,或稱為“永恆的微笑”。是泰國七大奇跡之一,這景象也成了大城旅遊的宣傳封面,也讓瑪哈泰寺在大城眾多寺廟脫穎而出。

當緬甸軍隊戰亂入侵了大城王國,直搗王朝的那個歷史時刻,做得最慘烈的事情就是把大城王朝所有可以破壞的寺廟無一倖免的毀壞了一輪又一輪,大城王朝的佛像都失去了頭顱。當緬甸軍隊滅到日月無光的那一刻,突然發現這樹中居然還隱藏著一尊佛頭,於是死命的用刀劍砍去,卻奇異的發現無論如何都無法挖出佛頭。那一刻,天地動容,烏雲閃電交加,緬軍大駭,以為佛主將賜罪降禍,於是瞬間逃逸。這就是這尊佛頭的由來,也是寺中唯一一尊不滅的佛容印記。

走進寺廟,更像是走進了一大片樹林,使得炎熱的天氣一下子變得涼爽了許多。主塔是高棉式的佛塔,曾經倒塌又重建,後因緬軍入侵,再度破敗。大城王朝二代王羅寂一世造這個寺廟的時候,一定無法想像某一日緬甸軍隊砍下所有佛像的頭顱,推倒44米高的佛塔,讓所有信仰坍塌一地。

人類留存時間,就是為了建立和打翻。

現在,只有最高的那尊佛像尚且完整,較低的佛像一律沒有頭部,寺內滿目殘缺,到處可見斷垣殘壁和被洗劫破壞後的痕跡,是一座充滿榮枯盛衰的寺廟遺址。

破敗的佛像有著直擊心靈的震撼

殘存的紅磚基台生出了青苔,一朵小花破牆而出。在這片曾經一度絕望的廢墟,如今卻綻放著最堅強的生命。

最後一站,柴瓦塔那蘭寺Wat Chai Wattanaram

座落于大城府的西南,昭拍耶河西畔,大城島外。1630年普帕拉賽,東王為母親大人所建,又稱貴妃寺。中央佛塔是高棉式樣的,紀念對柬埔寨戰爭的勝利。四個小佛塔圍繞中央佛塔,八個更小的佛塔又環繞著四個小佛塔。這裡是大城最適合看夕陽的經典之地。

特意把柴瓦塔那蘭寺安排在三座寺廟的最後一座參觀,到達的時間不早不晚也正好是傍晚時分。可是,既昨天在安帕瓦下雨沒看成夕陽,我們到柴瓦塔那蘭寺也飄起了下雨。泰國的雨季啊,真是太不適合追落日了。

不過,烏雲密佈的柴瓦塔那蘭寺更顯古舊寂寥。紅褐色和黑色是在這裡看得最多的顏色:紅褐色的是城、黑色的是佛像,縱火留下的印記隨處可見。掉落的磚石與佛像的殘片零散在地上,與草木相生。寺廟不大,但走近它,依然能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幾百年來,風雨飄搖,雖已不復當年的興盛與光芒,但氣度猶在。

這裡是我們參觀的三座寺廟裡最像吳哥窟的一座。雖然下雨,我們還是打著傘繞著走了一圈,單單欣賞建築和文明都是非常美妙的事情。這裡遊人稀落,適合靜靜的找個角落坐下,看光影作畫,聆聽鳥鳴鶯啼。在心裡腦補著,若逢夕陽西下這裡該驚豔成什麼樣子啊。

不捨得坐上車離開,卻無比慶倖這果斷的決定,因為雨勢在我們坐上車後由弱轉強。帶著那一絲意猶未盡,我們踏上了回曼谷的路,並在心裡悄悄種下一顆重遊的種子。

不擇手段的砍下佛身,籍以施工填路,實屬一奇。

86版《西遊記》24、25兩集中的取景頗具異域風情,包括天竺國公主也是騎大象招親,行合手禮。據說拍攝的時候,原定天竺會去到印度取景,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據說是簽證原因)最後定在了大城府,這裡寺廟眾多,佛像更是比比皆是。

之前大熱的電影《泰囧》中二人已經行進到清邁,但是徐朗陪著王寶四處拜佛,看到一排佛像瞠目結舌的地方,卻不是在清邁,也是在崖差蒙空寺,王寶強拜佛的地方就是在這裡。意料之外,這個名字拗口的大城寺廟竟有那麼知名的片子取景,尤其是《西遊記》陪伴我們無數個暑假,難怪剛到這裡的時候,就覺得莫名熟悉親切。這裡保留著我對大城、甚至是泰國最初最模糊的印象。

崖差蒙空寺應該算是保留較為完好的大城寺廟,雖然重建的痕跡依稀可辨,但是新舊交替並沒有讓你覺得有任何的突兀。佛塔四周的一排排坐佛像,是導演們拍電影電視取景時的寵兒,也是來這最多遊客選擇留影的地方。這座廟宇在整個大城區域也頗為靈驗,絡繹不絕的信徒與遊客,也為這裡增添了更多的人氣。

大城特別適合喜歡安靜、喜歡歷史遺址類景點的人。崖差蒙空寺就是這樣一處安靜而又古老的地方,曾經是一個著名的冥思寺。走在其中,會感受到無數雙坐佛的矚目禮,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眾神庇佑,inner peace。

我們在大城一共去了三個寺廟,畫風都差不多。但是崖差蒙空寺最好區分出來,因為這裡無論佛像還是佛塔,都身披金黃袈裟,在太陽下奪目耀眼。

通過陡峭的石階,可扶搖直上至塔頂。登上佛塔,裡面有一個小的佛堂,四個角分別立著四尊鍍金佛像,抬起頭可以看見好多蝙蝠在那裡安家。從遠處就能看到壯觀的佛塔與眾多的坐佛像。

登塔俯瞰,一切豁然開朗。紅褐色的古老磚牆與修葺一新的碧綠草坪對比強烈,卻又賞心悅目。穿紅裙的女孩站在兩尊坐佛中間,給了畫面點睛一筆。

佛塔的頂部到處是信徒擺放的祈福花環,泰國人對宗教的虔誠,讓不信佛的人也感動地內心泛起漣漪。

喜歡崖差蒙空寺的另一大原因,就是這裡鮮花盛開,並且是我最愛的熱帶花卉三角梅。這一簇簇豔麗熱烈的花朵在廢墟殘垣間盛放,是對生命的一種歌頌。

這尊巨大的臥佛位於寺廟的東北方向,怡然自得地躺在陽光之下,在廢墟環繞之中安詳側臥,令人一見便感受到佛的平靜與超脫。不過沒有內城臥佛寺的臥佛大。

第二站,瑪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

位於泰國最古老的都城阿瑜陀耶古城的中央,是該城的中心佛寺四面有溝渠環繞,從印拉第王開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于李泰王時期,屬於皇室宗廟,寺中原有209 座塔,10處僧院,但大部份都僅剩地基而已。寺內有中央塔臺,四周是有四面佛龕的小佛塔和廟堂樣式的佛塔。中央佛塔使用紅土建成,再塗灰泥粉飾。蓮花花蕾狀頂端佛塔被稱為素可泰式,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佛塔。

寺內最著名的景點是位於入口處的樹纏佛頭,閉目含笑的佛頭被菩提老樹根纏繞,或稱為“永恆的微笑”。是泰國七大奇跡之一,這景象也成了大城旅遊的宣傳封面,也讓瑪哈泰寺在大城眾多寺廟脫穎而出。

當緬甸軍隊戰亂入侵了大城王國,直搗王朝的那個歷史時刻,做得最慘烈的事情就是把大城王朝所有可以破壞的寺廟無一倖免的毀壞了一輪又一輪,大城王朝的佛像都失去了頭顱。當緬甸軍隊滅到日月無光的那一刻,突然發現這樹中居然還隱藏著一尊佛頭,於是死命的用刀劍砍去,卻奇異的發現無論如何都無法挖出佛頭。那一刻,天地動容,烏雲閃電交加,緬軍大駭,以為佛主將賜罪降禍,於是瞬間逃逸。這就是這尊佛頭的由來,也是寺中唯一一尊不滅的佛容印記。

走進寺廟,更像是走進了一大片樹林,使得炎熱的天氣一下子變得涼爽了許多。主塔是高棉式的佛塔,曾經倒塌又重建,後因緬軍入侵,再度破敗。大城王朝二代王羅寂一世造這個寺廟的時候,一定無法想像某一日緬甸軍隊砍下所有佛像的頭顱,推倒44米高的佛塔,讓所有信仰坍塌一地。

人類留存時間,就是為了建立和打翻。

現在,只有最高的那尊佛像尚且完整,較低的佛像一律沒有頭部,寺內滿目殘缺,到處可見斷垣殘壁和被洗劫破壞後的痕跡,是一座充滿榮枯盛衰的寺廟遺址。

破敗的佛像有著直擊心靈的震撼

殘存的紅磚基台生出了青苔,一朵小花破牆而出。在這片曾經一度絕望的廢墟,如今卻綻放著最堅強的生命。

最後一站,柴瓦塔那蘭寺Wat Chai Wattanaram

座落于大城府的西南,昭拍耶河西畔,大城島外。1630年普帕拉賽,東王為母親大人所建,又稱貴妃寺。中央佛塔是高棉式樣的,紀念對柬埔寨戰爭的勝利。四個小佛塔圍繞中央佛塔,八個更小的佛塔又環繞著四個小佛塔。這裡是大城最適合看夕陽的經典之地。

特意把柴瓦塔那蘭寺安排在三座寺廟的最後一座參觀,到達的時間不早不晚也正好是傍晚時分。可是,既昨天在安帕瓦下雨沒看成夕陽,我們到柴瓦塔那蘭寺也飄起了下雨。泰國的雨季啊,真是太不適合追落日了。

不過,烏雲密佈的柴瓦塔那蘭寺更顯古舊寂寥。紅褐色和黑色是在這裡看得最多的顏色:紅褐色的是城、黑色的是佛像,縱火留下的印記隨處可見。掉落的磚石與佛像的殘片零散在地上,與草木相生。寺廟不大,但走近它,依然能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幾百年來,風雨飄搖,雖已不復當年的興盛與光芒,但氣度猶在。

這裡是我們參觀的三座寺廟裡最像吳哥窟的一座。雖然下雨,我們還是打著傘繞著走了一圈,單單欣賞建築和文明都是非常美妙的事情。這裡遊人稀落,適合靜靜的找個角落坐下,看光影作畫,聆聽鳥鳴鶯啼。在心裡腦補著,若逢夕陽西下這裡該驚豔成什麼樣子啊。

不捨得坐上車離開,卻無比慶倖這果斷的決定,因為雨勢在我們坐上車後由弱轉強。帶著那一絲意猶未盡,我們踏上了回曼谷的路,並在心裡悄悄種下一顆重遊的種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