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乾貨!本科教學評估整改工作注意事項匯總

美國教育評估代表人物之一比貝1975年將“評估”定義為, “系統地收集和解釋證據的過程。 在此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 目的在於行動。 ”西方現代教育評估主要模式之一CIPP模式(決策導向或改良導向評價模式)創始者斯塔弗爾比姆也曾強調說:“方案評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證明, 而是改進。 ”整改是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重要一環, 與被評院校的自我評估、專家組現場考察構成了完整的“三部曲”。

改不好=關門歇業

為了向學生、家長、納稅人等外部公眾證明學校已經達到或保持了一定的品質水準, 美國高等院校的品質保障主要通過區域認證委員會評估與認證。

然而, 如果院校聽到認證委員會對其表示,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所取得的進步不足以符合要求, 我對此深感失望。 ”即意味著該院校不再擁有“品質保證”, 無法獲得聯邦或州政府的財務援助, 將被迫關門歇業。

埃塞克斯郡學院正是一所在2011年時身陷品質危機的院校。 一年前, 認證委員會向該學院發出警告, 指出學院在財務和管理上存在多處問題, 並據此提出多達十幾項評估整改建議。 此後, 埃塞克斯郡學院採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包括重組院系、關閉數個校區、裁員和建立畢業生結果跟蹤系統等等。 但是, 對於認證委員會所指出的多處不足, 學院最終只解決了其中某幾項,

仍然“明顯不符合多項認證標準, 包括清晰的教學計畫、畢業生就業輔導服務、圖書館服務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等”。

評估與整改緊密結合

對此, 美國院校對於評估後所進行的整改工作的認識也十分清晰:自身是整改的直接受益者。 因而, 美國院校評估與認證過程的鮮明特徵之一是, 整改工作與評估小組報告中得出的結論緊密聯繫。

接受認證委員會評估與認證的美國院校, 首先須進行內部自評工作並完成自評報告, 之後認證檢查小組對院校的自評報告進行認真閱讀和評估, 並對學校進行檢查, 最後會將評估結果彙集到小組報告中。 小組報告將成為認證委員會判斷某院校是否達到評估與認證標準的主要依據。

該報告通常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部分描述認證檢查小組對自評報告的評價, 院校是否提供了充分的證據來證明其達到了認證標準以及評估結果;第二部分主要是認證檢查小組對院校提出的評估改進建議。

評估結果通常有以下三種:

一是院校達到認證標準, 表明被評院校很好地符合評估與認證機構所參照的認證標準。

二是院校達到評估與認證標準, 但是院校需要對某些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規定時間內(一般是一到兩年時間)進行整改, 並將整改結果寫成一份整改報告遞交給認證委員會。 同時, 整改報告又會細分為整改結果報告、 整改過程監督報告、整改應急報告三類。 其中結果報告主要包括院校對所存在問題方面整改的結果, 例如認證過程中發現院校在新建學科時缺少必要的程式進行經費分配, 在整改期間院校必須建立並完善這麼一個體系, 以便在建立新學科進行經費申請時有必要和齊全的資料, 使決定經費時有準確的根據。

過程監督報告要求院校在規定時間內對特定的方面必須進行整改, 且整改內容是有具體要求的。 應急報告是這三種報告中最為“嚴厲”的一種, 當認證委員會認為院校某些環節的變化或事件的發生可能會對院校造成“重大”影響時, 便要求院校在報告中詳細解釋所發生的變化, 以及院校是如何對這些變化的環節或發生的事件進行相應的整改的。

三是院校達到部分認證標準, 為此認證與評估委員會對院校將採取以下幾種行動:“掛牌”“ 察看”“提供新證據” “取消認證資格”“拒絕通過認證”。 對於被“掛牌”的院校, 校方會被告知原因, 作限期整改並將整改成效形成報告遞交認證委員會, 若在之後的核查中通過, 則整改成功, 反之,則歸入“察看”類。對於被“察看”的院校,委員會將告知原因,並確定下一輪再認證的時間,要求其屆時必須提供已進行徹底整改的證據。要求“提供新證據”的院校,需在一年之內提供充分的證據來保證該院校的認證狀態,評估與認證委員會還將委派檢查組到校園實地考察並驗證報告的內容。如果院校確實沒有達到認證標準,認證委員會就可能做出“取消”或“拒絕”的決定。

整改不是說說而已

美國院校在評估與認證中對整改階段工作的重視與較為明確的整改程式、內容及監督激勵措施的安排,或許能為我國本科教學評估的整改工作提供一些啟示。

對中國高校而言,教育部對我國普通高校進行本科教學評估,“名義是教學評估,實質是對學校辦學水準和能力的綜合評估”。而確保通過評估來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就是整改。2011年,教育部在《關於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通知》中提出,評估結論為“通過”的新建本科院校,五年後可進入下一輪普通高等學校的審核評估;評估結論為“暫緩通過”的學校,整改期為兩年;“不通過”的學校,整改期為三年。對“暫緩通過”的學校,整改期間將採取減少招生數量、暫停備案新設本科專業;對結論為“不通過”的學校,會採取限制招生、暫停備案新設本科專業等限制措施。

只有重新評估獲得通過的學校,才可進入下一輪普通高等學校的審核評估,仍未通過的學校,將停止其招生。對於接受審核評估高校的相關整改工作,根據《關於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要求,雖然評估結論只有寫實性報告,不分等級,但“學校要根據審核評估中提出的問題及建議進行整改,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應對評估學校的整改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並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招生規模、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考慮”。

然而一些評估專家指出,部分被評高校並未把工作重點放在“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上,一旦通過評估便大松一口氣的想法和做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網路上甚至有一些在校大學生吐槽學校,專家進校考察評估階段就開始“來虛的”,校內彌漫著濃烈的迎評氣息,宣傳標語、橫幅醒目可見,一切工作都要為迎評讓路,教室秩序井然,甚至還有學校規定如在評估階段發生問題將嚴肅處理……從實踐意義上講,本科教學評估中的整改工作的確直接關係到評估工作的意義能否真正實現,關係到學生及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更好的保障。但究竟應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呢?

對此,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周淩波指出了高校本科教學評估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四類典型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類典型問題是已呈現在自評報告中的目標難以被證明,例如有院校說要“努力躋身國內一流院校”, 那哪些證據可以證明達到了“一流”的標準?院校在目 標制定時必須要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和發展特色,制定的 目標一定要是可以測量的,沒有測量就沒有管理。

第二類典型問題是學校已提出並努力完成未完成的目標,沒有深入分析為什麼沒有達成。此外還應說明計 劃如何改進。以招生工作為例,如學校當初制定目標時,計畫有一半或者六成學生來自第一志願,而結果雖然招 生人數達到目標,但第一志願的生源並未達到預定比例, 這樣在之後的招生整改工作中學校必須列明未來為吸引 到符合招生願景的生源將採取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第三類典型問題是學校現在正在錯誤進行中的一些工作或者是沒有做到位的工作。例如學校對學生開展的職業教育,常常出現專業培養計畫與就業指導工作脫節,而類似這種問題不是靠學校機械地增加就業指導課程數量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在評估整改工作中做到就業指導與專業培養相融合。

第四類典型問題是一些工作被學校在制訂工作計畫時遺漏了,直至專家進校考察評估提出時才意識到。例如學校制訂培養計畫時,產學界專家甚至學生都參與其中,但最後卻沒有接受外界意見對培養計畫進行調整或修改;還如一些學校的教學評價工作,雖然對教師授課情況做了評價卻未對評課後的改進工作進行持續監控。不少學校通常都是只完成了前半部分工作——找問題,後半部分工作——改問題被忽略。

周淩波同時還表示,高校不能抱有評估整改工作完成就一勞永逸的心態,要對學校下一個階段提出更高的新目標,當然這個新目標必須建立在學校之前的發展基礎上,保持學校的持續發展狀態。

陽光下的整改更有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論美國院校的評估與認證結果是怎樣的,掛牌、察看、提供新證據,抑或取消認證資格等,當任何人詢問院校評估與認證的結果時,院校須如實告知對方真實情況,充分保證評估與認證資訊的公開與透明。教育部對我國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也提出了“陽光評估”的要求,“建立評估資訊公告制度,評估政策、評估檔、評估方案、評估標準、評估程式以及學校自評報告、專家現場考察報告、評估結論等均在適當範圍公開,廣泛接受教師、學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當公眾問責製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特點之一,社會對教育品質的關注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尤其是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教育的這一階段。例如當前受到輿論高度關注的本科教學評估工作,這既為評估工作增添了壓力,也為發動社會力量推進評估工作提供了便利。

對於所有高校管理者來說,學校對評估整改工作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如何在評估整改工作中使公眾能瞭解這項工作的詳細進展,如何為公眾提供合適的資訊管道瞭解評估整改工作的進展等問題,顯然都需要深思。因為學校透明的程度與社會對學校的信任程度有相當緊密的聯繫。特別是部分高校提出“建一流大學”的口號,正如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葉之紅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高校資訊公開,有利於促進依法治校,加強對高校的監督,建立陽光高校,對於加強高校管理,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建設一流大學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Kelly Heyboer. "The Star-Ledger Kean University, Essex County College issued warnings after failing reviews." NJ.com, 6 Jul. 2011. Web.

[2]方鴻琴,李志宏.國外高校評估中整改階段的工作及啟示 [J]. 中國大學教學,2006(12).

[3]孫建榮.美國高等院校認證後的院校整改工作及啟示 [J].復旦 教育論壇,2008(6).

[4]張慧潔,黎子華.美國高校評估回饋有效性問題研究 [J].高教 探索,2013(3).

[5] 柴旭東.評估整改階段與本科教學品質的提升——基於PDCA管理迴圈的視角 [J]. 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12).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反之,則歸入“察看”類。對於被“察看”的院校,委員會將告知原因,並確定下一輪再認證的時間,要求其屆時必須提供已進行徹底整改的證據。要求“提供新證據”的院校,需在一年之內提供充分的證據來保證該院校的認證狀態,評估與認證委員會還將委派檢查組到校園實地考察並驗證報告的內容。如果院校確實沒有達到認證標準,認證委員會就可能做出“取消”或“拒絕”的決定。

整改不是說說而已

美國院校在評估與認證中對整改階段工作的重視與較為明確的整改程式、內容及監督激勵措施的安排,或許能為我國本科教學評估的整改工作提供一些啟示。

對中國高校而言,教育部對我國普通高校進行本科教學評估,“名義是教學評估,實質是對學校辦學水準和能力的綜合評估”。而確保通過評估來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就是整改。2011年,教育部在《關於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通知》中提出,評估結論為“通過”的新建本科院校,五年後可進入下一輪普通高等學校的審核評估;評估結論為“暫緩通過”的學校,整改期為兩年;“不通過”的學校,整改期為三年。對“暫緩通過”的學校,整改期間將採取減少招生數量、暫停備案新設本科專業;對結論為“不通過”的學校,會採取限制招生、暫停備案新設本科專業等限制措施。

只有重新評估獲得通過的學校,才可進入下一輪普通高等學校的審核評估,仍未通過的學校,將停止其招生。對於接受審核評估高校的相關整改工作,根據《關於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要求,雖然評估結論只有寫實性報告,不分等級,但“學校要根據審核評估中提出的問題及建議進行整改,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應對評估學校的整改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並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招生規模、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考慮”。

然而一些評估專家指出,部分被評高校並未把工作重點放在“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上,一旦通過評估便大松一口氣的想法和做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網路上甚至有一些在校大學生吐槽學校,專家進校考察評估階段就開始“來虛的”,校內彌漫著濃烈的迎評氣息,宣傳標語、橫幅醒目可見,一切工作都要為迎評讓路,教室秩序井然,甚至還有學校規定如在評估階段發生問題將嚴肅處理……從實踐意義上講,本科教學評估中的整改工作的確直接關係到評估工作的意義能否真正實現,關係到學生及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更好的保障。但究竟應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呢?

對此,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周淩波指出了高校本科教學評估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四類典型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類典型問題是已呈現在自評報告中的目標難以被證明,例如有院校說要“努力躋身國內一流院校”, 那哪些證據可以證明達到了“一流”的標準?院校在目 標制定時必須要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和發展特色,制定的 目標一定要是可以測量的,沒有測量就沒有管理。

第二類典型問題是學校已提出並努力完成未完成的目標,沒有深入分析為什麼沒有達成。此外還應說明計 劃如何改進。以招生工作為例,如學校當初制定目標時,計畫有一半或者六成學生來自第一志願,而結果雖然招 生人數達到目標,但第一志願的生源並未達到預定比例, 這樣在之後的招生整改工作中學校必須列明未來為吸引 到符合招生願景的生源將採取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第三類典型問題是學校現在正在錯誤進行中的一些工作或者是沒有做到位的工作。例如學校對學生開展的職業教育,常常出現專業培養計畫與就業指導工作脫節,而類似這種問題不是靠學校機械地增加就業指導課程數量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在評估整改工作中做到就業指導與專業培養相融合。

第四類典型問題是一些工作被學校在制訂工作計畫時遺漏了,直至專家進校考察評估提出時才意識到。例如學校制訂培養計畫時,產學界專家甚至學生都參與其中,但最後卻沒有接受外界意見對培養計畫進行調整或修改;還如一些學校的教學評價工作,雖然對教師授課情況做了評價卻未對評課後的改進工作進行持續監控。不少學校通常都是只完成了前半部分工作——找問題,後半部分工作——改問題被忽略。

周淩波同時還表示,高校不能抱有評估整改工作完成就一勞永逸的心態,要對學校下一個階段提出更高的新目標,當然這個新目標必須建立在學校之前的發展基礎上,保持學校的持續發展狀態。

陽光下的整改更有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論美國院校的評估與認證結果是怎樣的,掛牌、察看、提供新證據,抑或取消認證資格等,當任何人詢問院校評估與認證的結果時,院校須如實告知對方真實情況,充分保證評估與認證資訊的公開與透明。教育部對我國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也提出了“陽光評估”的要求,“建立評估資訊公告制度,評估政策、評估檔、評估方案、評估標準、評估程式以及學校自評報告、專家現場考察報告、評估結論等均在適當範圍公開,廣泛接受教師、學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當公眾問責製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特點之一,社會對教育品質的關注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尤其是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教育的這一階段。例如當前受到輿論高度關注的本科教學評估工作,這既為評估工作增添了壓力,也為發動社會力量推進評估工作提供了便利。

對於所有高校管理者來說,學校對評估整改工作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如何在評估整改工作中使公眾能瞭解這項工作的詳細進展,如何為公眾提供合適的資訊管道瞭解評估整改工作的進展等問題,顯然都需要深思。因為學校透明的程度與社會對學校的信任程度有相當緊密的聯繫。特別是部分高校提出“建一流大學”的口號,正如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葉之紅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高校資訊公開,有利於促進依法治校,加強對高校的監督,建立陽光高校,對於加強高校管理,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建設一流大學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Kelly Heyboer. "The Star-Ledger Kean University, Essex County College issued warnings after failing reviews." NJ.com, 6 Jul. 2011. Web.

[2]方鴻琴,李志宏.國外高校評估中整改階段的工作及啟示 [J]. 中國大學教學,2006(12).

[3]孫建榮.美國高等院校認證後的院校整改工作及啟示 [J].復旦 教育論壇,2008(6).

[4]張慧潔,黎子華.美國高校評估回饋有效性問題研究 [J].高教 探索,2013(3).

[5] 柴旭東.評估整改階段與本科教學品質的提升——基於PDCA管理迴圈的視角 [J]. 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12).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