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治療便秘的藥物大盤點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陳淑雲 陳楚雄

審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伍俊妍

便秘是指排便頻率減少, 一周內大便次數少於2~3次, 或者2~3天才大便1次, 糞便量少且幹結時稱為便秘。 但有少數人平素一貫是2~3天才大便1次, 且大便性狀正常, 此種情況不應認為是便秘;對同一人而言, 如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變為2天以上或更長時間始大便1次時, 應視為便秘。

瀉藥是能刺激腸蠕動或增加腸內水分, 軟化糞便或潤滑腸道而促進腸內容排出的藥物。

便秘常用藥物:

一、容積性瀉劑(膨松藥)

通過滯留糞便中的水分,

增加糞便含水量和糞便體積從而起到通便作用, 主要用於輕度便秘患者, 服藥時應補充足夠的液體。 常用藥物有歐車前、聚卡波非鈣、麥麩、甲基纖維素等。

二、滲透性瀉劑

滲透性瀉藥可在腸內形成高滲狀態, 吸收水分, 增加糞便體積, 刺激腸道蠕動, 可用於輕、中度便秘患者, 藥物包括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類(如乳果糖)和鹽類瀉藥(如硫酸鎂)。

聚乙二醇4000是一種純物理性作用的藥物。 由於其高分子量, 不被腸道吸收, 也不會在腸道內分解而產生有機酸, 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便秘。 符合結腸的生理特點。

乳果糖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為乳酸和醋酸, 增加糞便的酸性和滲透壓, 使糞便容量增大, 刺激腸道蠕動, 產生緩慢的導瀉作用, 兼有降血氨的作用, 同時還能促進生理性細菌的生長。 乳果糖特別適用於習慣性便秘、便秘伴肝功能失代償患者, 可以預防和治療肝性腦病。

硫酸鎂不易被腸道吸收而又易溶于水, 口服後在腸內形成高滲鹽溶液, 阻止腸道對水的吸收, 使腸腔內容積增大, 從而對腸黏膜產生刺激, 使腸管蠕動增強而排便。 硫酸鎂也可能促進膽囊收縮素-促胰液素的分泌, 並通過後者促進胰液及腸液的分泌, 進一步增加腸內容, 同時刺激腸蠕動, 引起瀉下。 常用於結腸檢查前的腸道準備或中毒後導瀉。
本品慎用於消化道出血及消化性潰瘍患者, 以免增加吸收, 引起中毒;腎功能不良的便秘患者也應慎用。

三、潤滑性瀉劑

能潤滑腸壁, 軟化糞便而產生瀉下作用。 其瀉下作用溫和, 較適於老年、兒童及有高血壓或動脈瘤或痔瘡的患者及術後排便困難的患者使用。 包括甘油、蜂蜜、液體石蠟、石蠟油和多庫酯多醛等。

開塞露每支含甘油比例為52.8-58.3%, 經直腸給藥, 即可產生滲透性作用, 也可產生潤滑性瀉下作用。 用藥數分鐘內引起排便。

三、刺激性瀉劑(接觸性瀉藥)

主要有番瀉葉、酚酞、蓖麻油、比沙可啶等。 這類藥物能刺激腸道蠕動和分泌, 同時增加水、電解質的交換, 引起稀便。 過量使用刺激性瀉劑可導致脂肪和鉀吸收不良,

結腸黑變病是長期應用這些瀉劑的常見後果。 應儘量避免長期使用, 建議短期、間斷使用。

酚酞口服後在腸內與鹼性腸液形成可溶性鈉鹽, 刺激結腸蠕動並抑制腸內水分的吸收。 口服6-8小時排出軟便, 作用溫和, 一次用藥作用可持續2-4天, 適用於慢性或習慣性便秘。 因其口服後約15%被吸收後可隨尿排出, 並使鹼性尿呈現紅色。

四、促動力劑

主要為5-羥色胺(5- HT4)受體激動劑。 苯甲醯胺類5- HT4受體激動劑有伊托必利、莫沙必利等。 可通過激動胃腸肌間神經叢的5- HT4受體, 從而促進乙醯膽鹼的釋放, 產生從食管至肛門的全段胃腸促動作用。 這類藥物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慎用, 特別是不能同影響細胞色素P450的藥物如紅黴素、氟康唑等同時應用。

高選擇性 5-羥色胺 4 受體激動劑普蘆卡必利能縮短結腸傳輸時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服用宜從小劑量開始。

五、促分泌藥刺激腸液分泌,促進排便。

包括魯比前列酮、利那洛肽,可有效治療嗎啡製劑引起的便秘,目前尚未在中國上市。

六、微生態製劑

常用藥品有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媽咪愛、整腸生、複方嗜酸乳桿菌等。口服微生態製劑可以補充大量的生理性細菌,糾正便秘時的菌群改變,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七、中成藥

1、麻仁軟膠囊

成分:火麻仁、苦杏仁、大黃、枳實(炒)、厚朴(姜制)、白勺(炒)。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2、麻仁潤腸丸

成分: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白芍。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3、 枳實導滯丸

成分: 枳實(炒),大黃,黃連(薑汁炒),黃芩,六神曲(炒),白術(炒),茯苓,澤瀉。

功能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於飲食積滯、濕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

4、木香檳榔丸

成分:木香、檳榔、枳殼(炒)、陳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棱(醋制)、黃連、黃柏(酒炒)、大黃等味。

功能主治: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用於濕熱內停,裡急後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5、四磨湯

成分:木香、枳殼、檳榔、烏藥。

功能主治: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於嬰幼兒乳食內滯證,症見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

6、 便秘通口服液

成分:白術、肉蓯蓉(淡)、枳殼。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潤腸通便,適用於虛性便秘,

7、蓯蓉通便口服液

成分:肉蓯蓉、何首烏、枳實(麩炒)、蜂蜜。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老年便秘、產後便秘。

8、 芪蓉潤腸口服液

成分:黃芪(炙)、肉蓯蓉、白術、太子參、地黃、玄參、麥冬、當歸、黃精(制)、桑椹、黑芝麻、火麻仁、郁李仁、枳殼(麩炒)、蜂蜜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健脾滋腎,潤腸通便。

9、五仁潤腸丸

成分:生地120克 桃仁(去皮) 火麻仁各30克 郁李仁9克 柏子仁15克 蓯蓉(酒蒸)30克 廣皮120克 熟軍 當歸各30克 松子仁9克。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大腸燥熱,便秘腹脹,食少,消化不良。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如食物中缺少粗纖維等能刺激腸蠕動的物質、排便習慣不良、腸蠕動減弱、排便反射減弱、腸道存在機械性阻塞等。因此,在治療便秘時除應首先考慮糾正患者的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外,也應在對因治療的基礎上適當使用瀉藥,以促使糞便及腸內毒物的排出。

便秘的治療原則為①改善生活方式,使其符合胃腸道通過和排便運動生理。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及飲水量,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增加運動;②調整心理狀態,有助於建立正常排便反射;③治療原發病和伴隨病,有利於治療便秘;④盡可能避免藥物因素,減少藥物可能引起的便秘;⑤針對導致便秘的病理生理合理選用藥物治療,應避免濫用瀉劑;⑥生物回饋治療,糾正不當、無效的排便動作。

高選擇性 5-羥色胺 4 受體激動劑普蘆卡必利能縮短結腸傳輸時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服用宜從小劑量開始。

五、促分泌藥刺激腸液分泌,促進排便。

包括魯比前列酮、利那洛肽,可有效治療嗎啡製劑引起的便秘,目前尚未在中國上市。

六、微生態製劑

常用藥品有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媽咪愛、整腸生、複方嗜酸乳桿菌等。口服微生態製劑可以補充大量的生理性細菌,糾正便秘時的菌群改變,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七、中成藥

1、麻仁軟膠囊

成分:火麻仁、苦杏仁、大黃、枳實(炒)、厚朴(姜制)、白勺(炒)。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2、麻仁潤腸丸

成分: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白芍。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3、 枳實導滯丸

成分: 枳實(炒),大黃,黃連(薑汁炒),黃芩,六神曲(炒),白術(炒),茯苓,澤瀉。

功能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於飲食積滯、濕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

4、木香檳榔丸

成分:木香、檳榔、枳殼(炒)、陳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棱(醋制)、黃連、黃柏(酒炒)、大黃等味。

功能主治: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用於濕熱內停,裡急後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5、四磨湯

成分:木香、枳殼、檳榔、烏藥。

功能主治: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於嬰幼兒乳食內滯證,症見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

6、 便秘通口服液

成分:白術、肉蓯蓉(淡)、枳殼。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潤腸通便,適用於虛性便秘,

7、蓯蓉通便口服液

成分:肉蓯蓉、何首烏、枳實(麩炒)、蜂蜜。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老年便秘、產後便秘。

8、 芪蓉潤腸口服液

成分:黃芪(炙)、肉蓯蓉、白術、太子參、地黃、玄參、麥冬、當歸、黃精(制)、桑椹、黑芝麻、火麻仁、郁李仁、枳殼(麩炒)、蜂蜜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健脾滋腎,潤腸通便。

9、五仁潤腸丸

成分:生地120克 桃仁(去皮) 火麻仁各30克 郁李仁9克 柏子仁15克 蓯蓉(酒蒸)30克 廣皮120克 熟軍 當歸各30克 松子仁9克。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大腸燥熱,便秘腹脹,食少,消化不良。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如食物中缺少粗纖維等能刺激腸蠕動的物質、排便習慣不良、腸蠕動減弱、排便反射減弱、腸道存在機械性阻塞等。因此,在治療便秘時除應首先考慮糾正患者的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外,也應在對因治療的基礎上適當使用瀉藥,以促使糞便及腸內毒物的排出。

便秘的治療原則為①改善生活方式,使其符合胃腸道通過和排便運動生理。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及飲水量,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增加運動;②調整心理狀態,有助於建立正常排便反射;③治療原發病和伴隨病,有利於治療便秘;④盡可能避免藥物因素,減少藥物可能引起的便秘;⑤針對導致便秘的病理生理合理選用藥物治療,應避免濫用瀉劑;⑥生物回饋治療,糾正不當、無效的排便動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