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座被世人遺忘的古城,《新射雕英雄傳》還在這裡取過景!

在天祝蒼蒼茫茫的松山灘草原不遠的地方, 峙落著一座古老而蒼涼的城池, 儘管日蝕風吹, 那基本完好的牆體依然挺拔而立, 不失當年之雄姿, 這就是有名的明代松山古城, 又叫牧羊城, 明代萬曆年間在這兒爆發過的一場大會戰———松山戰役, 更使此地天下聞名。

松山古城坐落的松山灘雖然偏遠, 但是戰略的位置卻很重要, 它是通往東大灘、景泰、白銀的必經之路, 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驛站, 史書稱這條路為“松山古道”。 歷史上有名的“達隆倉的馬”, 就是在這裡長期培育而成的。

歷史:

曾在宣德年間開始, 蒙古各部不斷侵擾涼州地區, “番人(藏人)失其地, 多遷徙”, 使這裡的社會和邊防動盪不安。 尤其蒙古俺答汗(阿勒坦汗)騷擾百姓, 盤踞松山古城30餘年。 西元1598年, 明朝政府派兵10萬進剿松山收復大小松山地區。

這裡曾經生活過包括漢族、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等在內的多個民族, 整座古城在當初建成時, 占地280畝, 官衙、軍營、民居、學堂、糧倉等設施一應俱全, 最為鼎盛的時期, 城內還建有寺廟。

古城:

400多年前, 這裡的人是如何在草原上建成一座巍峨的城池?

那就是人們用這最為普通常見的野草與木椽相合, 建成城牆的框架, 再以黃土層層夯實。 草捆與木椽就相當於現在我們建築房屋時的鋼筋, 起了構架固定的作用。

雖然歷經400多年的時光打磨,

古城內的地面建築多已湮滅, 但古城的城廓保留得相當完整。 古城坐北向南, 分內外二垣, 平面呈“回”字形, 外垣南北320米, 東西350米, 牆高約10米。 四角築角墩, 民國22年, 軍政部在山丹設軍馬牧場, 並於松山設立分場, 場部就設在城內。

從黃土夯築的牆體, 從中進入,就是松山古城了,進城後又是一座城門的埡口,進入埡口就是“回”字古城裡面的小城了。上世紀90年代,松山古城內還一直有人居住,後來因為1990年景泰地震,城中居民房屋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損壞,大多數居民古城旁邊的松山村,在古城內部還留下一戶人家,一直默默守護著古城。

生命之源:

都說水是決定一座城池興旺的關鍵,古城內的兩口水井也是松山古城能夠一直堅守的原因,一口位於內城,現在已經被填埋了,另一口在外城,若探身於井口之上,還可以看見井底倒映出的影子。

地道:

松山古城還有一個讓人驚歎的秘密:整座城池的地下,擁有一條聯通內外的地道。戰時或有危險發生,人們可以躲藏於地道,甚至增援的軍隊也可從地道自由出入,使松山城不至於成為一座孤島。

《新射雕英雄傳》也在松山古城取過景,若你來這裡還能看到當初拍攝留下部分東西。

地址:天祝縣城向東36公里處。

從中進入,就是松山古城了,進城後又是一座城門的埡口,進入埡口就是“回”字古城裡面的小城了。上世紀90年代,松山古城內還一直有人居住,後來因為1990年景泰地震,城中居民房屋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損壞,大多數居民古城旁邊的松山村,在古城內部還留下一戶人家,一直默默守護著古城。

生命之源:

都說水是決定一座城池興旺的關鍵,古城內的兩口水井也是松山古城能夠一直堅守的原因,一口位於內城,現在已經被填埋了,另一口在外城,若探身於井口之上,還可以看見井底倒映出的影子。

地道:

松山古城還有一個讓人驚歎的秘密:整座城池的地下,擁有一條聯通內外的地道。戰時或有危險發生,人們可以躲藏於地道,甚至增援的軍隊也可從地道自由出入,使松山城不至於成為一座孤島。

《新射雕英雄傳》也在松山古城取過景,若你來這裡還能看到當初拍攝留下部分東西。

地址:天祝縣城向東36公里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