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正文

貧窮並沒有限制想像力,叫化雞就是證明

有一道菜肴, 雖說名字聽上去很“貧窮”, 但絕對是質樸的人間美味, 想必大家就算是沒吃過, 也肯定聽過它的大名————叫化雞。

GIF來自2017版《射雕英雄傳》

初識“叫化雞”三個字, 還是兒時和老爸一起看《射雕英雄傳》的時候。 黃蓉在和郭靖結伴遊玩之時, 做了一道足以改變郭靖一生命運的菜肴, 就是叫化雞。

“用蛾眉刺剖了公雞肚子, 將內臟洗剝乾淨, 卻不拔毛, 用水和了一團泥裹在雞外, 生火烤了起。

烤得一會, 泥中透出甜香, 待得濕泥幹透, 剝去幹泥, 雞毛隨泥而落, 雞肉白嫩, 濃香撲鼻。 ”

GIF來自2017版《射雕英雄傳》

正是這道飄香十裡的叫化雞, 把江湖上頗有威望的大英雄同時也是美食極度愛好者的洪七公也吸引了過來, “撕作三份, 雞屁股給我。 ”洪七公吃到嘴裡,

連連稱讚不絕, “妙極, 妙極, 連我叫化祖宗, 也整治不出這般了不起的叫化雞。 ”

可以想見, 這道菜究竟有多美味, 才能讓洪七公這樣吃遍山珍海味的人也折腰。 毫不客氣的說, 如果沒有黃蓉做出的叫化雞, 她和郭靖也許並不能拜洪七公為師, 也更不可能學到獨步天下的武功絕學降龍十八掌。

圖片來源自堆糖網

《射雕英雄傳》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 但叫化雞這樣的美食卻是真實存在的。 最為人稱道的一種說法是, 叫化雞來源自江蘇常熟, 故事發生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明末清初之時。

有一個討飯的叫花子, 好巧不巧在常熟虞山腳下撿到一隻雞, 便想著辦法做來給自己解饞。 但無奈流浪之久哪兒會準備什麼烹調工具, 偶然獲得的一隻雞, 也只能採用偶然想到的方法了。

圖片來源自花瓣網

在簡陋的條件下, 他先將雞殺掉, 然後用泥巴把雞連毛包裹得嚴嚴實實, 再堆上一個小火堆, 放在上面烘烤。 烤了很久, 外面一層泥巴已經幹透, 裡面的雞肉也熟了, 散發著誘人的香味, 打開之後, 雞毛掉落, 聞起來更是可口誘人, 沒想到這烤出的雞肉竟是一種極品美味, 叫花子著實飽餐了一頓。 大概也是因著這個故事, 這道菜肴就被人們稱作了“叫化雞”。

看吧, 為了吃, 就算是貧窮, 人們也依然是充滿想像力的。

圖片來源自堆糖網

有人借鑒了叫花子的這種烤雞方法,做出了改良版的叫化雞。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金庸老先生所著《射雕英雄傳》的時代背景是宋朝,而以上小編所說的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因此他所借鑒的叫化雞的做法可能來自比傳說早了很久很久很久的周朝“炮豚”,這也是叫化雞有跡可循的原型。

圖片來源自百度

“炮豚”是“周代八珍之一”,《禮記》中詳細描述了它的做法,將乳豬宰殺後取出內臟,再用草簾和混粘土把乳豬包裹起來上火烤,烤完之後再油炸,工序較為繁複。由此便可得知,叫化雞的做法可能是借鑒了“炮豚”的前期做法。

這種做法並沒有斷層失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炮肉”是將羊肉先經過醃制再放入羊肚中烘烤,宋、元時期也有烤鴨、烤水鳥之類,這些都和叫化雞有相似的地方。

圖片來源自百度

清朝《調鼎集》中出現的“荷葉包雞”更是與現在我們吃到的叫化雞有異曲同工之妙:將雞清理乾淨,用香菇、火腿、筍等輔料一起包在荷葉和泥殼中烤熟,揭下豆腐皮露出裡面的食物,就可以享用了。

杭州有一道“叫化童雞”,與常熟叫化雞極為相似,有人認為常熟的叫化雞祖籍應是浙江杭州,因為外面包裹的一層泥是紹興酒曇口的封泥,而一部分卻覺得叫化雞因常熟的傳說才出名,祖籍理應為常熟才對。這兩種說法都還蠻有道理,雙方也是爭執不下,有意思的是這兩道菜同時被收錄在了《中國菜譜》中。

圖片來源自百度

邱龐同先生在《知味難》一書中說:“此菜雞香、配料香、香料香、荷香、酒香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奇香。且雞肉鮮嫩,火功到家,觸肉脫骨。”

如果你還沒吃過叫化雞,不妨嘗試在家做一下吧。

叫化雞

食材

三黃雞一隻 香菇50g 洋蔥50g 荷葉一片 麵粉適量

白酒適量 料酒20g 生抽30g 鹽少許 胡椒少許

蔥一根 薑4片 蒜4瓣 蠔油少許 花椒適量

圖片來源自百度

步驟

幹荷葉用冷水泡上,烤箱預熱160℃

將雞處理乾淨,並用刀背將雞腿的骨頭敲斷以便折疊成型,加入蔥、薑、 蒜、 鹽、蠔油、料酒和胡椒,按摩揉搓至入味

將花椒煸炒出香味後用擀麵杖碾碎,放入雞中一起醃制,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入冰箱中醃制一個小時以上

用冷水和白酒將面和成軟硬適中,靜置一段時間後擀成大圓片

將洋蔥和香菇切成絲加入蔥、薑、 蒜、 鹽、蠔油、料酒和胡椒,塞入雞腹中,用牙籤固定好

把雞從冰箱中取出,放在荷葉上包起來,再用面皮包裹起來

烤盤刷滿油,放上麵團,進入烤箱烤80分鐘,完成

叫化雞做完之後,別忘了向蛋蛋交作業哦,比比看,誰做的叫化雞最好吃~

圖片來源自堆糖網

有人借鑒了叫花子的這種烤雞方法,做出了改良版的叫化雞。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金庸老先生所著《射雕英雄傳》的時代背景是宋朝,而以上小編所說的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因此他所借鑒的叫化雞的做法可能來自比傳說早了很久很久很久的周朝“炮豚”,這也是叫化雞有跡可循的原型。

圖片來源自百度

“炮豚”是“周代八珍之一”,《禮記》中詳細描述了它的做法,將乳豬宰殺後取出內臟,再用草簾和混粘土把乳豬包裹起來上火烤,烤完之後再油炸,工序較為繁複。由此便可得知,叫化雞的做法可能是借鑒了“炮豚”的前期做法。

這種做法並沒有斷層失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炮肉”是將羊肉先經過醃制再放入羊肚中烘烤,宋、元時期也有烤鴨、烤水鳥之類,這些都和叫化雞有相似的地方。

圖片來源自百度

清朝《調鼎集》中出現的“荷葉包雞”更是與現在我們吃到的叫化雞有異曲同工之妙:將雞清理乾淨,用香菇、火腿、筍等輔料一起包在荷葉和泥殼中烤熟,揭下豆腐皮露出裡面的食物,就可以享用了。

杭州有一道“叫化童雞”,與常熟叫化雞極為相似,有人認為常熟的叫化雞祖籍應是浙江杭州,因為外面包裹的一層泥是紹興酒曇口的封泥,而一部分卻覺得叫化雞因常熟的傳說才出名,祖籍理應為常熟才對。這兩種說法都還蠻有道理,雙方也是爭執不下,有意思的是這兩道菜同時被收錄在了《中國菜譜》中。

圖片來源自百度

邱龐同先生在《知味難》一書中說:“此菜雞香、配料香、香料香、荷香、酒香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奇香。且雞肉鮮嫩,火功到家,觸肉脫骨。”

如果你還沒吃過叫化雞,不妨嘗試在家做一下吧。

叫化雞

食材

三黃雞一隻 香菇50g 洋蔥50g 荷葉一片 麵粉適量

白酒適量 料酒20g 生抽30g 鹽少許 胡椒少許

蔥一根 薑4片 蒜4瓣 蠔油少許 花椒適量

圖片來源自百度

步驟

幹荷葉用冷水泡上,烤箱預熱160℃

將雞處理乾淨,並用刀背將雞腿的骨頭敲斷以便折疊成型,加入蔥、薑、 蒜、 鹽、蠔油、料酒和胡椒,按摩揉搓至入味

將花椒煸炒出香味後用擀麵杖碾碎,放入雞中一起醃制,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入冰箱中醃制一個小時以上

用冷水和白酒將面和成軟硬適中,靜置一段時間後擀成大圓片

將洋蔥和香菇切成絲加入蔥、薑、 蒜、 鹽、蠔油、料酒和胡椒,塞入雞腹中,用牙籤固定好

把雞從冰箱中取出,放在荷葉上包起來,再用面皮包裹起來

烤盤刷滿油,放上麵團,進入烤箱烤80分鐘,完成

叫化雞做完之後,別忘了向蛋蛋交作業哦,比比看,誰做的叫化雞最好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