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應該怎樣引導孩子閱讀?

應該怎樣引導孩子讀書?

怎樣讀名著?

01.激發閱讀, 興趣是關鍵

1. 引導孩子讀書的自覺

我們現在從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在讀書的引導上做得很不夠,

或者說缺少自覺。

從語文教育的規律來看, 讀書興趣、習慣的培養以及讀書方法的掌握, 遠比面向考試精讀精講、反復操練的做法高明, 也更加重要。 最重要的是先想辦法去除不讀書的“病灶”, 改變孩子不讀書、少讀書的狀況, 千方百計把讀書興趣的培養放到頭等位置。 只要把讀書興趣培養起來, 有了讀書的習慣, 孩子自然就會找書來讀。

2. 提升孩子讀書的興趣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在大學生中做過一個關於語文教學效果的調查, 發現相當多的孩子並不喜歡語文課。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課型混淆、模式僵化, 扼殺了孩子語文學習包括讀書的興趣。

現在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致分為精讀和略讀兩類。 精讀課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 比較精, 目的是以教材為例子, 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舉一反三, 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 略讀課主要是孩子自己閱讀, 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方法, 拿來實踐、嘗試、體會。 精讀課與略讀課課型不同, 功能也有不同, 配合進行,

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學習。

然而, 如今教師往往混淆了兩種課型, 不分精讀略讀, 全都設計成精讀精講課。 每篇課文都要講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語法修辭等, 摳得很細, 就如同手術解剖。 這會帶來很嚴重的弊端, 學生容易因此產生厭煩情緒, 自然也就失去了讀書學習的興趣。

其實課文的分析, 有時必須要細、要精、要透, 這是毫無疑問的;語文教學也要有知識點、能力點, 最好是一課一得。 這些都沒有問題, 但這種“精”“細”要有意義, 即要指向孩子讀書的興趣, 讓孩子學會讀書的方法。

3. 更新一些閱讀的觀念

“讀寫結合”當然很好, 但並不等於凡是閱讀都要指向寫作。 因為如果提出這樣的強制要求, 這些很好的方法就會變成束縛, 扼殺孩子的讀書興趣。 “好讀書不求甚解”, 覺得這是不認真、不踏實的學習態度, 當然也有其道理。 然而, 我們還要看到, 孩子閱讀課外書的時候, 應當容許其瞭解一個大概即可, 不必讀任何書都要像課堂上那樣“求甚解”。

02.要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

1. 閱讀方法指導要多樣、具體

許多孩子還是不會讀書, 特別是不會完整地讀一本書。

比如默讀、流覽、快讀、跳讀、猜讀等, 都有技巧方法, 需要一一學習。 譬如默讀, 要給出具體的方法, 讓孩子學會如何不動唇、不出聲, 又讀得快。

名著選讀的導讀中, 就不只是關注作家作品和內容及寫作手法, 而把重點放在介紹閱讀方法上。比如讀小說可以採取跳讀、猜讀的方法,快速把握作品的梗概。

2. 讓孩子“連滾帶爬”地讀書

名著閱讀很重要,但不能都是精讀,很多時候,應當是“連滾帶爬”地讀。所謂“連滾帶爬”地讀,包括流覽、快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無師自通,如果能指導一下,就會事半功倍。這可能是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最好的辦法之一。

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讀書,很多情況下都是“連滾帶爬”,老師家長不怎麼管。記得小學四五年級讀《西遊記》,很多字都不認識,按照現在老師的要求,不認識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幾行就查字典,大概讀不了多少就讀不下去,興味索然了。我們那時就是跳著讀,猜著讀,大致能懂就一氣呵成地讀下去。看到寫風景的跳過去,看到詩詞也不去管,遇到寫妖怪的就多看兩眼,這樣很快讀完了一整本,整個人也有了讀書的信心。後來又讀《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包龍圖》等,隨著閱讀面越來越寬泛,讀書的興趣也有了。

03.閱讀指導要循序漸進

課外閱讀要讓孩子自主選擇,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須有所指導。這就需要有相應的閱讀計畫,根據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安排適當的課外閱讀,注意循序漸進,逐級增加閱讀量與閱讀難度,體現閱讀能力的梯度。

第一學段,小學低年級段,應安排孩子在課外多讀一些童話、寓言、故事等。

不要把課外閱讀當作家庭作業來佈置,那樣負擔就重了,家長提供大致適合低年級段學生心理特點及認知水準的書目,提倡親子閱讀。在小學低年級段甚至學前班就要孩子們“讀經”,是不合適的。在需要童話、寓言的階段,還是要多讀童話、寓言、故事,不能揠苗助長。在孩子喜歡“做夢”的時候,就應該為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允許孩子“做夢”,否則就違背了孩子的天性。

第二學段,小學三、四年級,課標開始重視敘事性作品的閱讀。

根據這個學段孩子的閱讀心理特點,孩子喜歡具有生動形象、故事性較強的作品。因此,敘事性的作品應該成為這個學段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這一要求對課外閱讀也是適當的。此外,課標要求閱讀中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這就把課內外打通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這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小學五、六年級,要求更高了,課標提到“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課標對閱讀水準的提升也提出具體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對孩子閱讀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04.要瞭解孩子的閱讀興趣

接觸不少小學生,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老師和家長推薦的書,他們往往不喜歡讀,而學生圈子裡互相推薦介紹的書,他們讀起來津津有味。現在的小學生喜歡讀些什麼?《植物大戰僵屍》《怪物大師》《神奇校車》《查理九世》《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男生日記》《女生日記》,以及漫畫雜誌《幽默大師》《爆笑校園》《阿衰》,等等。

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我們推薦的經典名著,而偏偏喜歡這樣一些流行的所謂閒書?

讀書其實是很個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性情,甚至不同的性別,都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讀書興趣。比如男孩的空間感一般比女孩強,可能更喜歡探險、破案、推理類的書;女孩一般比較喜歡故事性強、情感優美的讀物。家長應當瞭解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喜歡讀些什麼,他們正在彼此交換閱讀些什麼,不應當直接粗暴地就要求孩子去讀名著,更不能簡單地制止孩子讀那些他們喜歡的閒書。要知道,閒書讀得多了,對提高閱讀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孩子讀書的習慣養成了,閱讀和欣賞水準也會有所提高。讓孩子由讀“閒書”到讀經典名著,需要有一個引導的過程。尤其是現在很多名著與孩子是有隔膜的,很難讓他們一下子就接受,怎麼辦?其實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閱讀興趣,他們也會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塑造。家長的責任是引導,而不是強制,要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接近經典。

現在的小學生從中高年級開始,就逐漸形成了他們的語文“圈子”與表達形式,包括他們的課外“閒書”閱讀交流、博客、微信,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語文能力成長的重要方面,又關係到語文興趣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形成。家長也許不能完全進入孩子的語文生活,但應當給予尊重和必要的關照,盡可能在語文學習和閱讀生活之間疏通一條通道。如此肯定會加倍引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起讀書的習慣。家長也要讀書,包括讀兒童的書,才能和孩子一起討論,有共同的話題,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孩子學生讀書。

而把重點放在介紹閱讀方法上。比如讀小說可以採取跳讀、猜讀的方法,快速把握作品的梗概。

2. 讓孩子“連滾帶爬”地讀書

名著閱讀很重要,但不能都是精讀,很多時候,應當是“連滾帶爬”地讀。所謂“連滾帶爬”地讀,包括流覽、快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無師自通,如果能指導一下,就會事半功倍。這可能是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最好的辦法之一。

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讀書,很多情況下都是“連滾帶爬”,老師家長不怎麼管。記得小學四五年級讀《西遊記》,很多字都不認識,按照現在老師的要求,不認識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幾行就查字典,大概讀不了多少就讀不下去,興味索然了。我們那時就是跳著讀,猜著讀,大致能懂就一氣呵成地讀下去。看到寫風景的跳過去,看到詩詞也不去管,遇到寫妖怪的就多看兩眼,這樣很快讀完了一整本,整個人也有了讀書的信心。後來又讀《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包龍圖》等,隨著閱讀面越來越寬泛,讀書的興趣也有了。

03.閱讀指導要循序漸進

課外閱讀要讓孩子自主選擇,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須有所指導。這就需要有相應的閱讀計畫,根據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安排適當的課外閱讀,注意循序漸進,逐級增加閱讀量與閱讀難度,體現閱讀能力的梯度。

第一學段,小學低年級段,應安排孩子在課外多讀一些童話、寓言、故事等。

不要把課外閱讀當作家庭作業來佈置,那樣負擔就重了,家長提供大致適合低年級段學生心理特點及認知水準的書目,提倡親子閱讀。在小學低年級段甚至學前班就要孩子們“讀經”,是不合適的。在需要童話、寓言的階段,還是要多讀童話、寓言、故事,不能揠苗助長。在孩子喜歡“做夢”的時候,就應該為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允許孩子“做夢”,否則就違背了孩子的天性。

第二學段,小學三、四年級,課標開始重視敘事性作品的閱讀。

根據這個學段孩子的閱讀心理特點,孩子喜歡具有生動形象、故事性較強的作品。因此,敘事性的作品應該成為這個學段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這一要求對課外閱讀也是適當的。此外,課標要求閱讀中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這就把課內外打通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這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小學五、六年級,要求更高了,課標提到“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課標對閱讀水準的提升也提出具體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對孩子閱讀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04.要瞭解孩子的閱讀興趣

接觸不少小學生,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老師和家長推薦的書,他們往往不喜歡讀,而學生圈子裡互相推薦介紹的書,他們讀起來津津有味。現在的小學生喜歡讀些什麼?《植物大戰僵屍》《怪物大師》《神奇校車》《查理九世》《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男生日記》《女生日記》,以及漫畫雜誌《幽默大師》《爆笑校園》《阿衰》,等等。

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我們推薦的經典名著,而偏偏喜歡這樣一些流行的所謂閒書?

讀書其實是很個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性情,甚至不同的性別,都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讀書興趣。比如男孩的空間感一般比女孩強,可能更喜歡探險、破案、推理類的書;女孩一般比較喜歡故事性強、情感優美的讀物。家長應當瞭解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喜歡讀些什麼,他們正在彼此交換閱讀些什麼,不應當直接粗暴地就要求孩子去讀名著,更不能簡單地制止孩子讀那些他們喜歡的閒書。要知道,閒書讀得多了,對提高閱讀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孩子讀書的習慣養成了,閱讀和欣賞水準也會有所提高。讓孩子由讀“閒書”到讀經典名著,需要有一個引導的過程。尤其是現在很多名著與孩子是有隔膜的,很難讓他們一下子就接受,怎麼辦?其實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閱讀興趣,他們也會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塑造。家長的責任是引導,而不是強制,要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接近經典。

現在的小學生從中高年級開始,就逐漸形成了他們的語文“圈子”與表達形式,包括他們的課外“閒書”閱讀交流、博客、微信,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語文能力成長的重要方面,又關係到語文興趣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形成。家長也許不能完全進入孩子的語文生活,但應當給予尊重和必要的關照,盡可能在語文學習和閱讀生活之間疏通一條通道。如此肯定會加倍引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起讀書的習慣。家長也要讀書,包括讀兒童的書,才能和孩子一起討論,有共同的話題,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孩子學生讀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