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中國原創漫畫讓全球兒童共用中國元素之美

日前, 在“向中國原創漫畫獻禮——《淘氣包馬小跳》(漫畫版)銷售1500萬冊慶典”活動上,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和與會者共同見證了屬於中國原創漫畫最美麗的綻放時刻。

目前版權已經輸出到越南和黎巴嫩等國家和地區的這本漫畫書, 堅持中國原創、堅守民族品牌, 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融合的典範, 給全世界的孩子帶去歡樂。

早在2016年, 圖畫書《羽毛》就讓北京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和巴西著名插畫家羅傑·米羅分別獲得國際安徒生文學獎與插畫獎。 今年, 兩人再度合作完成了《檸檬蝶》, 同樣好評如潮。 進入21世紀以來, 我國的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出現了“黃金十年”。 如今, 中國圖畫書市場發生重大轉變, 從大量引進國外優秀作品到如今本土原創與引進版兩分天下, 寫圖畫書、出圖畫書、讀圖畫書已成為潮流, 原創圖畫書異軍突起成為童書出版的新亮點。

眾多兒童文學作家試水原創圖畫書創作

在原創圖畫書領域, 眾多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紛紛試水原創圖畫書創作。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打造原創圖畫書精品的方式之一, 就是嘗試讓一些成名的作家依照自身的特點去創作, 故事成型後, 尋找國際知名插畫家來畫。 比如, 由中少總社出版的知名作品《檸檬蝶》《羽毛》《我是花木蘭》《香香甜甜臘八粥》等, 就是曹文軒、張秋生、秦文君等兒童文學名家創作故事, 邀請羅傑·米羅、朱成梁、鬱蓉等國內外著名插畫家合作的成果。

長期從事青少年讀物出版工作的中少總社社長李學謙發現, 原創圖畫書正在成為中國童書出版的熱點, 這個熱點之所以能夠形成,

在於兒童早期閱讀越來越受重視。 他說:“過去, 中國的父母和老師習慣把閱讀與識字聯繫在一起, 認為兒童閱讀是識字以後的事情。 而現在, 父母和老師們領悟到兒童早期閱讀是通過視聽等方式, 系統地接觸承載內容的語言材料, 而且, 兒童對色彩、圖形的認知先於文字。 於是, 圖畫書就當仁不讓地成為早期閱讀材料的首選。 ”

兒童文學作家、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秦文君感受到, 中國原創圖畫書與國外圖畫書還無法對等, 但差距在不斷縮小。 “目前已經實現了對圖畫書評判標準的國際化, 而且國內外高水準插畫家、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陸續傾力加入, 使得中國原創圖畫書類別多樣化。 ”她認為, 一本好的原創圖畫書要藝術、智慧地呈現出中國文化,

努力接近兒童心理現實, 展現東方審美。 這正是秦文君在構思和創作圖畫書《我是花木蘭》的過程中, 緊緊圍繞並力求實現的。

為什麼原創圖畫書會成為童書出版的熱點?不能通過引進國外圖畫書來滿足國內兒童早期閱讀的需要嗎?李學謙認為, 圖畫書承載了在孩子們心中播種本民族文化種子的使命。 “最近幾年中國童書出版人在與國外同行的交流中, 瞭解到國外讀者有通過圖書來瞭解當下中國的需求。 中國原創圖畫書當然是國外孩子瞭解當下中國、當下中國孩子的首選讀物。 順理成章, 原創圖畫書自然就成了中國童書出版的熱點。 ”

優秀原創圖畫書高峰初現

近年來, 展現父愛、母愛與成長等引發世界兒童共鳴的圖畫書成為版權輸出主題內容,

以《快樂小豬波波飛》《我的日記》系列為代表的多種中國原創圖畫書的版權陸續輸出國外。 中國原創圖畫書高峰初現。 中少總社作為少兒出版界的排頭兵, 一直致力於高品質中國原創圖畫書的出版和閱讀推廣, 並在推動這些圖畫書“走出去”的過程中成績斐然。 目前, 中少總社出版的原創圖畫書已經實現了100%輸出。

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稱:“體驗與表現兒童成長, 是圖畫書的永恆主題, 只要聚精會神去做, 中國圖畫書也可以走進世界畫廊。 ”他在創作《我要飛》時, 就是意圖表達孩子的“遠方”寄託, 向著遠方飛翔。 《我愛媽媽的自言自語》是金波創作的一本值得思考的書, 書中對母子和孩子圍繞挫折和苦難的描寫,透過西班牙畫家阿方索·盧阿諾的描繪來表現。80歲高齡的金老先生拿到定稿時掩面而泣,這樣成功的圖文並茂形式讓他感動。

中國原創圖畫書精品數量、斬獲獎項次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就如何打造中國圖畫書的高峰問題,著名兒童文學家白冰認為,中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處理好量和質、文化與藝術、作家與畫家、繼承與借鑒之間的關係,打造作家、畫家、編輯家三支隊伍。“作品立不住,留不下來,傳播不出去,就出現不了高峰之作。目前出版的《外婆住在香水村》《兔兒爺丟了耳朵》《爸爸,別怕》《雨傘樹》等一些作品,都是這方面努力與探索的優秀成果。”

為世界兒童提供精神食糧

中國正逐步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如何讓全世界看到圖畫書裡的中國,感受圖文之外的中國文化?

“中國元素與兒童視角是當前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要兩極。中國山川地理、民間傳說、風物民俗乃至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積澱都是中國元素的重要支撐。”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說,中國元素濃郁充盈的兒童讀物,是中國圖畫書走向世界的載體,比如《喜鵲信使》《蟋蟀日記》《螳螂日記》這類圖畫書,以美食為載體,為世界兒童打造了精神食糧。

“繪本的創作是有感而發,體現中國元素要首先沉下心來,從民族的、地域的、歷史的文明沃土中挖掘那些有特色、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出來。”畫家于大武認為,優秀的圖畫書一定是形式和內核的完美結合。比如,《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和《一輛自行車》,體現出作者對北京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在今年第24屆北京圖書博覽會上,美國賓士教育出版社與中少總社成功舉行了版權輸出簽約儀式,中少總社出版的50種富含中國元素的原創圖畫書,將納入賓士出版社的行銷發行體系,供美國讀者欣賞和閱讀。(文:劉彬)

書中對母子和孩子圍繞挫折和苦難的描寫,透過西班牙畫家阿方索·盧阿諾的描繪來表現。80歲高齡的金老先生拿到定稿時掩面而泣,這樣成功的圖文並茂形式讓他感動。

中國原創圖畫書精品數量、斬獲獎項次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就如何打造中國圖畫書的高峰問題,著名兒童文學家白冰認為,中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處理好量和質、文化與藝術、作家與畫家、繼承與借鑒之間的關係,打造作家、畫家、編輯家三支隊伍。“作品立不住,留不下來,傳播不出去,就出現不了高峰之作。目前出版的《外婆住在香水村》《兔兒爺丟了耳朵》《爸爸,別怕》《雨傘樹》等一些作品,都是這方面努力與探索的優秀成果。”

為世界兒童提供精神食糧

中國正逐步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如何讓全世界看到圖畫書裡的中國,感受圖文之外的中國文化?

“中國元素與兒童視角是當前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要兩極。中國山川地理、民間傳說、風物民俗乃至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積澱都是中國元素的重要支撐。”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說,中國元素濃郁充盈的兒童讀物,是中國圖畫書走向世界的載體,比如《喜鵲信使》《蟋蟀日記》《螳螂日記》這類圖畫書,以美食為載體,為世界兒童打造了精神食糧。

“繪本的創作是有感而發,體現中國元素要首先沉下心來,從民族的、地域的、歷史的文明沃土中挖掘那些有特色、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出來。”畫家于大武認為,優秀的圖畫書一定是形式和內核的完美結合。比如,《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和《一輛自行車》,體現出作者對北京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在今年第24屆北京圖書博覽會上,美國賓士教育出版社與中少總社成功舉行了版權輸出簽約儀式,中少總社出版的50種富含中國元素的原創圖畫書,將納入賓士出版社的行銷發行體系,供美國讀者欣賞和閱讀。(文:劉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