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蛋白桑:“藥食同源”——桑椹、桑葉

藥食同源指, 許多食物即藥物, 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 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 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

《淮南子·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 當此之時, 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見神農時代藥與食不分, 無毒者可就, 有毒者當避。 桑葉、桑椹 均在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中。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 患者食之為藥物”, 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隨著經驗的積累, 藥食才開始分化。 在使用火後, 人們開始食熟食, 烹調加工技術才逐漸發展起來。 在食與藥開始分化的同時, 食療與藥療也逐漸區分。

《內經》對食療有非常卓越的理論, 如“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無毒治病, 十去其九;穀肉果菜, 食養盡之, 無使過之, 傷其正也”, 這可稱為最早的食療原則。

桑椹

桑椹可謂是“系出名門”, 這是因為古人對桑樹的評價一直很高。 由於我國是栽桑養蠶最早的國家, 於是現在就把農耕衍生出中華文明的文化源頭和最為質樸的文化稱為“農桑文化”, 關係著人們的衣食根本來源。

古代方書當中很早就稱“桑之功最神, 在人資用尤多”, 於是跟桑樹有關的中藥材也有很多, 如桑葉可以疏散風熱, 清肺潤燥, 清肝明目, 用於風熱感冒, 肺熱燥咳;如桑枝可以祛風濕, 利關節, 用於肩臂、關節酸痛麻木;如可以桑根白皮,

瀉肺平喘, 利水消腫, 用於肺熱喘咳, 水腫尿少。

據《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等醫書記載:桑椹味甘酸、性寒, 入肺、肝、腎、大腸經;具有解酒毒、固氣益腎、通血氣、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適用於血氣不足、頭暈目眩、盜汗及腸燥便秘等症。

桑葉

桑葉是一款具有較強抗氧化功效的袋茶飲。

富含稀有元素有機硒、鍺, 是天然的強抗氧化劑, 可清除體內自由基, 使蓄積在人體內的毒素和廢物被氧化, 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 促進新陳代謝和微循環。 對於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 甲、乙型肝炎的治療以及癌症術後放化療病人的康復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桑葉能疏散風熱, 解表清熱, 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 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 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 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 也能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青盲、身面水腫, 坐臥不得、白癜風、頭風白屑、大麻風等病證。

《本草綱目》對桑葉的記載:“桑箕星之精神也, 蟬食之稱文章, 人食之老翁為小童, 桑葉又名:“神仙草”, 日本人稱桑葉茶為長壽茶。 作為藥食同源的桑葉,在臨床中被專家用在治療那些不孕不育的患者;同時桑葉的食療及功效在古籍《本草新編》中也有很形象的 記載: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

1

桑葉治風眼下淚:

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人芒硝。(《瀕湖集簡方》)

2

桑葉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

杏仁10克,連翹7.5克,薄荷4克,桑葉12.5克,菊花5克,苦梗10克,甘草4克(生),葦根10克。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3

桑葉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

嫩桑葉(去蒂,洗淨,曬乾,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淨)四兩。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錢, 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4

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

鐵扇子二張, 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陳。然後洗眼,拭幹;隔一、二時,再以藥汁碗隔水婉熱,再洗,每日統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5

桑葉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

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6

桑葉治吐血:

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冷臘茶調如膏,人圖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後用補肺藥。(《聖濟總錄》獨聖散)

日本人稱桑葉茶為長壽茶。 作為藥食同源的桑葉,在臨床中被專家用在治療那些不孕不育的患者;同時桑葉的食療及功效在古籍《本草新編》中也有很形象的 記載: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

1

桑葉治風眼下淚:

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人芒硝。(《瀕湖集簡方》)

2

桑葉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

杏仁10克,連翹7.5克,薄荷4克,桑葉12.5克,菊花5克,苦梗10克,甘草4克(生),葦根10克。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3

桑葉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

嫩桑葉(去蒂,洗淨,曬乾,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淨)四兩。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錢, 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4

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

鐵扇子二張, 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陳。然後洗眼,拭幹;隔一、二時,再以藥汁碗隔水婉熱,再洗,每日統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5

桑葉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

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6

桑葉治吐血:

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冷臘茶調如膏,人圖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後用補肺藥。(《聖濟總錄》獨聖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