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老人常說:“貓記千狗記萬,母豬只記八裡半”,真有道理嗎?

在我們國家, 諺語源遠流長, 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 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時代, 那個時候就有了“夏諺”, 周代有“周諺”, 秦漢以後諺語就更多了, 在內容上, 除一般諺語外, 還有農諺、氣象諺等。 俗語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口頭語言形式, 它們大部分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 語言精練豐富, 通俗易懂, 很多俗語都具有一定哲理, 能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在歷史長河中, 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的諺語, 俗語在語言表達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即便是沒有念過多少書的人, 用起這種語言來, 都達到了十分嫺熟的程度, 俗話說, 十句俗語九句真,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就經常聽到老人人說:“貓記千狗記萬, 母豬只記八裡半”,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這句俗語很好理解, 貓是具有長期性記憶的動物, 而且具有情緒影像映射, 操作和使用道具的能力, 當它們埋伏捕獵的時候, 就能顯示出十分細心的規劃能力, 貓作為人類最早馴化出的一批動物, 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強的記憶力了, 但是在馴化以前, 記憶力是相當驚人的, 據說把貓丟在千里之外, 它也能依靠嗅覺找到自己原來的住所。

而狗的記憶力, 也是大家眾所周知的, 每一個養犬者都有這樣的體會, 每到餵食的時間, 狗都會自動的來到餵食的地點, 表現出異常的興奮, 如果稍顯遲鈍, 它就會以低聲的呻吟來提醒, 狗對飼養過它的主人和住所, 甚至是聲音都會有很強的記憶能力, 曾經有篇報導稱, 一隻狗在走失長達7年之久以後,

奇跡般的與主人重逢, 憑藉一個口哨聲, 認出了主人。

豬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 它的記憶力比起貓和狗就稍顯遜色了, 尤其是母豬, 記憶力相當不好, 只能記起來八裡半的距離, 雖然農村老人經常這樣說, 不過根據相關研究表明,

豬的記憶力也不錯, 豬對吃、喝的記憶力強, 對飼喂的有關工具、水槽及其方位等, 最易建立起條件反射。

在農村生活, 茶後飯餘之際, 大家常常圍在一起暢談聊天, 經常聽老人們說一些農村俗語老話, 這些老話包羅萬象, 有農事俗話, 氣象老話, 警示做人, 生活瑣事,自然現象等等,這雖然是短短的幾句,但是直擊要害,聽起來十分有道理,真假已經無所謂,大家在煩惱時,能夠消遣解悶這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瑣事,自然現象等等,這雖然是短短的幾句,但是直擊要害,聽起來十分有道理,真假已經無所謂,大家在煩惱時,能夠消遣解悶這才是最重要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