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雙十一:一場消費金融的暗戰

不得不說, 截至目前, “雙十一”是中國電商平臺打造得最為成功的購物節。 為了更好地迎合消費者, 國內電商在雙十一前一個月甚至更早就開始佈局, 各種行銷手段層出不窮。 與往年相比, 今年的“11·11”已成為消費金融發揮作用的重要場景。

11月11日晚間, 經濟網、《經濟》記者從京東資料研究院獲悉, 11日0時至1時, 京東白條支付交易額同比增長450%, 7個小時內, 白條支付交易額超過去年雙十一全天的資料, 白條平均提款額為2800元/人。 此外, 京東金融還為供應商及協力廠商提供了300億元貸款支援。

而早在10月中旬, 支付寶花唄就對外公佈,

10月19日至11月7日, 用戶可以領取花唄臨時額度, 領取後生效, 至11月12日24時失效。 非常有意思的是, 狂歡購物節當天, 支付寶花唄中無法查看“下月應還”的數額, 理由是“為了讓消費者購物更加順暢, 花唄某些功能無法顯示”, 行銷手段已做到消費者的心理層面。

除此之外, 唯品金融、蘇甯金融等各大消費金融公司的促銷活動也是五花八門。 唯品金融推出網購分期服務唯品花, 提供3、6期分期免息;蘇甯金融也推出了類似的“三零分期”活動, 即3-12期分期付款, 0首付、0利息、0手續費。 無一不彰顯電商對消費金融的重視。

消費金融是指由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包括消費貸款在內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廣義的消費金融包括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所從事的消費金融,

比如房貸、車貸、信用卡等。 狹義上的消費金融專指普惠金融, 即面向銀行覆蓋不足的群體或場景, 由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機構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

2015年, 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達到66.4%, 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 不過, 與發達國家80%的消費貢獻率相比, 中國的消費動力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據艾瑞諮詢預測, 消費信貸未來仍將維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 2019年將達到41.1萬億, 是2010年的5倍以上, 成為驅動信貸增長的主要動力。 其中, 日常消費信貸將迎來高速增長, 成為電商平臺的必爭之地。

近年來, 中國政府多次出臺扶持消費金融的政策。 不過, 我國個人征信系統發展依然有待健全。

我國現有金融征信系統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征信中心為核心, 但資訊採集和服務物件多為金融機構, 個人消費信用覆蓋率低。 此外, 針對消費金融的法律也處於缺失狀態, 利益保護和風險防範需要進一步加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