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最新科研:這樣吃豬油竟能抗肥胖!為豬油正名!

少吃動物油脂, 少吃飽和脂肪酸, 多吃不飽和脂肪酸, 素食減肥……這可能是很多人的保健養生“秘訣”。 但是, 湖南農業大學的一項最新前瞻性研究成果, 或將顛覆全球醫學和傳統認知:中國人以豬油為基礎油脂, 與植物油搭配食用的傳統飲食習慣, 具有極顯著抗肥胖功能。

英國時間10月31日, 湖南農業大學文利新教授及其團隊成員王吉、嚴思思等人的最新科研成果《中國傳統飲食習慣——豬油與植物油搭配食用的抗肥胖作用》, 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ature)旗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豬油搭配豆油吃, 抗肥效果顯著

2014年, 湖南農業大學牽頭成立了湖南畜禽安全生產協同創新中心,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任首席科學家, 文利新任主任。

“近幾十年裡, 全球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 醫學工作者和公眾均將豬油當作‘罪魁禍首’。 ”文利新教授無奈地表示,

豬油因此快速退出了中國人的廚房, 同時我國人均吃油量卻迅速上升, 超量1/3且嚴重不平衡, 豬油越來越少, 植物油越吃越多。 與之相對應的是, 我國成年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及肥胖總人數卻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與肥胖相關的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也呈爆發式增長。

“醫學經典《本草綱目》記載, 豬油有開胃、利尿、消滯、散瘀、解百毒和促進血液迴圈等功效, 中國居民在數千年的傳統烹飪過程中, 習慣將豬油和植物油交替或者搭配食用。 豬油口感好, 炒菜香, 可以少用1/3的油, 我們發現豬油與常見的植物油搭配後, 其3種脂肪酸比例趨近1∶1∶1。 ”文利新說。

以豬油為基礎, 與植物油葷素搭配的中國數千年傳統用油習慣, 是否就是中國人苗條的奧秘?這一全新課題吸引了文教授及其團隊。

研究人員設立了最佳合理烹飪用油量25克/天和我國居民目前實際烹飪用油量42克/天兩個水準, 以小鼠為模型, 類比中國居民12年傳統用油習慣, 研究豆油(占我國食用油總量的45%)、豬油、豆油和豬油的調和油等3種油脂對機體肥胖的影響。

▲以小鼠模擬人12年吃油的脂肪切片圖。 分為理想低水準豆油組(SO-L)、理想低水準豬油組(LO-L)、理想低水準豬油和豆油調和組;實際高水準豆油組(SO-H)、實際高水準豬油組(LO-H)、實際高水準豬油和豆油調和組(BO-H)。

文利新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成員王吉、嚴思思等歷時3年最終發現, 以豬油為基礎油脂, 與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中國傳統飲食習慣, 具有極顯著的抗肥胖功能——與豆油相比, 不論是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最適烹飪用油量25克/天, 還是目前中國人的實際吃油量42克/天, 豬油組、豬油與豆油調和油組其脂肪細胞體積均極顯著減小;目前中國人的實際吃油量42克/天這一水準, 與豆油相比,豬油組體脂率下降16%;特別是豆油和豬油調和油組合,體脂率降低49%。

▲上圖是分離的小鼠附睾脂肪,其與體脂率呈正相關。

“為證實這一重大發現,去年和今年初我們第三次重複了這一研究,再次重複和證實了其抗肥胖效果。”文利新教授告訴記者。

記者還進一步瞭解到,文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周慧娟和曾禹,近期研究了豬油、葵花籽油、豬油與葵花籽油複合油組等3種油脂對機體肥胖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證實,與葵花籽油相比,豬油組、特別是豬油與葵花籽油複合油組也具有極顯著的抗肥胖功能。

其抗肥胖機理,研究人員還從分子層面給出了答案:吃豆油,會加速脂肪細胞的分化和脂質沉積,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從而引起肥胖;吃豬油,脂肪細胞的分化和脂質的分解能力都加強,體脂率有所增加,但脂肪細胞內的脂質含量相對較低,脂肪細胞體積沒有顯著變化;而吃豆油和豬油調和油,不僅減少脂肪細胞分化和數量,減少脂質沉積,而且加速脂肪動員,極顯著降低體脂率!

怎樣健康用油?每日豆油豬油各15克

文利新教授介紹說,肥胖主要是由先天因素和(或)後天因素作用導致,其中後天因素是單純性肥胖症的最主要誘導因素。後天因素中,膳食中油脂的攝入對肥胖的形成尤為關鍵。

“我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全球首次揭示了中國肥胖率遠低於西方國家的秘密——豬油與植物油搭配食用的傳統飲食習慣;也找出了近20年中國人的肥胖率迅速升高的最重要原因——吃油過量且不平衡。”對此,文利新頗為自豪,他還特別提醒那些想通過素食減肥的人:讓豬油退出廚房減肥不僅無效,可能更肥胖。

文利新教授介紹說,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豬油就一直都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烹飪油之一。中國居民在數千年的傳統烹飪過程中,習慣將豬油和植物油交替或者搭配食用。而西方國家飲食的特點是喜好油炸,不僅油脂攝入嚴重過量,且極度不平衡,烹飪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很少食用動物油,對於豬油更是知之甚少。

“數千年的優良傳統用油習慣不應該被我們盲目丟棄。”文利新教授表示,豬油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會科學地利用它,科學合理地吃豬油,吃出來的是健康,不是肥胖!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怎樣健康吃油呢?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建議:膳食中總脂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每人每天60~85克,烹調用油為25~30克/天,攝入的油脂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應均衡,三者比例以1∶1∶1為宜。

“自然界沒有任何一種天然植物油或動物油脂能達到或者接近3種脂肪酸1∶1∶1完美平衡,要達到脂肪酸均衡攝入,烹飪時,必須將天然植物油和動物油脂搭配食用。豬油與常見的植物油葷素搭配,不僅口感好,少用1/3的油,且其3種脂肪酸比例趨近1∶1∶1,特別是豆油和玉米油。”文利新說。

“豬油可以放心吃,但不可任性吃!”健康吃油,遵循“平衡低脂”原則,做到油脂平衡和總量控制,每天25~30克。但生活中較難做到如此精確,文教授對此特別支招:“每人每天只需各取植物油和豬油15克,即可接近3種脂肪酸1∶1∶1的完美比例。”

與豆油相比,豬油組體脂率下降16%;特別是豆油和豬油調和油組合,體脂率降低49%。

▲上圖是分離的小鼠附睾脂肪,其與體脂率呈正相關。

“為證實這一重大發現,去年和今年初我們第三次重複了這一研究,再次重複和證實了其抗肥胖效果。”文利新教授告訴記者。

記者還進一步瞭解到,文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周慧娟和曾禹,近期研究了豬油、葵花籽油、豬油與葵花籽油複合油組等3種油脂對機體肥胖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證實,與葵花籽油相比,豬油組、特別是豬油與葵花籽油複合油組也具有極顯著的抗肥胖功能。

其抗肥胖機理,研究人員還從分子層面給出了答案:吃豆油,會加速脂肪細胞的分化和脂質沉積,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從而引起肥胖;吃豬油,脂肪細胞的分化和脂質的分解能力都加強,體脂率有所增加,但脂肪細胞內的脂質含量相對較低,脂肪細胞體積沒有顯著變化;而吃豆油和豬油調和油,不僅減少脂肪細胞分化和數量,減少脂質沉積,而且加速脂肪動員,極顯著降低體脂率!

怎樣健康用油?每日豆油豬油各15克

文利新教授介紹說,肥胖主要是由先天因素和(或)後天因素作用導致,其中後天因素是單純性肥胖症的最主要誘導因素。後天因素中,膳食中油脂的攝入對肥胖的形成尤為關鍵。

“我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全球首次揭示了中國肥胖率遠低於西方國家的秘密——豬油與植物油搭配食用的傳統飲食習慣;也找出了近20年中國人的肥胖率迅速升高的最重要原因——吃油過量且不平衡。”對此,文利新頗為自豪,他還特別提醒那些想通過素食減肥的人:讓豬油退出廚房減肥不僅無效,可能更肥胖。

文利新教授介紹說,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豬油就一直都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烹飪油之一。中國居民在數千年的傳統烹飪過程中,習慣將豬油和植物油交替或者搭配食用。而西方國家飲食的特點是喜好油炸,不僅油脂攝入嚴重過量,且極度不平衡,烹飪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很少食用動物油,對於豬油更是知之甚少。

“數千年的優良傳統用油習慣不應該被我們盲目丟棄。”文利新教授表示,豬油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會科學地利用它,科學合理地吃豬油,吃出來的是健康,不是肥胖!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怎樣健康吃油呢?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建議:膳食中總脂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每人每天60~85克,烹調用油為25~30克/天,攝入的油脂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應均衡,三者比例以1∶1∶1為宜。

“自然界沒有任何一種天然植物油或動物油脂能達到或者接近3種脂肪酸1∶1∶1完美平衡,要達到脂肪酸均衡攝入,烹飪時,必須將天然植物油和動物油脂搭配食用。豬油與常見的植物油葷素搭配,不僅口感好,少用1/3的油,且其3種脂肪酸比例趨近1∶1∶1,特別是豆油和玉米油。”文利新說。

“豬油可以放心吃,但不可任性吃!”健康吃油,遵循“平衡低脂”原則,做到油脂平衡和總量控制,每天25~30克。但生活中較難做到如此精確,文教授對此特別支招:“每人每天只需各取植物油和豬油15克,即可接近3種脂肪酸1∶1∶1的完美比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