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中國風水史上郭璞留芳百世

中國風水史上郭璞留芳百世

-----我的鎮江之行拜謁郭璞墓

曾祥裕 曾海亮

早些年, 我在溫州考察了郭公山, 這是溫州人民為了感謝風水大師郭璞為他們遷城所做出的貢獻, 將一座山命名為郭公山, 以此紀念這位中國偉大的風水理論家。

到了鎮江, 遊到金山, 從金山寺出來, 往西面的塔影湖畔走去, 就可看到一座小島, 巧遇一位晨練的老者, 我迎上前與他聊天, 問郭璞墓在哪兒?他說, 你問對人啦, 我是做鎮江文史研究的人。 他問我做什麼職業, 我說來自江西贛州, 從事風水研究。 老人對中國風水史還很瞭解, 說你們贛州唐代後期也出了一個風水大師楊筠松, 與郭璞一樣輝耀風水星空。

此時, 天空還飄著小雨, 他引領著我沿著湖邊走過一橋, 來到湖邊, 正好在修橋。 他說我運氣好, 工地圍欄有個缺口, 可從此進去上橋。

過橋走上雲根島(又叫石排山), 在島中有一山丘似龜, 中間稍突, 後有一堆黑石, 其中有一巨大的岩石, 據說郭璞的墓就在這下面。 經測, 牌坊為庚申之間界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我為鎮江之行的文化之旅有如此重大的收穫, 感到欣慰。 “在中國文化史上, 郭璞是一位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 他知識淵博, 多才多藝, 是當時無人能及的博學奇才。 他不僅為發展遊仙詩、山水賦作出重大貢獻, 而且為發展訓詁學、神仙學立下汗馬功勞, 因而後代稱他為文學家、語言學家、神仙家等。 尤其是在風水領域內, 他集歷代風水學之大成,

撰寫了充滿古代自然科學思想的《葬書》, 奠定了中國風水學的理論基礎, 被尊為中國風水鼻祖。 ”

這位中國天才風水大師有超常的預測本事。

在當時, 不僅老百姓相信郭璞有預知未來的本領, 連晉明帝也深信不移。 他聽說郭璞給人相墓非常應驗, 就去微服私訪。 在一個山角上, 他看見一個村夫, 正在葬龍角, 就問道:“為何你要埋葬龍角呢?這可是要滿門抄斬的”, 墓主回答說:“是郭璞先生告訴我的, 他說在這裡葬龍角, 不出三年, 這裡就會出現天子”, 晉明帝追問道:“是你家中出一個天子嗎”?村夫聽後笑道:“不是我家會出天子, 只不過是天子會到這裡來”。 晉明帝心想, 郭璞確實是高人, 於是下決心要找到郭璞。 後來晉明帝見到郭璞後,

增加了許多風水知識, 並接受郭璞的建議, 取消了“葬埋龍角, 滿門抄斬”的刑律。

郭璞一身正氣, 不與奸臣同流合污。 晉明帝太寧二年(西元324年), 駐守在江西一帶的王敦要舉兵造反, 因為郭璞以陰陽五行聞名天下, 能夠消災去禍, 預知未來, 於是便要他算上一卦, 看看能否成功, 同時也借機考察他的態度。

郭璞回答說:“肯定失敗”。 王敦本來就懷疑郭璞與朝廷有勾結, 現在他這樣說, 更確定了他的懷疑。 於是, 又讓他再給王敦本人算一卦, 讓他看看自己還能活多久。 郭璞說:“你若明天造反, 不久就會失敗, 相反, 你如果安安穩穩的駐守在南昌不動, 你的壽命長得無法測算”。

王敦又問:“那麼你能活多久”?郭璞說:“我只能活到今天中午”。 於是王敦當天就把他殺了。 後來,王敦叛反後不到兩個月,因為出師不利而“憤惋而死”。這前前後後的事,一一都被郭璞說中了,於是人們就更加堅信郭璞有預知未來的真本領。

郭璞死後葬在何處?

史料多稱其葬在鎮江金山。那麼,死在南昌的郭璞怎麼會葬到金山寺來的呢?據說郭璞在到南昌王敦幕府之前,就預測到此去凶多吉少,因而對家人交待說,他死後要把他的屍體裝進棺材,用船送到鎮江金山寺西南的長江中,在棺材放入長江後,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千萬不要回頭看,否則就要壞事。他死後,家人按照他遺囑的要求照辦了,但棺材放入長江後,忽然聽到身後驚濤駭浪沖天而起,洶湧澎湃,其聲似萬鈞雷霆,炸響雲霄,剛剛轉身的家人驚駭萬狀,不由自主的回望了一眼,只見江面尤如一口沸騰的大鍋,江水排山倒海,在雲霧翻騰中,逐浪升騰起一座小山頭,這山從無到有,緩緩上升,但就在他們回頭的一刹那間,露出水面才幾米的這個小山就停止了,郭璞的棺材就自然的埋在了裡面。

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回去後就詢問當時著名的風水先生是怎麼回事。風水先生說,如果不是你們回頭望,這個小山還會升高,直到超過金山。由於你們回頭一望,這個生長過程被打斷了。因此,後人就給這座山起了個非常浪漫的名字,叫做雲根島、石排山。

郭璞選擇鎮江的金山作為安身之地,說明他對鎮江非常瞭解。郭璞生前尋龍證穴,發現澤心山(現在的金山)一帶的長江有水下龍脈,並且認為澤心山西邊江水深處,是龍脈之首,於是就鄭重決定死後要安葬在這裡。

有關鎮江金山旁的郭璞墓,歷代都有記述。據清劉名芳編《金山志》,“郭公墓,在山之西石簰山(雲根山)。在鎮江做過通判的宋代大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記載說,雲根島在江中突起的地方,它不與金山相連,老百姓所說的郭璞墓,就在這雲根島上。

歷代都有名士前來金山憑弔郭璞。明萬曆三十三年巡按禦史、曾任順天府尹的黃起士,為郭璞立了塊墓碑,上刻“晉贈弘農太守郭璞之墓”,此碑至今尚存。

宋代著名詩人劉克莊在《郭璞墓》詩中說:

先生精風水,卜穴未應疏。

因捋虎鬚死,還尋魚腹居。

如何師鬼穀,卻去友靈胥。

此理憑誰詰,人方寶《葬書》。

不過歷史上不少學者對郭璞落葬金山之說,存有質疑。

按照他自己著作《葬書》:“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葬乘生氣,也就內乘龍氣。好穴在龍脈上,並且在過水止來龍的聚氣點上。曾在鎮江府任職的元代詩人薩都刺,對此也感到疑惑,在其《金山》一詩中留下了這樣的話:“當年郭璞因何事,來葬江心作浪傳?”

明代的日本使臣中心叟曾來到金山,憑弔郭璞墓,並作詩雲:“遺音寂寞鎖龍門,此日青囊竟不聞;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無地拜兒孫。”

風水有怪穴,怪穴出大貴。郭璞雖然葬在水邊,但其墓過去卻從未被水淹沒過,這真是一大奇事。清劉名芳編《金山志》因此有這樣的文字記載,“相傳郭璞葬此,有石碣,雖江水氾濫,不沒。” 宋張蘊《金山詩》中亦稱,“江心台殿渺空雲,夜月魚龍影不分,八十老僧相引說,潮痕不上郭公墳。”

雲根島上有座“雲根風月亭”,我登上稍作休息,江風裹著雨水,帶著絲絲寒意,心想,郭璞葬在水邊,也有人說葬在水底,這與後來楊筠松的墓沉於躍口壩(現稱楊公壩)水下,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嗎?

鎮江人民為了紀念郭璞,修復了“雲根風月亭”和碑坊,而于都楊公墓自從河壩塌掉,墓沉入水後,僅有明太守葉夢熊豎碑紀念楊筠松,至今楊公墓沒有修復,讓無數風水信奉者來于都拜謁楊公,只能空對悠悠梅江水,傷心落淚之餘,悵然離去。

後來我在南京又去了玄武湖,參觀了在郭璞墩上建的郭璞衣冠塚,它被列被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南京又在玄武湖建起郭璞紀念館。

我站在風雨交加的“雲根風月亭”,遙望南方的故鄉----贛州,心海升起幾個問號?

郭璞與楊筠松,同為歷史上的風水大師,前者死後備受尊重,後者死後受到官方冷落。于都楊公壩上楊公墓何時重修呢?贛州市沙河楊仙嶺上的楊公廟又何時重建呢?

後來,王敦叛反後不到兩個月,因為出師不利而“憤惋而死”。這前前後後的事,一一都被郭璞說中了,於是人們就更加堅信郭璞有預知未來的真本領。

郭璞死後葬在何處?

史料多稱其葬在鎮江金山。那麼,死在南昌的郭璞怎麼會葬到金山寺來的呢?據說郭璞在到南昌王敦幕府之前,就預測到此去凶多吉少,因而對家人交待說,他死後要把他的屍體裝進棺材,用船送到鎮江金山寺西南的長江中,在棺材放入長江後,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千萬不要回頭看,否則就要壞事。他死後,家人按照他遺囑的要求照辦了,但棺材放入長江後,忽然聽到身後驚濤駭浪沖天而起,洶湧澎湃,其聲似萬鈞雷霆,炸響雲霄,剛剛轉身的家人驚駭萬狀,不由自主的回望了一眼,只見江面尤如一口沸騰的大鍋,江水排山倒海,在雲霧翻騰中,逐浪升騰起一座小山頭,這山從無到有,緩緩上升,但就在他們回頭的一刹那間,露出水面才幾米的這個小山就停止了,郭璞的棺材就自然的埋在了裡面。

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回去後就詢問當時著名的風水先生是怎麼回事。風水先生說,如果不是你們回頭望,這個小山還會升高,直到超過金山。由於你們回頭一望,這個生長過程被打斷了。因此,後人就給這座山起了個非常浪漫的名字,叫做雲根島、石排山。

郭璞選擇鎮江的金山作為安身之地,說明他對鎮江非常瞭解。郭璞生前尋龍證穴,發現澤心山(現在的金山)一帶的長江有水下龍脈,並且認為澤心山西邊江水深處,是龍脈之首,於是就鄭重決定死後要安葬在這裡。

有關鎮江金山旁的郭璞墓,歷代都有記述。據清劉名芳編《金山志》,“郭公墓,在山之西石簰山(雲根山)。在鎮江做過通判的宋代大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記載說,雲根島在江中突起的地方,它不與金山相連,老百姓所說的郭璞墓,就在這雲根島上。

歷代都有名士前來金山憑弔郭璞。明萬曆三十三年巡按禦史、曾任順天府尹的黃起士,為郭璞立了塊墓碑,上刻“晉贈弘農太守郭璞之墓”,此碑至今尚存。

宋代著名詩人劉克莊在《郭璞墓》詩中說:

先生精風水,卜穴未應疏。

因捋虎鬚死,還尋魚腹居。

如何師鬼穀,卻去友靈胥。

此理憑誰詰,人方寶《葬書》。

不過歷史上不少學者對郭璞落葬金山之說,存有質疑。

按照他自己著作《葬書》:“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葬乘生氣,也就內乘龍氣。好穴在龍脈上,並且在過水止來龍的聚氣點上。曾在鎮江府任職的元代詩人薩都刺,對此也感到疑惑,在其《金山》一詩中留下了這樣的話:“當年郭璞因何事,來葬江心作浪傳?”

明代的日本使臣中心叟曾來到金山,憑弔郭璞墓,並作詩雲:“遺音寂寞鎖龍門,此日青囊竟不聞;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無地拜兒孫。”

風水有怪穴,怪穴出大貴。郭璞雖然葬在水邊,但其墓過去卻從未被水淹沒過,這真是一大奇事。清劉名芳編《金山志》因此有這樣的文字記載,“相傳郭璞葬此,有石碣,雖江水氾濫,不沒。” 宋張蘊《金山詩》中亦稱,“江心台殿渺空雲,夜月魚龍影不分,八十老僧相引說,潮痕不上郭公墳。”

雲根島上有座“雲根風月亭”,我登上稍作休息,江風裹著雨水,帶著絲絲寒意,心想,郭璞葬在水邊,也有人說葬在水底,這與後來楊筠松的墓沉於躍口壩(現稱楊公壩)水下,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嗎?

鎮江人民為了紀念郭璞,修復了“雲根風月亭”和碑坊,而于都楊公墓自從河壩塌掉,墓沉入水後,僅有明太守葉夢熊豎碑紀念楊筠松,至今楊公墓沒有修復,讓無數風水信奉者來于都拜謁楊公,只能空對悠悠梅江水,傷心落淚之餘,悵然離去。

後來我在南京又去了玄武湖,參觀了在郭璞墩上建的郭璞衣冠塚,它被列被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南京又在玄武湖建起郭璞紀念館。

我站在風雨交加的“雲根風月亭”,遙望南方的故鄉----贛州,心海升起幾個問號?

郭璞與楊筠松,同為歷史上的風水大師,前者死後備受尊重,後者死後受到官方冷落。于都楊公壩上楊公墓何時重修呢?贛州市沙河楊仙嶺上的楊公廟又何時重建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