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Arcaid建築攝影獎入圍作品 亮相北京真像生活藝術空間

有世界建築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建築節WAF(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2017年度將於11月15至17日在德國柏林舉行。 世界建築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Arcaid 建築攝影大獎(Arcaid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Awards)公佈了2017年度入圍的20張作品, 其中中國攝影師張虔希入圍作品三幅, 王振飛入圍作品一幅, 姚力入圍一幅。

世界建築節(WAF)是建築界最大的年度國際會議, 包括各種獎項、會議和展覽, 認可各種類別的優秀專案, 並且有來自幾十個國家的數千名遊客共同參與。 2017年世界建築節(WAF)的第十屆會議, 主辦方宣佈今年的會議主題:“表現”, 將於11月15-17日在德國柏林競技場舉行, 會聚焦於主題“建築表現”。 這將包括幾個新增加的遊覽活動, 包括參觀 Hans Scharoun 的柏林愛樂樂團, Gerhard Spangenberg 的 Radialsystem V(這裡原是個水泵站, 現已改造成一個現代舞及音樂會場), 以及 Frank Gehry 最近完成的 Pierre Boulez 音樂廳。

作為2017 Arcaid建築攝影大獎中國區唯一的合作夥伴, 北京真像生活藝術空間於11月11日至11月25日與柏林、倫敦同步展出大獎入圍作品。 2017年度Arcaid建築攝影獎作為世界建築節的重要環節, 將在建築節主題晚宴上揭曉。

11日開展當天下午, 以“建築師✖攝影師”為主題的沙龍活動也在真像生活藝術空間舉辦。 來自建築界和攝影界的專業人士首次濟濟一堂, 共同探討建築攝影的方方面面。

此次活動共有建築師、攝影家以及藝術愛好者等200余人參加, 山鼎設計總建築師、2017Arcaid建築攝影大獎評委之一陳栗先生、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助理王毅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研究所所長李樹峰先生、2017Arcaid建築攝影大獎入圍攝影師張虔希先生和王振飛先生、《國家地理》2012年攝影獎得主高亮先生參與了沙龍有關建築攝影主題的討論。

“建築攝影作為建築行業與攝影行業的交界地帶, 一直是極少部分攝影師活躍的領域。 ”真像生活藝術空間的創始人曹儉先生談到, “但是很多作品出色的建築設計師不能尋找到心儀的攝影師來記錄和保存影像資料用於宣傳推廣自己的作品,

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我多年從事影像工作, 對中國的建築攝影市場人才稀缺感到痛心。 這次引進Arcaid展覽, 就是為了引起更多人對建築攝影的關注和支持, 積極的參與到這項實踐中來。 我們今天的沙龍也搭建了一個平臺, 讓建築師和攝影師坐在一起進行討論和溝通, 共同探討如何拍出讓觀眾被建築打動的攝影作品。 ”

山鼎設計總建築師、2017Arcaid建築攝影大獎評委 陳栗先生

本次大獎評委山鼎設計總建築師陳栗先生認為,Arcaid 攝影大獎展覽的舉辦對建築界和攝影界都意義重大。這次沙龍也是第一次把建築師和攝影師組織在一起,大家討論的內容包括“建築攝影是否受專業攝影器材限制”、“建築師的語言過於晦澀難以溝通麼”、“建築的語言如何轉換成攝影的語言”等等。現場氣氛熱烈,大家都表示這種溝通太有必要了。真像生活藝術空間引進Arcaid展覽並組織這樣的活動,無疑會推動中國的建築攝影提高水準並融入世界。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王毅先生

“我們東方的建築,尤其是院落式的,並不是靠一張圖或是一個角度就能反映其全貌的。”在回答攝影師與建築師的溝通問題時,王毅教授時提到“所以建築師去拍攝詮釋自己的作品會比較有優勢,但是攝影師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將立體的建築平面化,看問題不同的角度能表現出建築師平時並沒有注意到的美。”

而在提及建築攝影中什麼才是“上相”的建築的問題時王毅教授說到,“其實東方建築比較吃虧,比如現有的江南園林等建築的拍攝作品並沒有表現出其建築的特質。中國園林那種曲徑通幽的層次感無法用一張照片來表達,而西方建築的體積感很強,色彩對比也很多,所以很容易找到合適的角度把建築設計的理念拍攝出來,顯得更‘上相’。不過,這幾年人們的審美,尤其是建築界的審美有所轉變,建築很少再過分追求對比,而是轉向一種朦朧美,所以所謂的‘上相’,更多的是隨著審美觀的變化而不同的主觀性問題。”

建築界的奧斯卡——世界建築節(WAF)

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國際建築界規模最大,聲望最高的頒獎盛典之一,最早於 2008 年開始,之後每年舉辦一次,每次都會在不同的國家舉辦,這也是建築行業臨近年末對過去一年全球各個角落的新建築的一次完整梳理。世界建築節被譽為建築界的奧斯卡。

今年的世界建築節,共有來自68個不同國家的建築項目入圍,其中包括來自敘利亞的不斷擴大的住宅的概念,來自越南的綠色酒店,以及來自巴勒斯坦的龐大的博物館計畫。這些獎項將由一個超級評審團進行評選,評委中包括MVRDV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導演Nathalie de Vries,倫敦建築師Ian Ritchie和美國建築師協會(AIA)首席執行官Robert Ivy。

關於北京真像生活藝術空間

真相生活藝術空間的前身是晶麗達國際影像的製作中心,於京城立足 30 載,是名副其實的攝影人之家,承辦過各類藝術展千、萬餘次,業內口碑極佳。隨著時代的年輪和攝影終端輸出的變化,晶麗達與時俱進自我完善,推出真像生活藝術空間,朝著做文化、生活、藝術交流平臺的方向邁出了堅定一步。

最新推出的真像生活藝術空間內的總體佈局充滿當代設計理念感,功能齊全,分眾相宜。一層保留了膠片時代傳統經典的銀鹽洗印,這裡幾乎包攬國內各種最高端的攝影展覽製作。令人驚喜連連的是旁邊的藝術品商店,在不久的明天即將開業,出售來自世界各地攝影大師的正版照片,世界著名的影像收藏機構源源不斷的為這裡提供產品,還有著名設計師的功能性藝術品,件件引人駐足,這在全國乃是首創。

走進真像生活藝術空間,所有人都會有一種慢生活的感覺,有人在展品前注目、有人在展品前沉思、有人在看書、有人在聊天、或要上一杯咖啡慢慢的味蕾享受。人生不過如此,讓生活的節奏慢慢的靜下來,增長無窮的智慧待你去展示未來美好,這就是曹儉給人們帶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附:部分入圍作品

Bosjes教堂 (Adam Letch 攝)

天津大學新校區游泳池 (張虔希攝)

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 (張虔希攝)

奧爾胡斯現代藝術博物館(David Borland攝)

中國美術學院民俗藝術博物館(張虔希攝)

美國加州聖約瑟三星電子總部大樓(David Crawford攝)

梅斯納爾山博物館(Tom Roe攝)

天仁合藝美術館(王振飛攝)

新疆東莊-西域建築館(姚力攝)

火人節中的黑岩燈塔(Tom Stahl攝)

英國德比競技場室內賽車場(Martine Hamilton攝)

墨田葛飾北齋美術館(Laurian Ghinitoiu攝)

薩拉艾尤塔雅酒店(Wison Tungthunya攝)

勒韋賭場北牆(Brian Rose攝)

流行文化博物館(Conchi Martínez攝)

山鼎設計總建築師、2017Arcaid建築攝影大獎評委 陳栗先生

本次大獎評委山鼎設計總建築師陳栗先生認為,Arcaid 攝影大獎展覽的舉辦對建築界和攝影界都意義重大。這次沙龍也是第一次把建築師和攝影師組織在一起,大家討論的內容包括“建築攝影是否受專業攝影器材限制”、“建築師的語言過於晦澀難以溝通麼”、“建築的語言如何轉換成攝影的語言”等等。現場氣氛熱烈,大家都表示這種溝通太有必要了。真像生活藝術空間引進Arcaid展覽並組織這樣的活動,無疑會推動中國的建築攝影提高水準並融入世界。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王毅先生

“我們東方的建築,尤其是院落式的,並不是靠一張圖或是一個角度就能反映其全貌的。”在回答攝影師與建築師的溝通問題時,王毅教授時提到“所以建築師去拍攝詮釋自己的作品會比較有優勢,但是攝影師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將立體的建築平面化,看問題不同的角度能表現出建築師平時並沒有注意到的美。”

而在提及建築攝影中什麼才是“上相”的建築的問題時王毅教授說到,“其實東方建築比較吃虧,比如現有的江南園林等建築的拍攝作品並沒有表現出其建築的特質。中國園林那種曲徑通幽的層次感無法用一張照片來表達,而西方建築的體積感很強,色彩對比也很多,所以很容易找到合適的角度把建築設計的理念拍攝出來,顯得更‘上相’。不過,這幾年人們的審美,尤其是建築界的審美有所轉變,建築很少再過分追求對比,而是轉向一種朦朧美,所以所謂的‘上相’,更多的是隨著審美觀的變化而不同的主觀性問題。”

建築界的奧斯卡——世界建築節(WAF)

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國際建築界規模最大,聲望最高的頒獎盛典之一,最早於 2008 年開始,之後每年舉辦一次,每次都會在不同的國家舉辦,這也是建築行業臨近年末對過去一年全球各個角落的新建築的一次完整梳理。世界建築節被譽為建築界的奧斯卡。

今年的世界建築節,共有來自68個不同國家的建築項目入圍,其中包括來自敘利亞的不斷擴大的住宅的概念,來自越南的綠色酒店,以及來自巴勒斯坦的龐大的博物館計畫。這些獎項將由一個超級評審團進行評選,評委中包括MVRDV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導演Nathalie de Vries,倫敦建築師Ian Ritchie和美國建築師協會(AIA)首席執行官Robert Ivy。

關於北京真像生活藝術空間

真相生活藝術空間的前身是晶麗達國際影像的製作中心,於京城立足 30 載,是名副其實的攝影人之家,承辦過各類藝術展千、萬餘次,業內口碑極佳。隨著時代的年輪和攝影終端輸出的變化,晶麗達與時俱進自我完善,推出真像生活藝術空間,朝著做文化、生活、藝術交流平臺的方向邁出了堅定一步。

最新推出的真像生活藝術空間內的總體佈局充滿當代設計理念感,功能齊全,分眾相宜。一層保留了膠片時代傳統經典的銀鹽洗印,這裡幾乎包攬國內各種最高端的攝影展覽製作。令人驚喜連連的是旁邊的藝術品商店,在不久的明天即將開業,出售來自世界各地攝影大師的正版照片,世界著名的影像收藏機構源源不斷的為這裡提供產品,還有著名設計師的功能性藝術品,件件引人駐足,這在全國乃是首創。

走進真像生活藝術空間,所有人都會有一種慢生活的感覺,有人在展品前注目、有人在展品前沉思、有人在看書、有人在聊天、或要上一杯咖啡慢慢的味蕾享受。人生不過如此,讓生活的節奏慢慢的靜下來,增長無窮的智慧待你去展示未來美好,這就是曹儉給人們帶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附:部分入圍作品

Bosjes教堂 (Adam Letch 攝)

天津大學新校區游泳池 (張虔希攝)

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 (張虔希攝)

奧爾胡斯現代藝術博物館(David Borland攝)

中國美術學院民俗藝術博物館(張虔希攝)

美國加州聖約瑟三星電子總部大樓(David Crawford攝)

梅斯納爾山博物館(Tom Roe攝)

天仁合藝美術館(王振飛攝)

新疆東莊-西域建築館(姚力攝)

火人節中的黑岩燈塔(Tom Stahl攝)

英國德比競技場室內賽車場(Martine Hamilton攝)

墨田葛飾北齋美術館(Laurian Ghinitoiu攝)

薩拉艾尤塔雅酒店(Wison Tungthunya攝)

勒韋賭場北牆(Brian Rose攝)

流行文化博物館(Conchi Martínez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