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今日頭條為什麼叫今日頭條?張一鳴是這麼解釋的

眾所周知, 今日頭條是一款基於資料採擷的推薦引擎產品, 它為使用者推薦有價值的、個性化的資訊。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騰訊為什麼叫騰訊(Tencent)?馬化騰是這麼解釋的 中, 我解釋了騰訊為什麼叫騰訊的原因。 那麼今日頭條是不是也同騰訊一樣, 是張一鳴和創業夥伴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結果嗎?

答案並不是這樣的。

張一鳴在一場演講中對頭條是如何取名做出了比較完整的解釋, 整個取名的過程充滿了頭條式的資料思維。

2012年時, 張一鳴和初創團隊在設計好應用的流程和商業模式後, 並沒有急著為產品取名, 而是先對產品哪些名字受歡迎做了初步的調研。

他們先在蘋果商店找各個免費榜單的前十名APP, 之後對這些app做了一個歸類-app的名字是屬於琅琅上口, 還是屬於有情懷的?

第一類是言簡意賅, 琅琅上口。 唱吧在2012年的時候, 是一個非常驚豔的產品,

發展非常快。 大眾點評, 解釋都不用解釋了, 大眾去點評。 陌陌也比較言簡意賅, 寂寞的人怎麼緩解寂寞呢?上陌陌。

ppt來自於網路

還有一類比較普遍的, 是公司名+用途, 這是一個很穩妥的做法, 比如網易雲音樂、百度貼吧、百度音樂等等。 。 。 。

最後就是比較有情懷的, 比如知乎或者百度。

最後團隊分析得到的結論是:琅琅上口的大白話, 效果最好, 占前十的最多。 所以, 使用者需要這樣的東西, “我們必須投其所好。 ”

類型已經定了:就是要好記, 不需要時尚和情懷, 讓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用戶都能看懂。 那麼在這一類名字裡面, 選哪個?

一般來講, 大部分公司可能有一個頭腦風暴, 之後所有創始團隊進行投票決定。 就如騰訊一樣, 在網訊、捷訊、飛訊、騰訊等頭腦風暴出來的名字中, 投票排好序, 最後選擇了第一個能註冊的名字騰訊。

今日頭條也是這樣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初創團隊並沒有辦法在所有頭腦風暴中的名字中判斷哪個是好哪個是壞。 於是他們決定做個A/B測試。

(AB測試 - 頁面或流程設計兩個版本(A和B)或多個版本(A/B/n), 同時隨機的讓一定比例抽樣客戶訪問, 然後比較這各個版本的實際效果(轉化率), 最後選擇效果最好的版本正式發佈給全部客戶。 )。

張一鳴團隊選N個名字, 分別在管道中投放。 介面功能完全一樣, 就是名字不一樣, 再看哪個留存高, 哪個獲取用戶的成本低。 最後發現“今日頭條”是表現最好的。 於是今日頭條就這麼誕生了。

不難想像, 在今日頭條發展的過程中, 這個好名字也許為他們多留住了可能上千萬的用戶。 那麼驅動張一鳴這麼起名字的原因是什麼呢?

答案的根源在於張一鳴的資料思維和對產品的理解。

在張一鳴的眼中,數據思維無非是三點:收集資料,作出決策,高效執行。而他對產品的理解也是十分深刻-他認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拉新能力X留存能力X變現能力。

那麼在取名字上,產品名字如何能夠提高留存、如何降低獲客成本,有著很關鍵的影響,多花些時間試驗,完全有必要。

而AB測試就是常用的一種通過資料的檢驗假設的最有效方法。通過AB測試,能夠很好的收集不同app名稱的影響,最後就能從眾多的名字中選取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名字。

小編覺得,這種用資料說話、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許正是頭條能在短短5年內發展到百億美金估值、商業模式大家都在模仿的最重要的原因吧!你覺得呢?

答案的根源在於張一鳴的資料思維和對產品的理解。

在張一鳴的眼中,數據思維無非是三點:收集資料,作出決策,高效執行。而他對產品的理解也是十分深刻-他認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拉新能力X留存能力X變現能力。

那麼在取名字上,產品名字如何能夠提高留存、如何降低獲客成本,有著很關鍵的影響,多花些時間試驗,完全有必要。

而AB測試就是常用的一種通過資料的檢驗假設的最有效方法。通過AB測試,能夠很好的收集不同app名稱的影響,最後就能從眾多的名字中選取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名字。

小編覺得,這種用資料說話、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許正是頭條能在短短5年內發展到百億美金估值、商業模式大家都在模仿的最重要的原因吧!你覺得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