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新需求”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肖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駐華代表花楠(RanaFlowers)13日在北京指出, 中國在擴大受教育機會方面已取得重大進步, 未來教育改革深化面臨著解決“不均衡”和“傳統理念向新理念轉變”的新需求。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供圖

據中國教育部和UNICEF的最新統計資料, 中國小學入學率已達到99.8%。 花楠表示, 中國政府在基礎教育方面出臺多項政策, 在擴大受教育機會方面取得重大進步, 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 她同時指出, 目前基礎教育仍面臨“不均衡”的問題, 地區之間的教育品質仍然存在顯著差距。 農村兒童、留守兒童和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兒童等群體受教育品質往往較差, 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供圖

其次, 傳統的死記硬背式學習方法也面臨新的改革需求。 花楠指出, UNICEF提出“愛生基礎教育”模式, 強調基礎教育需有助於兒童在體格、道德、社會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獲得全方位發展。

“我們提倡學生通過教育獲得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和通過多種管道探索解決方案的能力”, 花楠舉例說, 比如社會情感學習可以教授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解決衝突的技能, 體育運動能夠讓學生們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會(針對比賽)制定不同策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供圖

據瞭解, 早在2001年, 中國教育部和UNICEF共同啟動“愛生學校”試點專案, 著力於學校環境的改善和教育品質的提升。 “愛生學校”模式注重社會情感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體育教育,

宣導身心健康發展和團隊合作;改善水與環境衛生設施, 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 提高教學品質。 目前“愛生學校”的理念、模式和經驗已被融入《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

作為UNICEF青年教育使者, 青年歌手和演員王源在今年9月新學期伊始, 探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兩所愛生學校。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供圖

“我印象中農村學校大多校舍簡陋, 設施老舊, 但出乎意料, 我探訪的兩所學校都很現代化, 教學品質高, 校園環境也很美”, 王源在1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回憶說, 在這次探訪中, 他給孩子們上了一堂音樂課, 與他們一同體驗菜園勞動、包餃子、打籃球, 還旁聽了一堂社會情感學習課, 並與學生們一起討論讓他們最自豪的事情。

“社會情感學習在中國是一個新理念。 它教授學生如何與他人相處, 如何實現團隊合作, 如何發揮創造力等。 我覺得這些技能和課本知識一樣重要, 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迎接未來。 ”王源說。(完)

”王源說。(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