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為什麼說原生動物是自然界中最低等的動物?

原生動物是動物界中構造最簡單、體形最小的一類動物。 它的身體只由一個細胞組成, 所以動物學工作者稱它 為單細胞動物。

原生動物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在淡水、海水或潮濕土壤中, 稱為自由生活 的原生動物;另一種是專靠其他生物的身體為其生活環境的, 稱為寄生原生動物。 有時我們到郊外去, 在雨後的積水中和水流緩慢的溝渠中, 常常會發現水底有一層鮮綠色的能遊動的東西。 如果把它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許多拖著一根或兩根長長尾巴的綠色小蟲, 這就是原生動物鞭毛蟲綱的綠眼颮囊 蟲。 我們在污水溝和積水潭中, 還能用肉眼可以看到一種極微小的蟲子, 形狀象倒轉的草鞋, 全身披著纖毛在泳, 這種動物就叫草履蟲, 屬於原生動物的纖毛綱。 再有能引起動物或人類疾病的痢疾內變形蟲和瘧原蟲等等,
也是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雖然是極微小的單細胞低等動物, 但是在自然界中分佈很廣, 它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密切的關係。 如平時大家愛吃的蟶、蚶、蟹、蝦、黃魚、鯽魚等的餌料, 尤其是幼魚的食料, , 大多是依靠自由生活的原生動物來供給。

又如生活在水中的原生動物, 它們對環境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往往可 用來作為判定水的污染程度的指標。 此外, 原生動物中的不少種類, 是其他動物及人類疾病的病原蟲, 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養殖業的發展和人體健康。

為什麼原生動物是自然界中最低等的動物呢?

首先我們從它的產生過程來看。 最初自然 界產生的是蛋的體小塊, 這種蛋白體小塊具有生命的一切主要機能, 如消化、排泄、運動、收縮和刺激反應、繁殖等。 這就是生命的原生質。 生命發生後, 逐漸進化為簡單蛋白體小塊, 也就形成了無細胞的原生生物。 這樣, 再經過較長的時間, 便產生了具有細胞膜的細胞, 那就是自然界中的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的身體結構原始而簡單, 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 大小一般都在1毫米以下, 但這個細胞能獨立進行消化、呼吸、排泄、繁殖等, 而其他所有的動物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 在各方面都比原生動物高等。 另外, 原生動物如綠眼蟲, 它具有植物的特點,

在陽光下, 能 自身的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 製造養料, 但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 又能改為動物性攝食營養生活。 這說明原生動物和植物有著 緣關係, 這也是原生動物作為最低等動物的一個特徵。 動物進化就是由低等到高等, 由簡單到複雜, 不斷演化而來的。 原生動物雖然是自然界最低等的動物, 但它卻是進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