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友誼社區成立大院自治管委會

YMG記者 禛禕 通訊員 宮順 薑鑫麗 邵靜 攝影報導

在向陽街道友誼社區有這樣一個群體, 他們既是社區居民又是志願者群體, 同時也是交警大院管委會的管理者與參與者, 他們以飽滿的熱情, 立足社區、服務群眾, 不僅在社區內實現居民高度自治, 而且豐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文明程度, 把一個居住了98戶的社區, 從多年衛生髒亂差、停車難、安全隱患多、鄰里矛盾多的“老大難”社區, 打造成為和諧文明的“標杆”社區。

牽頭成立管委會解決大院大難題

勝利路付2號是友誼社區一個戶數較多的獨立大院, 其居民以交警人員為主, 附近居民稱之為“交警大院”, 該院共有十個樓棟98戶居民。 “曾經的交警大院環境確實很差, 可以說是一個三不管社區,

也是社區管理的難點之一。 ”友誼社區主任林鳳向記者介紹, 這兩幢樓是純居民住宅, 有近300多人, 院內居住的居民大多屬於交警支隊家屬, 近幾年住戶比較雜, 打工出租的臨時住戶逐年增多。

一直以來, 這幾幢樓, 沒有物業公司管理, 沒有打掃衛生的專職人員, 從來無人打掃, 院內衛生極差, 無綠化帶, 停車秩序差, 治安較差, 經常發生偷盜事件。 居民常常為一點小事而吵鬧不休, 互不相讓, 為一點小矛盾就找到社區, 要社區工作人員協調解決問題, 致使社區居委會的管理十分困難, 工作難以開展, 同時居民的意見較大, 多次提出要解決這兩幢樓所存在的種種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 居委會認真考慮居民反映的情況,

反復思考如何解決這個沒能徹底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積極尋求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反復和大院居民進行溝通瞭解, 徵求整理居民的意見, 多數居民都認為, 只有成立管理體系, 建立居民自治服務網路, 讓居民實行居民自治, 才是徹底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 ”林鳳說, 社區和大院樓長、居民共同努力, 開始著手協助這兩幢樓居民成立自治組織體系的相關工作。

為加強居民自治能力, 根據居民意見, 社區先在每幢樓前張貼了成立居民自治管委會通知, 要求每幢樓推選一個代表進行選舉管理小組, 在居委會班子和居民的多次協調、動員下, 每幢樓都推選出了大家信得過的代表。 隨後居委會將推選出的名單在社區前進行了公示,

最後通過大家的一致同意, 成立了“交警大院管理委員會”。 管委會成員由社區組織該院十名樓長進行選舉, 72歲的退休黨員趙景德當選為大院院長。 之後管委會以院長和十名樓長為基礎, 又吸收了三名責任心強、且具有一定專長的人員參入, 並根據各自特長進行分工, 再劃分為三個小組。 其中, 文明衛生組下設衛生委員、調解委員和公益委員;文體宣傳組下設文體委員、宣傳委員和棋牌委員;財產安全性群組下設車管委員、安全委員和財經委員。 每個小組各設一名聯絡員, 居委會召開樓長會議或下達通知事項時, 只需通知院長, 院長通知聯絡員, 聯絡員再通知本組樓長或委員, 樓長再傳達到本樓居民, 做到綱舉目張,快速高效。為規範管理,他們還協助居委會制定並實施了《交警大院樓長、院長、管委會成員更換辦法》。還組織制定了要為大院辦好的幾件事,包括衛生整治、車輛管理、安全防盜、文體宣傳、調解糾紛等創建文明大院活動。

制定《衛生公約》自費設立停車杆

記者在採訪時走進交警大院第一印象是乾淨整潔,整個大院無一點雜物,停車位規劃合理,停車井然有序。“原來大院的衛生環境真是不好,住戶將一些雜物堆積在樓前樓後,長時間無人清理。”據林鳳介紹,在成立管委會之前,大院衛生髒亂差一直是居民反映的強烈問題之一,社區曾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大院居民清理雜物,但因無人出面統一組織而未能實現。在管委會成立之後,趙院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院樓長對院內堆放多年、沾滿塵土的廢舊車輛、紙箱等雜物,逐一進行排查找主,並發出通知,要求大家限期處理。

將最後無主和丟棄的雜物進行劃圈標示,由向陽街道組織人員進行清除,共拉出雜物5大車,經過多日的苦戰,困擾居民十幾年的雜物堆放、衛生死角終於得到解決,大院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無不拍手稱快,也感激街道和社區為大院辦了一件大好事。緊接著他們又組織人員把院內已銹蝕損壞,無法使用,且經常磨損車胎的幾十個車位鎖清除乾淨。之前大院有兩個垃圾箱,經常有拾荒者將垃圾拔拉滿地,為解決此問題,趙院長與衛生委員宋修蘭等人一起,建造可回收物品箱,並貼出公告,要求居民將廢舊紙箱紙盒、塑膠和金屬材料等從自家的垃圾中分離出來投放此箱中。此舉得到廣大居民的支持,這樣既減少了垃圾量,又可防止拾荒影響衛生,還可變廢為寶,讓大院保潔員受益。2016年他們還討論制定了《交警大院安全衛生公約》,在宣傳欄內進行公示,並為每個單元發放了清掃工具,製作和懸掛衛生輪流值日牌,目前,各個單元樓內的衛生做到了有人掃、有人管。“衛生問題解決好之後,大院的環境清亮了很多,但隨著住戶車輛的增多,停車問題也是住戶關心並亟待解決的問題。”趙院長告訴記者,外部車輛進院亂停、亂放,影響了居民正常停車,更是有居民為車位多次發生過爭吵。為此,他們召開管委會會議進行討論,並根據大家的意見由院長與車管委員王永強一起制定《交警大院車輛管理辦法》,印製並發放了居民停車證,組織重新噴劃了大院的停車位。

在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他們召開樓長會議,討論並決定在大院門口安裝智慧道閘系統,通過自動識別車牌號來控制外部車輛。為安裝系統,管委會成員們編寫宣傳材料、印製車輛登記表,組織樓長挨家挨戶發放宣傳材料、進行車輛登記、收款。頂著部分居民不支援的巨大壓力,樓長們耐心解釋勸說。“因考慮到救護車、消防車、垃圾清運車如何進院,以及臨時來訪車輛如何進院等問題,趙大叔就自己跑到各大醫院、消防隊、環衛處獲取了救護車、消防車和垃圾清運車等14輛車牌號碼錄入系統;為方便臨時來訪車輛設計‘起杆按鈕’,每個樓道安裝一個,讓居民不出樓道就能為來訪車輛遠端開門。”林鳳說,趙院長組織管理大院將細節想得十分到位,這也是他能夠服眾的理由之一。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智慧道閘系統於去年正式投入使用,至今運行情況良好,有效地控制了外部車輛進院停放,院內車輛整齊有序,得到廣大居民的認可和好評。他們還施行外部停車收費制度,既方便周邊居民,又填補了道閘工程費用缺口。為了大門的安全,他們又在大門口安裝了照明燈,夜間如同白天一樣明亮,行人和車輛暢通無阻。至此,困擾大院多年的“老大難”問題終於破解。

聯合管委開展活動增強居民凝聚力

隨著今年年初全區老舊社區監控系統安裝完畢,交警大院也覆蓋了6頭監控系統,在管委會的會議室裡,能夠清晰地看到大院內部的情況。“之前由於沒有監控,大院發生了多起入室盜竊案件,都因為取證難而鮮有破獲案件,考慮到大院居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問題,我和管委會成員們多次向街道、派出所、區城管局等單位反映,也得到了單位的大力支持,現在監控系統終於安裝完畢。”趙院長帶著成員們來到會議室監控顯示器前時說,為安裝監控,安全委員王風民還用自家的房產證和戶口本多次去電業局申辦專用電錶。

在向陽街道和友誼社區的大力支持下,趙院長還與宣傳委員趙富榮一起在大院門口建造一個11米長的宣傳欄,宣傳党建、安全、衛生等多方面的知識。他們還經常將大院的有關管理辦法等張貼宣傳,還把大院的事情編制成小故事與大家分享,從而達到總結經驗教訓,消除誤會,促進大院和諧之目的。

管委會還自費購置音響設備交給文體委員孫志英,組織居民晚上學跳健身操和交誼舞;購置帳簿、收據、刻制印鑒交給財經委員梁玉秋,收取車輛費用,管理大院財務收支;棋牌委員周惠娟積極組織居民參加友誼社區組織的棋牌比賽;公益委員楊秀娥帶頭動員居民參加友誼社區組織的織帽子、寫對聯送溫暖等公益活動;每當居民間出現矛盾苗頭,調解委員于國華總是登門開展談心活動,進行調解疏導,促進了大院鄰里的和睦團結。他們還通過三個小組的聯絡員王豔梅、呂月霞、于建華,積極動員樓長和居民參加友誼社區組織的爬山、歌詠、遊藝和消防演練等活動,活躍群眾生活、增強居民體質。多彩的活動既豐富了居民生活,也讓鄰里更加親密團結,極大的促進了大院的和諧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一個好的社區氛圍有利於居民增強社區榮譽感,讓居民意識到社區是我家,從而團結一心建設社區,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社區請居民編寫編寫了社區之歌———《友誼社區我的家》,這首歌以友誼社區的人文特色和精神面貌為核心,譜寫了友誼社區在舊城改過程中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首先邀請管委會成員們學習這首歌,並在社區晚會中演唱,更增強了大院居民的歸屬感。”林鳳說,平時社區組織的活動交警大院居民也是主要參與者之一,加深了社區與居民間的感情。

自管委會制度實施以來,管委會的成員們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其職責,實現了居民高度自治。現在每當提起“交警大院管委會”,居民們都有感而發,為了大院他們真是想了很多辦法,辦了很多實事,大院居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也從最初冷眼旁觀到現在積極支持,正是居民被他們感動的結果,大院管委會架起了居委會與居民間的橋樑,得到廣大居民的認可和支援。林鳳認為,居民是社區的主體,居委會是居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樑。社區實行居民自治,通過居民會議來討論決定自治區域內的大事,反映出大多數居民的意願,既保障居民們有效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還有利於使居民的問題與困難得到及時的解決,營造了民情和諧、民心順暢的濃厚氛圍,助推社區走向更好的未來。

做到綱舉目張,快速高效。為規範管理,他們還協助居委會制定並實施了《交警大院樓長、院長、管委會成員更換辦法》。還組織制定了要為大院辦好的幾件事,包括衛生整治、車輛管理、安全防盜、文體宣傳、調解糾紛等創建文明大院活動。

制定《衛生公約》自費設立停車杆

記者在採訪時走進交警大院第一印象是乾淨整潔,整個大院無一點雜物,停車位規劃合理,停車井然有序。“原來大院的衛生環境真是不好,住戶將一些雜物堆積在樓前樓後,長時間無人清理。”據林鳳介紹,在成立管委會之前,大院衛生髒亂差一直是居民反映的強烈問題之一,社區曾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大院居民清理雜物,但因無人出面統一組織而未能實現。在管委會成立之後,趙院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院樓長對院內堆放多年、沾滿塵土的廢舊車輛、紙箱等雜物,逐一進行排查找主,並發出通知,要求大家限期處理。

將最後無主和丟棄的雜物進行劃圈標示,由向陽街道組織人員進行清除,共拉出雜物5大車,經過多日的苦戰,困擾居民十幾年的雜物堆放、衛生死角終於得到解決,大院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無不拍手稱快,也感激街道和社區為大院辦了一件大好事。緊接著他們又組織人員把院內已銹蝕損壞,無法使用,且經常磨損車胎的幾十個車位鎖清除乾淨。之前大院有兩個垃圾箱,經常有拾荒者將垃圾拔拉滿地,為解決此問題,趙院長與衛生委員宋修蘭等人一起,建造可回收物品箱,並貼出公告,要求居民將廢舊紙箱紙盒、塑膠和金屬材料等從自家的垃圾中分離出來投放此箱中。此舉得到廣大居民的支持,這樣既減少了垃圾量,又可防止拾荒影響衛生,還可變廢為寶,讓大院保潔員受益。2016年他們還討論制定了《交警大院安全衛生公約》,在宣傳欄內進行公示,並為每個單元發放了清掃工具,製作和懸掛衛生輪流值日牌,目前,各個單元樓內的衛生做到了有人掃、有人管。“衛生問題解決好之後,大院的環境清亮了很多,但隨著住戶車輛的增多,停車問題也是住戶關心並亟待解決的問題。”趙院長告訴記者,外部車輛進院亂停、亂放,影響了居民正常停車,更是有居民為車位多次發生過爭吵。為此,他們召開管委會會議進行討論,並根據大家的意見由院長與車管委員王永強一起制定《交警大院車輛管理辦法》,印製並發放了居民停車證,組織重新噴劃了大院的停車位。

在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他們召開樓長會議,討論並決定在大院門口安裝智慧道閘系統,通過自動識別車牌號來控制外部車輛。為安裝系統,管委會成員們編寫宣傳材料、印製車輛登記表,組織樓長挨家挨戶發放宣傳材料、進行車輛登記、收款。頂著部分居民不支援的巨大壓力,樓長們耐心解釋勸說。“因考慮到救護車、消防車、垃圾清運車如何進院,以及臨時來訪車輛如何進院等問題,趙大叔就自己跑到各大醫院、消防隊、環衛處獲取了救護車、消防車和垃圾清運車等14輛車牌號碼錄入系統;為方便臨時來訪車輛設計‘起杆按鈕’,每個樓道安裝一個,讓居民不出樓道就能為來訪車輛遠端開門。”林鳳說,趙院長組織管理大院將細節想得十分到位,這也是他能夠服眾的理由之一。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智慧道閘系統於去年正式投入使用,至今運行情況良好,有效地控制了外部車輛進院停放,院內車輛整齊有序,得到廣大居民的認可和好評。他們還施行外部停車收費制度,既方便周邊居民,又填補了道閘工程費用缺口。為了大門的安全,他們又在大門口安裝了照明燈,夜間如同白天一樣明亮,行人和車輛暢通無阻。至此,困擾大院多年的“老大難”問題終於破解。

聯合管委開展活動增強居民凝聚力

隨著今年年初全區老舊社區監控系統安裝完畢,交警大院也覆蓋了6頭監控系統,在管委會的會議室裡,能夠清晰地看到大院內部的情況。“之前由於沒有監控,大院發生了多起入室盜竊案件,都因為取證難而鮮有破獲案件,考慮到大院居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問題,我和管委會成員們多次向街道、派出所、區城管局等單位反映,也得到了單位的大力支持,現在監控系統終於安裝完畢。”趙院長帶著成員們來到會議室監控顯示器前時說,為安裝監控,安全委員王風民還用自家的房產證和戶口本多次去電業局申辦專用電錶。

在向陽街道和友誼社區的大力支持下,趙院長還與宣傳委員趙富榮一起在大院門口建造一個11米長的宣傳欄,宣傳党建、安全、衛生等多方面的知識。他們還經常將大院的有關管理辦法等張貼宣傳,還把大院的事情編制成小故事與大家分享,從而達到總結經驗教訓,消除誤會,促進大院和諧之目的。

管委會還自費購置音響設備交給文體委員孫志英,組織居民晚上學跳健身操和交誼舞;購置帳簿、收據、刻制印鑒交給財經委員梁玉秋,收取車輛費用,管理大院財務收支;棋牌委員周惠娟積極組織居民參加友誼社區組織的棋牌比賽;公益委員楊秀娥帶頭動員居民參加友誼社區組織的織帽子、寫對聯送溫暖等公益活動;每當居民間出現矛盾苗頭,調解委員于國華總是登門開展談心活動,進行調解疏導,促進了大院鄰里的和睦團結。他們還通過三個小組的聯絡員王豔梅、呂月霞、于建華,積極動員樓長和居民參加友誼社區組織的爬山、歌詠、遊藝和消防演練等活動,活躍群眾生活、增強居民體質。多彩的活動既豐富了居民生活,也讓鄰里更加親密團結,極大的促進了大院的和諧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一個好的社區氛圍有利於居民增強社區榮譽感,讓居民意識到社區是我家,從而團結一心建設社區,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社區請居民編寫編寫了社區之歌———《友誼社區我的家》,這首歌以友誼社區的人文特色和精神面貌為核心,譜寫了友誼社區在舊城改過程中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首先邀請管委會成員們學習這首歌,並在社區晚會中演唱,更增強了大院居民的歸屬感。”林鳳說,平時社區組織的活動交警大院居民也是主要參與者之一,加深了社區與居民間的感情。

自管委會制度實施以來,管委會的成員們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其職責,實現了居民高度自治。現在每當提起“交警大院管委會”,居民們都有感而發,為了大院他們真是想了很多辦法,辦了很多實事,大院居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也從最初冷眼旁觀到現在積極支持,正是居民被他們感動的結果,大院管委會架起了居委會與居民間的橋樑,得到廣大居民的認可和支援。林鳳認為,居民是社區的主體,居委會是居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樑。社區實行居民自治,通過居民會議來討論決定自治區域內的大事,反映出大多數居民的意願,既保障居民們有效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還有利於使居民的問題與困難得到及時的解決,營造了民情和諧、民心順暢的濃厚氛圍,助推社區走向更好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