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凱泰結構洞視角——全球經濟的兩大泡沫

中國人民大學北美校友會于12日在紐約主辦2017北美明德論壇, 數百名人大校友及海外金融投資界人士共同與會。 論壇當日,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經濟學家吳曉球指出, 全球經濟有兩大泡沫:一是中國房地產泡沫;另一個是美國的資產是最大的泡沫。

談及全球金融市場是否存在泡沫時, 吳曉球說, 直覺告訴我, 全球金融市場有兩個大的泡沫。 其中一個是中國房地產的泡沫, 我始終認為它是泡沫。 比如, 我所住的北京地區房價為每平米12萬元左右, 目前據說價值三千多萬元, 我自己都像做夢一樣。 因為我花了158萬塊錢買的, 現在的價值三千多萬元, 顯然是個泡沫。 另外一個, 我認為美國的資產一直是最大的泡沫。 直覺告訴我, 它一定有泡沫。 稍微收緊一點, 它總是有個拐點。 如果未來的收益不可以對沖掉現在的成本, 那我想(臨界點)就快到了。 現在如果再去用資金的成本去借錢,

我不知道收益能不能覆蓋成本。 至少, 我認為它已經接近臨界點了。 臨界點再往上走, 它沒有動力了, 因為不能覆蓋成本了。 這是最簡單的金融學、會計學的基本常識, 也就是說未來的收益不能對沖現在的成本。 因此, 直覺告訴我, 這是全球經濟兩個最大的泡沫。 如果知道是泡沫了, 再進去, 那等待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吳曉球還表示, 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中國的各個領域都會展現一些新變化。 最顯著的特徵是未來中國將在全球發揮引領的作用。 到2020年, 中國進入全面小康, 屆時人均GDP會超過1萬美元;到2035年, 我們將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預計屆時人均GDP將超過2萬美元;2050年我們將成為現代化強國,

有人測算到那時人均GDP至少超過3萬美元。

吳曉球說, 未來五年, 中國金融的變革將呈現三大特點:

第一, 中國金融的結構會發生重大調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資產的結構會發生重大變化。 明確的方向是證券化金融資產的比重將會不斷提升。

這意味著中國金融體系的功能將會發生變化, 將會由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過渡到融資和財富管理並重的金融體系。 由於這一變化, 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結構也要發生重大的變化。 由此, 也會引起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

第二, 中國金融業科技的含量將會迅速提升。 如果說證券化比重提升是市場脫媒的力量, 那麼科技力量也是一種脫媒, 它是對支付脫媒。 中國金融業的支付業態正發生重大變革, 這也是中國金融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典型表現形式。 因為科技的廣泛深入, 使得整個支付業態發生重大變化, 並且推動了整個消費模式的變革。 這一變革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是革命性的, 對整個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是重大的。

科技的力量未來將以更快的速度推動金融業調整, 並使很多金融理論、政策架構和機制發生重大變化。 也就是說, 我們過去所學的那些金融理論, 50%是沒有用了, 我們要思考新的理論架構。

第三, 中國金融業國際化水準將大幅提升。 中國將逐步成為全球的金融中心。 未來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是必然的, 同時將成為美元計價資產之後的第二個全球最重要的財富管理中心。

更多行業資訊請持續關注杭州凱泰結構洞科技有限公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