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不宜過度解讀“弱陽性”HBsAg結果的臨床意義

“兩對半”、“大、小三陽”等稱謂並非專業醫學詞彙, 但本文出於普及醫學知識目的而使用。 ——編者注。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又稱澳大利亞抗原, 簡稱“澳抗”, 因其首次在一名澳洲土著民體內被發現而得以命名。 HBsAg構成HBV的外衣, 是篩查HBV最重要的血清學指標。 HBV感染從上世紀中葉到現在, 給我國民眾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現今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仍是我國肝硬化和肝細胞肝癌的罪魁禍首。 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開始將HBV疫苗納入計畫免疫管理, HBV感染率迅速降低, 開始由HBV高流行轉變為中低流行率國家,

但攝于HBV的餘威, 仍有很多人談HBV色變, 不管是在檢驗科還是在門診, 都經常有前來諮詢HBV檢驗結果的患者, 困惑于HBsAg“弱陽性”報告單的患者占多數。 另一方面, 很多臨床醫生也受困於此, 比如, 一個腎病患者需要血液透析, 但檢出HBsAg為“弱陽性”, 結合我國醫療設備使用現狀, 如果必須對透析患者區別對待的話, 是該把他和HBsAg陰性透析者放在一起透析, 還是把他和慢性乙型肝炎透析者放在一起透析呢?這是兩難的選擇, 目前, 也沒有任何相關的醫療標準來明確此類患者該如何處理。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找我, 他在金融街工作, 最近患有牙病, 他家離我們醫院幾步之遙, 遂近在口腔科掛了號。 但看牙前要篩查感染標誌物, 包括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梅毒螺旋體及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這不查不要緊, 一查, 報告單顯示HBsAg為0.07 IU/ml)(醫院使用的HBsAg試劑“陽性”界定值是≥0.05 IU/ml)。 他有些緊張, 自己平日很注意身體, 家庭成員也沒有感染過HBV, 可為何自己就成了HBsAg“陽性”呢, 難道是得了“乙型肝炎”?更苦惱的是, 這樣一來, 他也暫時無法就近看牙了。 他特地放下手中上億的融資專案前來諮詢, 我安慰他說, 你不用擔心, 這個“弱陽性”HBsAg結果大有說頭。 他目光如炬, 一個在金融界如魚得水的人物, 此時卻流露出了對醫學的求知欲, 於是, 有了下面的長談。

1 什麼樣的結果叫“弱陽性”HBsAg結果

“弱陽性”本身是一個經驗性的稱謂, 國內外並沒有學會或組織出臺標準, 界定什麼樣的HBsAg水準叫“弱陽性”, 什麼樣叫做“強陽性”,

還有人習慣稱作“灰區”或“低值陽性”結果。 臨床大夫往往也無法根據HBsAg水準的高低來對患者進行分層管理。

2 “弱陽性”HBsAg結果的產生原因及對策

“弱陽性”結果分為“真陽性”和“假陽性”結果。 “真”的“弱陽性”結果的出現有幾個原因。

首先, 我們分析下HBV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自然進程。 我國是一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國, HBsAg流行率十年前估算為7.18%, 因此, 感染者數量巨大, 所處的感染階段也不盡相同, HBsAg在血液中的含量可呈現巨幅的梯度分佈,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 見過最高的血清HBsAg濃度可達到50萬IU/ml, 而最低只有0.005 IU/ml, 結果因人而異。 此外, 一定要考慮到, 從上世紀中葉起到現在, 很多患者慢性感染幾十年, 慢慢進入感染終末階段, 從“大三陽”轉為“小三陽”, 變成非活動性的病毒攜帶者,

他們血液HBsAg也會逐年降低, 如果這些患者前來檢測, 很多為HBsAg“弱陽性”。 但他們血清中核心抗體(HBcAb)和/或e抗體(HBeAb)不會很快消失, 而是持續十幾年甚至終身, 因此, 就容易理解為何臨床上遇到的“真”HBsAg “弱陽性”樣本, 絕大多數都伴隨HBcAb和/或HBeAb陽性。 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從“小三陽”轉變為HBsAg陰性, 進入所謂的“隱匿性感染”階段[1], 我們之前的研究表明, 隱匿性感染患者, 若使用超級靈敏的HBsAg試劑檢測, 仍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呈現HBsAg“弱陽性”[2]。

第二, 從檢驗方法角度看, “弱陽性”結果要“歸功”於試劑的進展。 以前高不可攀、只有羅氏、雅培和強生等少數國外廠商掌控的化學發光免疫檢驗技術, 如今飛入國內尋常醫院, 是各大廠商競爭的香餑餑。

化學發光技術相比之前的放射免疫、螢光免疫及酶聯免疫等技術, 突出特點就是靈敏度高出幾個數量級, 很多之前測不出的物質, 在它面前就會現出原形。 試劑靈敏度大幅提高勢必會導致產生更多“弱陽性”HBsAg結果[2]。

第三, 幾種特殊狀態也會導致“弱陽性”HBsAg結果的產生, ①注射HBV疫苗會引起一過性的HBsAg血症, 很多人注射疫苗後沒幾天就著急要來檢查是否出現了抗體(HBsAb), 結果抗體還沒產生, 反倒檢測出微量HBsAg, 這是因為, 疫苗本身就是HBsAg的片段, 會被靈敏的試劑檢測到, 如果不懂個中道理, 可能會虛驚一場;②HBsAg陽性的媽媽(尤其是“大三陽”媽媽)誕下的新生兒, 即使主動免疫(注射HBV疫苗)和被動免疫(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做得很到位, 也可能HBsAg“弱陽性”, 因為HBsAg“個子”雖挺大,但同樣可能通過胎盤或者產道進入寶寶體內,所以,新生兒只要不是出現了肝臟損傷的症狀,都沒有必要在出生半年內檢測兩對半,因為分辨不清這些標誌物的來源。③有一種情形屬科學猜測,那就是,HBV感染人體後,病毒基因會整合到人的基因組,尤其HBsAg基因相對比較容易整合,因此,即使HBV被消滅,感染者已完全康復,但整合的基因還可能繼續分泌HBsAg或其片段,而目前商品化試劑無法區分HBsAg到底是來自病毒合成,還是整合基因的表達。

另一方面,HBsAg低值“假陽性”結果也不少見。

首先,任何一種病源篩查試劑都不能確保100%準確,甚至可以說,假陽性結果的產生是幾乎不能避免的事。如果刻意強調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勢必會降低,“弱陽性”結果也隨之增多,可謂世間諸事難兩全,一個姑娘越漂亮,可能脾氣也會越大,一樣的道理。

第二,血清中干擾物質會導致假陽性結果的產生,這種情況尤其見於孕婦、老年人、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透析患者等,他們體內的嗜異性抗體、自身抗體等都可導致檢測“假陽性”。值得注意的一種情況是,血清中殘存的纖維蛋白等干擾物質也會導致檢測“假陽性”,樣本高速離心(10000轉、10分鐘離心)後複測會變成陰性,這種情況尤見於HBcAb陰性的樣本。

第三,我國HBsAg高濃度樣本廣泛存在,檢驗過程中樣本間交叉污染,或者儀器、設備不定期清潔、維護導致內部管道污濁,都可導致假陽性。舉兩個雅培化學發光儀Architect i2000產生“弱陽性”HBsAg的實例,該機器是全球廣泛使用的免疫檢測平臺,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它吸血清的鋼針是重複使用的,因此需要注意清潔,按照標準操作程式,應使用5%的次氯酸鈉洗針。有檢驗員貪圖方便,用次氯酸鈉泡騰片配製的溶液進行清洗,結果造成了次日大面積的“弱陽性”結果產生,這是由於泡騰片溶解性不好,次氯酸鈉結晶於鋼針內部,藏汙納垢,招致樣本交叉污染。第二個例子是,某段時間內,某檢驗實驗室人員發現,HBsAg“弱陽性”結果頻繁出現,複測後都變成陰性。工程師分析儀器內部資料,發現清洗泵泵壓下降,導致管路清洗不暢,更換泵後即恢復正常。這兩個例子凸顯遵循檢驗標準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其實,在有經驗的“老司機”眼裡,“弱陽性”HBsAg結果是否屬於“假陽性”並非無跡可尋。除了試劑和儀器因素之外,還可結合其他指標來説明識別這些“假陽性”的HBsAg結果——若HBsAg低值陽性的“兩對半”結果裡,HBcAb陰性,則提示前者“假陽性”的可能性很大,因為HBcAb陰性而HBsAg陽性通常預示患者處於早期急性感染,在目前對HBV防護良好的大環境下,極少能在一般人群中遇到這樣的病例。

3 有無必要做HBsAg“確認試驗”?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HBsAg確認試驗是對付這些低值陽性樣本的救命稻草。確認試劑主要成分是HBsAg中和抗體(即HBsAb),如果血清中確實存在HBsAg,經過HBsAb中和後,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HBsAg表位都被包裹,因而不再能被篩查試劑檢測到,加入中和抗體前後兩次檢測HBsAg,檢測值會有一個降低幅度,一般認為降低超過50%就能確認HBsAg是真陽性。但很少有實驗室開展這個項目。因為這個試驗費時費力,並且,很多數值過低的“弱陽性”HBsAg結果並不能得到“確認”(圖1)。再者,現在我們可以選擇加測HBV DNA,看有無病毒複製,這個指標比HBsAg確認試驗更有臨床價值。

圖1. HBsAg確認試驗的原理

4 “弱陽性”HBsAg結果對於一般人群意義有多大?

如果暫時不知道HBsAg“弱陽性”檢測結果是“真陽性”還是“假陽性”,我們就先按照“真陽性”來解讀。首先需要弄明白,試劑檢測到的HBsAg在血清裡到底長的什麼模樣,和病毒的活躍程度有何關聯?HBsAg在血清裡並不是孤零零的單體蛋白,而是以多聚體的形式存在,它們會聚合形成三種顆粒,分別稱為大球形顆粒(也叫Dane顆粒)、管狀顆粒和小球形顆粒(圖2)。Dane顆粒是三種顆粒裡唯一包裹DNA、具有複製活性的完整顆粒,但它占比不到萬分之一,而“低值陽性”的HBsAg,大都來源於小球形顆粒,這種顆粒是HBV合成的冗餘的蛋白,只有HBsAg構成的空殼,裡邊不含DNA,也沒有複製活性,可以想見,如果不慎暴露於這種血液,感染HBV的風險也極低,同樣,這種樣本檢測HBV DNA也是“陰性”的。

圖2. HBsAg在血清裡的存在形式(圖源自[3],有修改)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血清HBsAg的含量和感染的結局有密切的關係,近十年來已經被大量研究證實[4]。我們人為把HBV慢性感染分為5個階段;“弱陽性”HBsAg結果,意味著患者在長期感染過程中,機體免疫系統和HBV鬥智鬥勇,逐漸佔據上風,HBV複製活性被壓制,血清HBsAg逐年降低,進入非活動性HBsAg攜帶階段(圖3,C),甚至有的患者轉變為隱匿性感染(圖3,E)。我國臺灣省的醫生通過隨訪大規模的、未經治療的HBV感染患佇列證明,HBsAg水準低,自然結局就好,血清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0 IU/ml的患者,多數處於非活動性攜帶狀態,罹患肝癌的風險很小[5, 6],並且HBsAg水準越低,未來HBsAg轉陰(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結局)的可能性也越大,這些患者往往都能平安終老,因此,沒有必要誇大HBsAg“弱陽性”的臨床後果,囑咐他們隔6個月或1年進行複檢即可,複查“兩對半”、HBV DNA、生化指標(包括轉氨酶等)、B超和甲胎蛋白等,用於監控有無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的苗頭,防患於未然。同時我們也呼籲,一般的臨床科室,同樣沒有必要對這些HBsAg“弱陽性”的患者區別對待,甚至設置治療壁壘。

圖3. 慢性HBV感染發展的5個階段[1](圖源自[7],有改動)

5 是否任何情形下“弱陽性”HBsAg結果都可以放鬆警惕?

任何專業領域都比較忌諱把觀點絕對化。“弱陽性”的HBsAg結果對於一般人群而言,不必太緊張,但以下幾種情況需要注意:

首先,對於免疫有缺損的患者,比如幹細胞移植、實體器官移植後使用強效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或是使用強效抗腫瘤藥物的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受抑制,可能無法控制HBV的入侵,或者無法制止原來潛伏體內的HBV再次被啟動,那麼,這些患者即使HBsAg“弱陽性”甚至“陰性”,也不能掉以輕心[8]。當然,這種情形下,光檢測HBsAg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檢測HBcAb,看是否有HBV潛伏,更重要的是,要積極監測HBV DNA,它比HBsAg更早地提示“再啟動”。圖4展示的就是治療前HBcAb陽性、HBsAg陰性(感染過HBV但被免疫系統控制而潛伏體內,處於隱匿性感染階段)的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即抗CD20單克隆抗體,抑制細胞免疫)治療過程中出現HBV再啟動,首先檢測出的標誌物是HBV DNA,之後才是HBsAg。

圖4 治療前HBsAg陰性/HBcAb陽性的淋巴瘤患者經利妥昔治療引發的HBV再啟動過程中,不同檢驗指標的動態變化[9]

第二,若HBsAg“弱陽性”患者年紀較大,或者合併HCV、HIV等感染,或者已經檢查出有肝硬化,這些人相比一般人群,仍有較大風險罹患肝癌,對這些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要定期隨訪、全面檢查。

第三,HBsAg“弱陽性”結果可能是試劑性能不佳導致被檢測值被低估。最近我們遇到一個案例,用品牌A的HBsAg試劑測為“弱陽性”,但e抗原(HBeAg)、HBcAb也是陽性,HBeAg陽性提示病毒活躍,HBsAg應該很高水準才對啊。我們追加檢測HBV DNA,高達100萬IU/ml,很可能是A試劑有問題。換品牌B試劑檢測,HBsAg為1300 IU/ml。進一步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HBsAg序列,發現商品化試劑檢測HBsAg的關鍵表位(“a決定簇”),存在多處突變(圖5),影響了A試劑檢測性能,“弱陽性”結果表像下面掩蓋了HBV活躍的真相。當然,這種HBsAg被低估甚至漏檢的情況,會隨著試劑性能的不斷完善而越來越少,同時也說明,多種檢驗指標互相佐證的重要性。

圖5. 因HBsAg a決定簇發生多處氨基酸突變引起HBsAg弱陽性結果的病例

6 拿到HBsAg“弱陽性”報告單,後續該如何處理?

促膝長談後,口乾舌燥。我安排我朋友去另一家醫院重新做HBsAg檢測,那裡檢驗科使用另一品牌的試劑,為了節省他的時間(其實主要是考慮他不缺錢),我讓他在那裡同時再抽一管血,測定HBV DNA,幾天後,HBsAg和HBV DNA的結果均為“陰性”,提示在我們醫院檢測的“弱陽性”HBsAg結果可能為“假陽性”。這傢伙顯然被我帶到了美麗的醫學世界,他問我,那假如我換了別的品牌試劑,複測後HBsAg還是陽性呢?我說,那就說明你血裡真有微量的HBsAg,但處於無症狀的攜帶者狀態,就按照我前面說的,定期複查,沒什麼值得緊張的。

拿著他的報告單,經口腔科主任的支持,我還到口腔科做了一個簡短的關於HBsAg檢測結果解讀的學術報告,聽得大夫們津津有味,最後他順利地在家門口進行了牙齒治療。但作為一個肝病診治的“老司機”,這個領域更多更深入的專業知識,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然而我不能對他再多說什麼,因為我怕他對我感激涕零,成了拜訪我家的常客。

參考文獻

[1]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lectronic address ee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7; 67:370-398.

[2] Yang R, Song G, Guan W, Wang Q, Liu Y, Wei L. The Lumipulse G HBsAg-Quant assay for screen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16; 228:39-47.

[3] Lee JM, Ahn SH. Quantification of HBsAg: basic virology for clinical practic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1; 17:283-289.

[4] Tseng TC, Kao JH. Clinical utility of quantitative HBsAg in natural history and nucleos(t)ide analogu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new trick of old dog.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48:13-21.

[5] Tseng TC, Liu CJ, Yang HC, et al. High leve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creas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low HBV load. Gastroenterology 2012; 142:1140-1149 e1143; quiz e1113-1144.

[6] Liu J, Yang HI, Lee MH, et al. Serum Leve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d DNA Can Predict Inactive Carriers With Low Risk of Disease Progression. Hepatology 2016; 64:381-389.

[7] Yim HJ, Lok AS.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hat we knew in 1981 and what we know in 2005. Hepatology 2006; 43:S173-181.

[8] Makvandi M. Update on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6; 22:8720-8734.

[9] Huang YW, Chung R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ancer chemotherapy.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2012; 5:359-370.

作者

簡介

楊瑞鋒

作者單位:

1. 100044 北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

2.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作者簡介

副研究員,就職于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從事肝臟疾病和傳染病的臨床檢驗及科研工作,以第一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研究與發展基金3項,現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0篇,獲得檢驗方法新發明專利1項,現為北京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第四屆委員會乙型肝炎學組委員。丙型肝炎病毒診斷和治療新方法研究獲201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因為HBsAg“個子”雖挺大,但同樣可能通過胎盤或者產道進入寶寶體內,所以,新生兒只要不是出現了肝臟損傷的症狀,都沒有必要在出生半年內檢測兩對半,因為分辨不清這些標誌物的來源。③有一種情形屬科學猜測,那就是,HBV感染人體後,病毒基因會整合到人的基因組,尤其HBsAg基因相對比較容易整合,因此,即使HBV被消滅,感染者已完全康復,但整合的基因還可能繼續分泌HBsAg或其片段,而目前商品化試劑無法區分HBsAg到底是來自病毒合成,還是整合基因的表達。

另一方面,HBsAg低值“假陽性”結果也不少見。

首先,任何一種病源篩查試劑都不能確保100%準確,甚至可以說,假陽性結果的產生是幾乎不能避免的事。如果刻意強調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勢必會降低,“弱陽性”結果也隨之增多,可謂世間諸事難兩全,一個姑娘越漂亮,可能脾氣也會越大,一樣的道理。

第二,血清中干擾物質會導致假陽性結果的產生,這種情況尤其見於孕婦、老年人、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透析患者等,他們體內的嗜異性抗體、自身抗體等都可導致檢測“假陽性”。值得注意的一種情況是,血清中殘存的纖維蛋白等干擾物質也會導致檢測“假陽性”,樣本高速離心(10000轉、10分鐘離心)後複測會變成陰性,這種情況尤見於HBcAb陰性的樣本。

第三,我國HBsAg高濃度樣本廣泛存在,檢驗過程中樣本間交叉污染,或者儀器、設備不定期清潔、維護導致內部管道污濁,都可導致假陽性。舉兩個雅培化學發光儀Architect i2000產生“弱陽性”HBsAg的實例,該機器是全球廣泛使用的免疫檢測平臺,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它吸血清的鋼針是重複使用的,因此需要注意清潔,按照標準操作程式,應使用5%的次氯酸鈉洗針。有檢驗員貪圖方便,用次氯酸鈉泡騰片配製的溶液進行清洗,結果造成了次日大面積的“弱陽性”結果產生,這是由於泡騰片溶解性不好,次氯酸鈉結晶於鋼針內部,藏汙納垢,招致樣本交叉污染。第二個例子是,某段時間內,某檢驗實驗室人員發現,HBsAg“弱陽性”結果頻繁出現,複測後都變成陰性。工程師分析儀器內部資料,發現清洗泵泵壓下降,導致管路清洗不暢,更換泵後即恢復正常。這兩個例子凸顯遵循檢驗標準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其實,在有經驗的“老司機”眼裡,“弱陽性”HBsAg結果是否屬於“假陽性”並非無跡可尋。除了試劑和儀器因素之外,還可結合其他指標來説明識別這些“假陽性”的HBsAg結果——若HBsAg低值陽性的“兩對半”結果裡,HBcAb陰性,則提示前者“假陽性”的可能性很大,因為HBcAb陰性而HBsAg陽性通常預示患者處於早期急性感染,在目前對HBV防護良好的大環境下,極少能在一般人群中遇到這樣的病例。

3 有無必要做HBsAg“確認試驗”?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HBsAg確認試驗是對付這些低值陽性樣本的救命稻草。確認試劑主要成分是HBsAg中和抗體(即HBsAb),如果血清中確實存在HBsAg,經過HBsAb中和後,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HBsAg表位都被包裹,因而不再能被篩查試劑檢測到,加入中和抗體前後兩次檢測HBsAg,檢測值會有一個降低幅度,一般認為降低超過50%就能確認HBsAg是真陽性。但很少有實驗室開展這個項目。因為這個試驗費時費力,並且,很多數值過低的“弱陽性”HBsAg結果並不能得到“確認”(圖1)。再者,現在我們可以選擇加測HBV DNA,看有無病毒複製,這個指標比HBsAg確認試驗更有臨床價值。

圖1. HBsAg確認試驗的原理

4 “弱陽性”HBsAg結果對於一般人群意義有多大?

如果暫時不知道HBsAg“弱陽性”檢測結果是“真陽性”還是“假陽性”,我們就先按照“真陽性”來解讀。首先需要弄明白,試劑檢測到的HBsAg在血清裡到底長的什麼模樣,和病毒的活躍程度有何關聯?HBsAg在血清裡並不是孤零零的單體蛋白,而是以多聚體的形式存在,它們會聚合形成三種顆粒,分別稱為大球形顆粒(也叫Dane顆粒)、管狀顆粒和小球形顆粒(圖2)。Dane顆粒是三種顆粒裡唯一包裹DNA、具有複製活性的完整顆粒,但它占比不到萬分之一,而“低值陽性”的HBsAg,大都來源於小球形顆粒,這種顆粒是HBV合成的冗餘的蛋白,只有HBsAg構成的空殼,裡邊不含DNA,也沒有複製活性,可以想見,如果不慎暴露於這種血液,感染HBV的風險也極低,同樣,這種樣本檢測HBV DNA也是“陰性”的。

圖2. HBsAg在血清裡的存在形式(圖源自[3],有修改)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血清HBsAg的含量和感染的結局有密切的關係,近十年來已經被大量研究證實[4]。我們人為把HBV慢性感染分為5個階段;“弱陽性”HBsAg結果,意味著患者在長期感染過程中,機體免疫系統和HBV鬥智鬥勇,逐漸佔據上風,HBV複製活性被壓制,血清HBsAg逐年降低,進入非活動性HBsAg攜帶階段(圖3,C),甚至有的患者轉變為隱匿性感染(圖3,E)。我國臺灣省的醫生通過隨訪大規模的、未經治療的HBV感染患佇列證明,HBsAg水準低,自然結局就好,血清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0 IU/ml的患者,多數處於非活動性攜帶狀態,罹患肝癌的風險很小[5, 6],並且HBsAg水準越低,未來HBsAg轉陰(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結局)的可能性也越大,這些患者往往都能平安終老,因此,沒有必要誇大HBsAg“弱陽性”的臨床後果,囑咐他們隔6個月或1年進行複檢即可,複查“兩對半”、HBV DNA、生化指標(包括轉氨酶等)、B超和甲胎蛋白等,用於監控有無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的苗頭,防患於未然。同時我們也呼籲,一般的臨床科室,同樣沒有必要對這些HBsAg“弱陽性”的患者區別對待,甚至設置治療壁壘。

圖3. 慢性HBV感染發展的5個階段[1](圖源自[7],有改動)

5 是否任何情形下“弱陽性”HBsAg結果都可以放鬆警惕?

任何專業領域都比較忌諱把觀點絕對化。“弱陽性”的HBsAg結果對於一般人群而言,不必太緊張,但以下幾種情況需要注意:

首先,對於免疫有缺損的患者,比如幹細胞移植、實體器官移植後使用強效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或是使用強效抗腫瘤藥物的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受抑制,可能無法控制HBV的入侵,或者無法制止原來潛伏體內的HBV再次被啟動,那麼,這些患者即使HBsAg“弱陽性”甚至“陰性”,也不能掉以輕心[8]。當然,這種情形下,光檢測HBsAg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檢測HBcAb,看是否有HBV潛伏,更重要的是,要積極監測HBV DNA,它比HBsAg更早地提示“再啟動”。圖4展示的就是治療前HBcAb陽性、HBsAg陰性(感染過HBV但被免疫系統控制而潛伏體內,處於隱匿性感染階段)的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即抗CD20單克隆抗體,抑制細胞免疫)治療過程中出現HBV再啟動,首先檢測出的標誌物是HBV DNA,之後才是HBsAg。

圖4 治療前HBsAg陰性/HBcAb陽性的淋巴瘤患者經利妥昔治療引發的HBV再啟動過程中,不同檢驗指標的動態變化[9]

第二,若HBsAg“弱陽性”患者年紀較大,或者合併HCV、HIV等感染,或者已經檢查出有肝硬化,這些人相比一般人群,仍有較大風險罹患肝癌,對這些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要定期隨訪、全面檢查。

第三,HBsAg“弱陽性”結果可能是試劑性能不佳導致被檢測值被低估。最近我們遇到一個案例,用品牌A的HBsAg試劑測為“弱陽性”,但e抗原(HBeAg)、HBcAb也是陽性,HBeAg陽性提示病毒活躍,HBsAg應該很高水準才對啊。我們追加檢測HBV DNA,高達100萬IU/ml,很可能是A試劑有問題。換品牌B試劑檢測,HBsAg為1300 IU/ml。進一步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HBsAg序列,發現商品化試劑檢測HBsAg的關鍵表位(“a決定簇”),存在多處突變(圖5),影響了A試劑檢測性能,“弱陽性”結果表像下面掩蓋了HBV活躍的真相。當然,這種HBsAg被低估甚至漏檢的情況,會隨著試劑性能的不斷完善而越來越少,同時也說明,多種檢驗指標互相佐證的重要性。

圖5. 因HBsAg a決定簇發生多處氨基酸突變引起HBsAg弱陽性結果的病例

6 拿到HBsAg“弱陽性”報告單,後續該如何處理?

促膝長談後,口乾舌燥。我安排我朋友去另一家醫院重新做HBsAg檢測,那裡檢驗科使用另一品牌的試劑,為了節省他的時間(其實主要是考慮他不缺錢),我讓他在那裡同時再抽一管血,測定HBV DNA,幾天後,HBsAg和HBV DNA的結果均為“陰性”,提示在我們醫院檢測的“弱陽性”HBsAg結果可能為“假陽性”。這傢伙顯然被我帶到了美麗的醫學世界,他問我,那假如我換了別的品牌試劑,複測後HBsAg還是陽性呢?我說,那就說明你血裡真有微量的HBsAg,但處於無症狀的攜帶者狀態,就按照我前面說的,定期複查,沒什麼值得緊張的。

拿著他的報告單,經口腔科主任的支持,我還到口腔科做了一個簡短的關於HBsAg檢測結果解讀的學術報告,聽得大夫們津津有味,最後他順利地在家門口進行了牙齒治療。但作為一個肝病診治的“老司機”,這個領域更多更深入的專業知識,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然而我不能對他再多說什麼,因為我怕他對我感激涕零,成了拜訪我家的常客。

參考文獻

[1]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lectronic address ee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7; 67:370-398.

[2] Yang R, Song G, Guan W, Wang Q, Liu Y, Wei L. The Lumipulse G HBsAg-Quant assay for screen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16; 228:39-47.

[3] Lee JM, Ahn SH. Quantification of HBsAg: basic virology for clinical practic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1; 17:283-289.

[4] Tseng TC, Kao JH. Clinical utility of quantitative HBsAg in natural history and nucleos(t)ide analogu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new trick of old dog.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48:13-21.

[5] Tseng TC, Liu CJ, Yang HC, et al. High leve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creas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low HBV load. Gastroenterology 2012; 142:1140-1149 e1143; quiz e1113-1144.

[6] Liu J, Yang HI, Lee MH, et al. Serum Leve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d DNA Can Predict Inactive Carriers With Low Risk of Disease Progression. Hepatology 2016; 64:381-389.

[7] Yim HJ, Lok AS.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hat we knew in 1981 and what we know in 2005. Hepatology 2006; 43:S173-181.

[8] Makvandi M. Update on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6; 22:8720-8734.

[9] Huang YW, Chung R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ancer chemotherapy.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2012; 5:359-370.

作者

簡介

楊瑞鋒

作者單位:

1. 100044 北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

2.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作者簡介

副研究員,就職于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從事肝臟疾病和傳染病的臨床檢驗及科研工作,以第一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研究與發展基金3項,現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0篇,獲得檢驗方法新發明專利1項,現為北京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第四屆委員會乙型肝炎學組委員。丙型肝炎病毒診斷和治療新方法研究獲201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