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北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古曲新韻唱響菁菁校園

日前, 河北“知聲腔國粹 愛家鄉文華”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在邯鄲舉行專場演出。 牛二亮攝

近日, 邯鄲永年第二實驗小學的學生們一曲字正腔圓的永年西調《潘楊訟》選段, 唱出梨園古曲新韻。 同時, 全省“知聲腔國粹 愛家鄉文華”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邯鄲專場舉辦, 當地多所中小學校的學生登臺獻藝。

今年3月, 由河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的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在全省鋪開, 截至目前, 全省開展各類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5000餘場。 從城市到鄉村, 從幼稚園、小學到大中專院校,

古老的戲曲藝術走近莘莘學子。 半年多來, 在燕趙大地青少年群體中形成了一股“知聲腔國粹 愛家鄉文華”的戲曲時尚之風。

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 不僅啟動了傳統戲曲文化的現代傳承基因, 還在特色活動、品牌打造、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領域作出了有益探索。

深紮校園沃土

打開戲曲傳承新局面

“清早起來菱花鏡子照, 梳一個油頭桂花香。 ”走進邯鄲市叢台區廣安小學, 教學樓內隨處可見戲曲文化壁報, 學校禮堂內, 童趣京劇社團的學生們有板有眼地排練著京劇《賣水》。 在邯鄲, 像這樣戲曲文化氛圍濃厚的學校比比皆是。

“邯鄲市啟動‘一人一社、一團十校’的幫扶發展機制,

一位專家至少幫一個社團、一個戲曲表演團體至少和十所學校結對子, 以點帶面, 讓戲曲傳統文化在學校生根發芽。 ”邯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鳳娥表示, 點面結合的創新性戲曲文化普及, 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戲曲的熱情。

具有典型帶動意義的“邯鄲樣本”是河北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深入扎實開展的一個縮影。 自活動啟動以來, 全省各地不斷創新內容形式, 推動戲曲文化之根深紮校園沃土。

全省各市充分發揮地方戲曲資源優勢, 深挖戲曲文化富礦, 創新性推進戲曲文化在校園中的弘揚傳承, 讓戲曲文化在校園內形成百花齊放的態勢。 唐山灤縣建立了16個“冀東文藝三枝花”輔導基地;張家口、衡水把戲曲文化與剪紙、內畫、年畫等藝術形式相結合,

指導學生製作戲曲文化衍生品;廊坊和秦皇島“演出+輔導”模式鞏固推廣。

“打破了台上演、台下看的單一模式, 學生們通過親身體驗, 近距離接觸戲曲文化, 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感悟戲曲藝術獨特魅力。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史建偉表示, 得益于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深入開展、創新性傳承, 河北戲曲文化向下紮根, 向上生長, “好戲劇爭奇鬥豔, 進校園全面開花”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探索良性機制

涵養戲曲傳承新生態

“通過專業戲曲老師進校園普及、傳授戲曲文化和表演技藝, 越來越多學生深深喜愛上了平調落子, 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幾個‘好苗子’。 ”邯鄲武安市第一職工子弟學校教師楊秀娟欣喜地說。

“在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中, 我省加強頂層設計, 探索良性運行機制, 為涵養戲曲傳承發展生態提供了有力保障。 ”史建偉表示, 全省成立了各級領導小組, 宣傳、教育、財政、文化等各部門分工協作, 積極推進活動有序開展。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評劇表演藝術家羅慧琴定期走進唐山市多所中小學校, 指導孩子們學習戲曲藝術。 “在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涵養下, 一大批娃娃成為評劇藝術可造之才。 ”羅慧琴說, 作為一名戲曲演員, 看到這樣的變化, 激動之餘更多的是驕傲。

近日來, 在全省各地熱愛戲曲文化的學生群體帶動下, 大批家長加入親近戲曲的隊伍, 河北廣大群眾關注、熱愛戲曲藝術的熱情持續高漲。

壯大參與活動的演出主體隊伍, 有效拓展戲曲藝術普及的深度和廣度。 活動開展以來, 各級國有院團、實力較強的民營院團積極參與。 省文聯的“梅花獎”藝術團、河北廣播電視臺的“梨園風”“絕對有戲”等相關單位和品牌欄目的加入, 充實了演出力量, 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的戲曲傳承模式。

打造文化品牌

弘揚戲曲傳承新風尚

“確保2020年前, 年年實現演出全覆蓋, 實現戲曲文化進校園常態化、品牌化。 2020年以後, 要逐年提高活動品質, 讓戲曲文化進校園的品牌更響更亮。 ”史建偉說, 為實現這一中長期目標, 河北立足長遠, 謀劃未來, 繪就戲曲文化進校園“路線圖”。

以演出為媒, 讓戲曲進校園活動全面鋪開。 自今年3月河北啟動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 全省50家戲曲院團和3家特邀團體、十幾個劇種的140餘部劇碼計畫惠及全省118所高校、3684所中等院校、12126所小學。

“原來戲曲這麼有藝術魅力,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民間故事,將我們帶入歷史的隧道。”邯鄲市曙光小學五年級學生費凡看完戲曲演出後由衷讚歎。欣賞經典戲曲劇碼、感受戲曲文化、展示戲曲特長、參與戲曲互動,廣大青少年學生在戲曲文化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了文化認同。

以特色教育為載體,搭建戲曲文化學習平臺。邯鄲市鼓勵支持每個學校設計一項特色活動,一大批學校被打造成豫劇文化、大平調文化、臉譜文化、戲文文化的宣傳陣地;保定市探索將地方戲曲學習傳承列入大中小學音樂課教學計畫,普及地方戲曲基本知識;石家莊市開展教師培訓,將藝術骨幹教師戲曲技能培訓列入全市年度培訓計畫。

精准化、多樣化的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戲曲文化進校園的品牌力量凸顯。潤物無聲,育人無形,燕趙大地正在形成蓬勃發展的戲曲傳承新風尚,古老的戲曲藝術再一次煥發出青春的氣息。(河北日報 記者 曹 錚)

全省50家戲曲院團和3家特邀團體、十幾個劇種的140餘部劇碼計畫惠及全省118所高校、3684所中等院校、12126所小學。

“原來戲曲這麼有藝術魅力,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民間故事,將我們帶入歷史的隧道。”邯鄲市曙光小學五年級學生費凡看完戲曲演出後由衷讚歎。欣賞經典戲曲劇碼、感受戲曲文化、展示戲曲特長、參與戲曲互動,廣大青少年學生在戲曲文化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了文化認同。

以特色教育為載體,搭建戲曲文化學習平臺。邯鄲市鼓勵支持每個學校設計一項特色活動,一大批學校被打造成豫劇文化、大平調文化、臉譜文化、戲文文化的宣傳陣地;保定市探索將地方戲曲學習傳承列入大中小學音樂課教學計畫,普及地方戲曲基本知識;石家莊市開展教師培訓,將藝術骨幹教師戲曲技能培訓列入全市年度培訓計畫。

精准化、多樣化的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戲曲文化進校園的品牌力量凸顯。潤物無聲,育人無形,燕趙大地正在形成蓬勃發展的戲曲傳承新風尚,古老的戲曲藝術再一次煥發出青春的氣息。(河北日報 記者 曹 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