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泰姬陵的設計建造之謎

泰姬陵的設計建造之謎

中國人不能沒有長城, 印度人不能沒有泰姬陵, 作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的泰姬陵是印度人的驕傲。 但是, 泰姬陵的設計建造和藝術流派問題, 引起了印度國內外學者們的關注和爭議。 人們尤其感興趣的是究竟是誰建造了泰姬陵?

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 由來自中亞各地、波斯、土耳其、印度和歐洲國家的建築師和工匠參與建造。 目前, 對於這座建築物的設計者和藝術風格流派問題, 大致有3種說法。

一為“波斯伊斯蘭說”。 數十年來, 《大英百科全書》的作者一直認為, 泰姬陵的建造者是沙·賈漢皇帝。 主要設計者是波斯人(一說土耳其人)烏斯泰德·伊薩, 由他負責全部事務, 沒有一個印度人參與構思。

二為“歐亞文化結合說”。 這一說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舊牛津學派的印度史學家密斯。 他認為, 泰姬陵是“歐洲和亞洲天才結合的產物”。 義大利人吉埃落米莫·維洛內奧和法國建築師奧斯丁·德·博爾多等諸多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大師均參加了設計, 且在藝術風格上頗受西方影響。 印度穆斯林史學家莫因·烏德一丁·艾哈邁德駁斥了這種說法, 他在1904年寫的一本名為《泰姬陵的歷史》的書中完全否認了這座具有典型的伊斯蘭藝術風格的建築物是出自西歐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構思。


三為“主體藝術印度說”。 持這一看法的學者中, 有已故的印度著名史學家馬宗達(西元1888~1980年)。 他說, 在探討這一設計功勞歸於誰時, 不應忘卻印度自身的因素。

泰姬陵的平面圖和主要特點與蘇爾王朝舍爾沙陵墓和莫臥兒胡馬雍的陵墓, 在建築上有師承關係;就建築材料而言, 不能把此陵的設計和建造完全歸功於波斯的影響和支持作用;由於莫臥兒時代對西方已開放, 西方藝術的某些因素可能會對印度建築風格帶來影響, 這也是符合歷史邏輯的。

時至今日, 這3種說法還是讓人難辨誰是誰非, 然而不論怎樣, 泰姬陵在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會因此而有絲毫的改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