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OLED電視要想對同尺寸液晶形成實質性挑戰 還得持續降價近四年

Sammo||撰稿

這幾年, OLED電視要取代液晶電視的聲浪一直不停歇, 然而作為上游近乎壟斷的技術, 要想取代, 首先要在面板價格上有所鬆動, 不過這個過程會有點漫長。 從最初到現在, 如55英寸OLED電視面板價格大幅下滑55%, 而要想接近同尺寸液晶面板售價, 估計還得有近四年的時間。 進程緩慢, 液晶是否會有新的技術走向, 其他技術如鐳射是否會趁機崛起, 這就是目前OLED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順利替代, 還要不被打擾

順利替代的話也要近四年

作為一家研究產業鏈資訊多年的企業, IHS的預測雖然不是特別精准, 但對產業走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近日, IHS對時下熱門的OLED和液晶電視面板進行了預測。 據IHS統計, 自從2015年第一季55英寸OLED TV首度出現在市場上至今, 55英寸OLED面板的製造成本已大幅下滑55%, 與同規格同尺寸液晶面板價差縮小到2.5倍。 到2017年第二季時, 55英寸OLED面板的生產成本已下跌到582美元。

從這點上說, OLED電視面板的價格從高的離譜到現在能夠親近高端人群, 算是不錯的進步。 這點符合現在的市場狀況, 索尼推OLED電視獲得不錯的回報, 而創維也在努力之中, 他們共同的目標則是相對高端的中產階級。

OLED TV還是中產階級的選擇

然而要想取代目前的液晶這一主流技術,

可能OLED陣營還需要花費點心思, 畢竟替代是更大範圍的概念, 而非一小部分市場的改變。 從目前的狀況講, 高端4K液晶電視仍是市場的主流, 這點在短期內難改變。 畢竟接下來的時間內, OLED面板想降價, 可能需要花費數倍於先前的精力。 2年半時間, 價格下跌了55%, 如果再想降一半, 恐怕需要克服的問題更多。

IHS預估, 到2021年第一季時, 55英寸OLED面板的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到242美元, 倘若屆時同尺寸規格的LCD面板生產成本仍維持在200美元上下, 屆時OLED TV與LCD TV的價差將相當有限。

一般情況下, 價差在1.2倍範圍內, 替代效應就發揮作用。 IHS顯示材料首席分析師Jimmy Kim認為, 從歷史經驗來看, 每當新技術與當時市場主流技術之間的價差縮小,

就是新技術應用起飛的時刻。 因此, 隨著OLED面板與LCD面板之間的生產成本差距越來越小, OLED TV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將可望大幅提升。

會被其他技術攪局嗎?

雖然這是趨勢分析, 不過對OLED陣營來說, 即便如IHS預測的那樣, 時間上可能還需等待三年半。

技術上等三年半, 這就是最大風險。 畢竟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 冷不防會發生些什麼。 雖然技術需要沉澱需要積累, 但卻不能保證在這三年半多的時間內液晶技術不進步、其他技術不介入, 以及OLED技術本身的問題就一定能克服。

首先, 從液晶技術發展至今, 雖然大的變革不經常有, 但小的改善和提升是常有的事, 至今尚未出現三年半的空擋:即三年半時間內液晶技術毫無作為的情況還未發生。

這對OLED陣營來說, 是個挑戰。 畢竟最大的電視巨頭三星和中國一線品牌, 液晶產業鏈建設也相對完善的TCL, 都是量子點液晶技術的支持者, 它們的能量不容小覷。 QLED雖然在初級階段, 但三年半的時間能否上升到電致發光的高級階段, 難說。

是否會趁機出擊?

其次,海信打造的鐳射在蠶食OLED的空間。由於技術屬性的問題,海信鐳射在85英寸及更大螢幕上的優勢已經建立,而據瞭解,海信又將推出100英寸以上的更大屏鐳射電視,這無疑直接斷絕了OLED大屏的空間,把OLED趕往液晶的腹地直接競爭。如果技術成熟,鐳射是否會超85英寸以下進一步擴張,這是個潛在威脅。

鐳射勢頭也很猛

最後,三星一直在反擊LGD的OLED,重點就圍繞燒屏這一點。而索尼產品說明,包括蘋果最近針對iPhone X的“燒屏正常現象”的解釋,以及明年蘋果可能出液晶版本的iPhone X等等資訊,都對OLED燒屏一事進行了確認。這個硬傷能否在三年半的時間內解決,估計LGD也沒有十足把握。

所以液晶技術不進步、其他技術不介入的背景下,OLED面板還需克服自身問題,實現三年半內降本超過一半的目標,有點壓力。個人認為,OLED技術要想改變現在的局勢,指望別人不進步或不介入是不現實的,還得自身快馬加鞭,引入更多的同盟軍,技術總是一方壟斷,最吃虧的是產業鏈的同伴。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是否會趁機出擊?

其次,海信打造的鐳射在蠶食OLED的空間。由於技術屬性的問題,海信鐳射在85英寸及更大螢幕上的優勢已經建立,而據瞭解,海信又將推出100英寸以上的更大屏鐳射電視,這無疑直接斷絕了OLED大屏的空間,把OLED趕往液晶的腹地直接競爭。如果技術成熟,鐳射是否會超85英寸以下進一步擴張,這是個潛在威脅。

鐳射勢頭也很猛

最後,三星一直在反擊LGD的OLED,重點就圍繞燒屏這一點。而索尼產品說明,包括蘋果最近針對iPhone X的“燒屏正常現象”的解釋,以及明年蘋果可能出液晶版本的iPhone X等等資訊,都對OLED燒屏一事進行了確認。這個硬傷能否在三年半的時間內解決,估計LGD也沒有十足把握。

所以液晶技術不進步、其他技術不介入的背景下,OLED面板還需克服自身問題,實現三年半內降本超過一半的目標,有點壓力。個人認為,OLED技術要想改變現在的局勢,指望別人不進步或不介入是不現實的,還得自身快馬加鞭,引入更多的同盟軍,技術總是一方壟斷,最吃虧的是產業鏈的同伴。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