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麻疹高發季節到,治療防護五大原則!

春暖花開, 又到了一年賞花好時節, 各位醫生護士朋友有沒有注意醫院內各種花朵已經默默盛放了?但與此同時, 大家也一定發現了, 近期來就診的小朋友身上發疹子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了!

作者 | 孫小晃

來源 | 醫學界兒科頻道

春季是各類皮膚過敏的高發季節, 但同時, 冬春季也是麻疹的高發季節。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 其傳染性很強, 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 2~3年一次大流行。 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 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 臨床上以發熱、呼吸道卡他症狀和全身斑丘疹為特徵,

常併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氣管炎、肺炎等, 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 麻疹的傳染性極強且可能導致患兒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乃至死亡。 那麼我們醫護人員在發現患兒發疹子時, 除了第一時間請皮膚科會診以外, 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患兒年齡

麻疹的初次免疫年齡為8月齡, 再免疫年齡為7周歲。 因此在院內常見的患兒好發年齡為1-5歲, 約占總發病數的80%左右。 因此, 懷疑患兒出現麻疹病情時, 年齡也是一個可以幫助輔助診斷的有效指標。

皮疹的位置和性狀

在我們當初在醫學院學習麻疹這一節時, 一個最重要的考點就是科氏(Koplik)斑。

Koplik斑是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 為直徑約1.0 mm灰白色小點, 外有紅色暈圈, 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黏膜上, 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 可累及整個頰黏膜並蔓延至唇部黏膜, 黏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 另外, 麻疹的出疹順序也是比較有鑒別意義的:麻疹發的是紅色的斑丘疹, 典型的出疹順序是耳後、髮際開始出疹, 之後遍及面部、頸部、軀幹、四肢, 到達手心和腳心。

麻疹相關症狀

典型麻疹可分四期: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和恢復期。

潛伏期約10日(6~18天)。 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 一般為3~4天。 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 此外以眼症狀突出, 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 有麻疹黏膜斑和一些非特異症狀, 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 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 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 這樣一個病程和症狀的發展也可給臨床醫生一些提示。

控制措施和上報

對麻疹患兒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5早”原則。

隔離至診後5天。 對接觸者接種麻疹活疫苗或丙種球蛋白, 進行醫學觀察, 必要時隔離, 檢疫期為21天。 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患兒後, 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後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

自我防護

麻疹是一種極強傳染性的傳染病, 外號“見面傳”!它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傳播), 好發於冬春季節。 患兒從發病前2天到皮疹出現後5天都具有傳染性。 感染後的平均潛伏期為14天。 而麻疹病毒組成的侵略“大軍”就存在于患兒的口、鼻、咽及眼部黏膜分泌物中, 當患兒講話、咳嗽、打噴嚏時, 病毒就乘機“坐”上飛沫小滴,

散佈到周圍空氣中。 有的隨空氣鑽進正常人的呼吸道, 有的隨飛沫漂落, 進而找機會再“爬到”別人的手上, 當別的患兒或醫護人員揉眼睛、挖鼻孔時, 病毒就會趁機侵襲。

沒得過麻疹, 也沒接種過麻疹疫苗, 或者既往免疫失敗, 又或是接種時間過長、抗體水準下降的成人, 都是麻疹最“青睞”的對象之一。 成人一旦被感染, 症狀比幼兒重, 且易導致多臟器損害。 在接觸麻疹後5天內立即給予丙種球蛋白或麻疹活疫苗, 可預防麻疹發病;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 被動免疫只能維持8周, 以後應採取主動免疫措施。

專家推薦:

邸桂珍 副主任醫師

1983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三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對小兒內科常見病多見病的診斷經驗豐富,擅長小兒消化類疾病的診療。做為兒科學科帶頭人入選朝陽區“1050”人才工程。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待人和藹,專業素質過硬,經常會收到家長贈送錦旗和表揚信。

邸桂珍 副主任醫師

1983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三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對小兒內科常見病多見病的診斷經驗豐富,擅長小兒消化類疾病的診療。做為兒科學科帶頭人入選朝陽區“1050”人才工程。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待人和藹,專業素質過硬,經常會收到家長贈送錦旗和表揚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