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妨讓孩子讀些“好看”的書

最近看到一位老師關於讀書的言論, 對師生讀書必要性論述很是讚賞。 在討論學生該讀什麼書時, 卻產生分歧。 他的結論是中學生不該讀郭敬明的《小時代》這類書, 因這與考試無關, 也非“正經”書。

世間事就是這樣, 難免重複——當年, 我們就曾被師長耳提面命, 說書有好壞之分, 有正經書和閒書, 有用的書和沒用的書……哪些能讀, 哪些不能讀, 師長們手中總有把明晃晃的尺子。

好在我的父母沒有草木皆兵。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 我就開啟自己的讀書旅程。 上世紀80年代初, 那是物質和精神都較貧瘠的年代, 我沒有選擇,

遇見什麼讀什麼, 全憑個人與書的緣分。

說起來家長老師一定要為我捏把汗了。 我讀的第一本大書是從同學家借來的, 封面、封底以及前後數十頁都被撕掉做了卷旱煙的紙, 但我還是記得書裡的故事, 記得懷著好奇饒有興致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看過《喻世明言》的大人們, 大概少人會讓10歲的孩子讀這種書吧?“三言二拍”在成年人世界尚有很多非議。 一個孩子的純淨心靈, 卻並沒有被其“染黑”。

小學四年級時讀《紅樓夢》也是緣分。 《紅樓夢》是二叔最愛。 看他讀得忍俊不禁, 我饞涎欲滴。 但二叔不給看, 說小孩子不能看這種書, 容易學壞。 他把書藏在箱子裡, 我發現了他的秘密, 一有機會, 就把書偷出來看。 每次看書都側著身子聽動靜,

怕被二叔抓到。 儘管如此, 卻也沒落下任何情節, 一本“壞書”早早被我照單全收。

從《中草藥手冊》《赤腳醫生工作手冊》到各種話本、小說、傳奇故事……二叔看什麼我就看什麼。 那些書, 既不夠“正經”也非主流, 但情節曲折, 人物命運坎坷, 因此很好看。 因為看到這麼多“好看”的書, 尤其看到大人們不願讓看的書, 讀書欲望越來越強烈。

看書並沒有耽誤我的學習, 相反, 因為熱愛文字, 課本就是閱讀首選。 每次收到新課本, 廢寢忘食也要把所有文字先讀一遍。 因為喜歡閱讀, 為了讀到更多的書, 我學會一目十行, 閱讀和學習效率都很高。 記筆記也好, 寫作業也好, 總是最先完成。

這種高效的讀書寫作方式讓我受益終生。 今天, 我每年利用業餘時間寫百余篇小文在報刊雜誌發表,

卻不會因此而忙亂, 即緣於此。

除了文學書, 我也喜歡自然科學。 大家有種偏見, 認為愛讀書的人都會偏科。 數理化難道不需要文字表述嗎?愛讀書的人又怎會厚此薄彼?數理化教科書一到手, 我一定細心翻看一遍。

回首童年和少年時代, 凡是熱愛的學科和取得好成績的學科, 上課和做題時, 一定是處於亢奮狀態, 充滿求知欲望。 做教育, 能讓學生一生都保持這種亢奮, 這種熱情, 這種收放自如腦洞大開的狀態, 才是理想的狀態。

基於此, 憑啥圍追堵截, 不讓孩子看“好看”的書呢?只有孩子覺得書“好看”, 他才會有繼續讀書的欲望。 在開篇提到的那位老師眼裡, 讀書是要與考試掛鉤才有用。

除了應付考試必讀書目之外, 讀其他書便是浪費時間。

對此, 我只能一聲歎息:被動閱讀, 哪還有什麼樂趣可言?當讀書完全成為一種功課, 成為家庭作業, 成為考試題目, 成為壓力, 誰還會愛上讀書呢?沒有愛, 就沒有動力, 無怪乎現在的孩子整天忙於功課, 疲憊不堪。

隨著國家對出版物管理日益完善, 教師應對書有信心, 放心大膽讓孩子們走進閱讀世界, 自由選擇。 他們認為“好看”的書, 可流覽, 可精讀, 也可陶醉其中。 不要急於讓孩子做筆記, 更不要寫什麼讀後感, 不要採取任何讓孩子反感的方式, 只需全心全意把孩子們讀書的熱望培養起來。

只有愛上讀書, 專家學者推薦書目才不會成為孩子們討厭的負擔。 只有愛上讀書,

才會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教育才會真正有效。 (文:盧海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