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縣域視點」鄉鎮治理與政策傳播建設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俗話說“兵馬未動, 輿論先行”。 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 這不僅要求政府能力的提高, 同時也需要群眾的認同和支援。 因此鄉鎮政府要重視政策傳播。

政策傳播具有大眾傳播的一般特徵, 同時又是一種特殊的傳播活動。 在當前中國簡政放權、權力向基層下放的大潮中, 鄉鎮政府的權力與責任都在增加, 其公共政策傳播活動也更具特點。

一是主體的權威性。 當公共政策出臺後, 國家往往是頂層設計, 執行時需要因人、因時、因事、因地制宜地執行。 這種政策制定的宏觀性和執行的具體性, 使鄉鎮政府在落實政策時不是簡單的執行, 同時也是政策的再制定。 因此鄉鎮政府作為資訊傳播主體不僅具有政府的強制性, 更具有地域範圍內的權威性。

二是公共政策傳播過程中鄉鎮政府對資訊具有獨佔性。 它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獲得相關領域全面、準確的消息, 而這是包括大眾傳媒在內的任何傳播主體都無法實現的。 鄉鎮政府對資訊的獨佔性對其政策傳播有積極作用, 資訊一經發佈, 就會形成資訊傳播的主管道與唯一來源, 會給普通群眾帶來真實可靠的資訊。

但是資訊的獨佔性也會帶來消極影響。 如果政府不能在第一時間進行資訊傳播, 其他傳播主體通過各種途徑和管道獲得的資訊多半是局部的或者片面的, 這些資訊就會成為群眾資訊的來源。

三是強烈的目的性。 鄉鎮政府政策傳播的目的是為了政策執行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化解執行阻力, 最大程度贏得對執行的支持與贊同, 進而實現政策目標。 因此政策傳播過程中, 必須以目標為導向將政策內容準確、鮮明、詳實地傳播給受眾。 如果目的性不明確,就有可能誤傳、漏傳政策資訊, 最終影響政策目標的實現。

四是強烈的互動性。 政策傳播並非簡單的線性傳播過程, 而是一種擴散過程, 存在多種互動關係。

在政府內部系統傳播過程中, 鄉鎮政府各組織間必須互相配合, 良性互動, 避免有些政府部門有可能出於利益考量, 對某些資訊實施遮罩而不為群眾所知。 在外部, 鄉鎮政府要重視與新聞媒體的關係, 並充分利用它的影響力, 使大眾傳媒主動積極地追蹤、報導政府所發佈的政策資訊和議題。 鄉鎮政府是最貼近群眾的政府層級, 處於政策執行鏈條的末端, 因此在政策傳播過程中傳播者與群眾間的互動更便捷、可達。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