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直播》“進”系列之進農村牧區——“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

11月的呼倫貝爾, 上一場雪還沒融化, 又一場雪悄悄落下。 鄂溫克旗巴彥嵯崗蘇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的牧民好畢斯哈爾圖和妻子劉曉華早上5點就起來,

忙乎著熬奶茶、收拾家、拾掇牛圈、打掃超市……俄羅斯族的劉曉華用流利的漢語不停地督促丈夫快一點, 而鄂溫克族的好畢斯哈爾圖則用鄂溫克語回答著:馬上、馬上……

鄂溫克族牧民好畢斯哈爾圖正在拾掇牛圈

剛剛當選上蘇木人大代表的劉曉華今天上午要和蘇木的鄉親們一起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

“今兒我們6名人大代表要和大傢伙一學習報告, 很期待啊!”不斷催促丈夫的劉曉華原來是怕耽誤了開會時間。

當日上午9點, 在嘎查的活動室, 身著本民族服飾的幾名人大代表和黨員群眾拿著刊登有十九大報告內容的蒙文版報紙, 開始認真研讀和熱烈討論。

討論期間, 陪同我們前來的蘇木同志在旁邊悄悄介紹說, 這些爭相發言的黨員群眾互相之間至少用4種語言在交流, 鄂溫克語、達斡爾語、蒙古語、俄羅斯語、漢語此起彼伏, 你說鄂溫克語, 我用達斡爾語接話, 你用蒙語提問, 我用漢語解釋……

面對記者的疑惑, 劉曉華告訴我們, 這個嘎查由多民族組成,

各民族群眾朝夕相處, 互相都能聽懂對方的語言, 也都多多少少會說些對方的民族語言。

蒙古族牧民齊振華平時說一口純正東北腔的漢語, 討論中他卻用標準的鄂溫克語聊起黨和政府這些年的利民好政策。 說起十九大報告中他感興趣的部分, 齊振華非常興奮:“我特別關注鄉村振興戰略, 我相信,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 咱們牧民的產業會更興旺、生活更富裕。 ”

鄂溫克族女牧民金梅說起嘎查的民風, 特別引以為豪:“我們阿拉坦敖希特嘎查是個多民族組成的嘎查, 我們在生產生活中不僅互幫互助, 在語言上也是相互交融, 這讓我們之間能夠更好地溝通, 齊心合力為建設美好家鄉做貢獻。 ”

俄羅斯族牧民劉曉華開的超市物美價廉,
生意興隆

嫁到這個嘎查30年的俄羅斯族劉曉華漢語說得相當溜, 結婚已經21年的漢族張桂鳳說起鄂溫克語比鄂溫克族人還正宗。

“我們嘎查有自己的村規民約——‘三不離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 各少數民族互相離不開。

今後, 我們要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 各民族同胞更加團結, 共同繁榮, 共同富裕……”

劉曉華的發言聲音洪亮, 引來鄉親們陣陣掌聲。

中午時分, 學習會在熱烈的氛圍中結束, 劉曉華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她告訴記者:“嘎查的變化太大了, 咱家再也不是當初的小土房了, 磚房蓋了好幾間, 還開了超市、飯店、浴場, 收入翻番, 我也當上了蘇木人大代表。 今後, 我會繼續把十九大精神學習好、貫徹好, 帶領牧民們致富奔小康。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