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雨同舟不離不棄方顯人間真情

風雨同舟不離不棄方顯人間真情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 蘇東坡的第二任妻子, 比蘇東坡小十一歲。 她嫁給蘇東坡的具體原因不詳,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王閏之應該是被蘇東坡對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動, 同時, 還有對蘇東坡文采和人品的敬慕。 她知道, 這樣的男人足以託付一生, 嫁給這樣的男人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雖然她在才學上不如她的堂姐, 但她卻是蘇東坡生命中最為噓寒問暖的人。 我們不能要求她有多高的思想境界, 但她卻是與蘇東坡風雨同舟不離不棄的患難夫妻。 她對蘇東坡的照顧最多, 陪蘇東坡的時間最長。 她純厚賢慧, 無微不至地關懷三個她親生和不是她親生的孩子, “三子如一, 愛出於天”, 這一切都讓蘇東坡很感動。

王閏之陪伴蘇東坡, 經歷了宦海的大起大落, 他們共同生活的二十五年間, 先後歷經“烏台詩案”和“黃州貶謫”。

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 她和蘇東坡一起採摘野菜、赤腳耕田, 變著法子給蘇東坡解悶。 當時, 蘇東坡處於生命中的最黯淡時期, 王閏之隨他輾轉漂泊, 無怨無悔。 她性格柔和隨順, 隨遇而安, 與蘇東坡的樂觀曠達相互映襯。

“烏台詩案”發生後, 王閏之曾哭得昏天黑地, 蘇東坡苦笑著對妻子說:“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 作一詩送我乎?”王閏之“不覺失笑”。

王閏之文化不高, 有時不理解丈夫的追求和遭遇, 看到丈夫因書獲罪, 她遷怒于丈夫的書稿, 邊燒邊罵:“是好著書, 書成何所得, 而怖我如此!”

蘇東坡與王閏之感情篤厚, 她去世後, 蘇東坡痛徹肺腑, 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並親自寫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我曰歸哉, 行返丘園。 曾不少許, 棄我而先。

孰迎我門, 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 旅殯國門, 我少實恩。 惟有同穴, 尚蹈此言。 嗚呼哀哉!” 蘇東坡在祭文中承諾:“唯有同穴, 尚蹈此言”。 王閏之的靈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裡, 十年後, 弟弟蘇轍將她和蘇東坡的屍骨合葬在一起, 實現了蘇東坡“惟有同穴, 尚蹈此言”的願望。

蘇東坡和王閏之的婚姻是實在的, 柴米油鹽, 充滿溫馨的煙火味, 但也不乏浪漫色彩。 蘇東坡的好友趙德麟《侯鯖錄》記載, 蘇東坡任潁州太守的時候, 有一天, 梅花盛開, 夜裡天空明淨, 月光皎潔。 王閏之對蘇東坡說:“春月色勝如秋月色, 秋月色令人淒慘, 春月色令人和悅。 何如召趙德麟輩來, 飲此花下?”蘇東坡聽後, 大喜, 說:“吾不知子能詩耶, 此真詩家語耳!”不會寫詩的王閏之,

卻說出詩意盎然的話, 蘇東坡召喚友人, 在梅花樹下飲酒。 酒酣耳熱之際, 蘇東坡想起妻子的話, 靈感突現, 吟出一首《減字木蘭花》詞:“春庭月午, 搖盪香醪光欲舞。 步轉回廊, 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 總是少年行樂處。 不似秋光, 只與離人照斷腸。 ”

王閏之不經意說出的一句話, 引發蘇東坡對春天和快樂的思考。 真正的詩意, 來自對生活的真實體驗;而簡單的哲理, 則來自對生活的真實感悟;王閏之遠勝於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

蘇東坡被貶到杭州任通判時, 王閏之買了一個丫鬟, 名叫朝雲。 王閏之在臨終時, 把朝雲叫到跟前, 把照顧蘇東坡的重任交給朝雲, 朝雲含淚答應了。

王弗與蘇東坡之間的感情有一種中國傳統家庭夫婦的主流意識,

是一種正統的愛情。 王閏之對於蘇東坡來說應該是愛情和家庭兩種意識的合力化身。 王弗活著的時候, 王閏之應該是暗戀姐夫, 而作為風流倜儻的大文豪, 蘇東坡恐怕也不能平靜地面對美麗動人的堂妹, 或許心中早有萌動。

在王弗去世後三年, 蘇東坡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 或許正是二人早已心有所屬的一個有力表徵。 王閏之既是王弗在蘇東坡生活中的替身, 同時也是蘇東坡能得以安然度過二十五年跌宕起伏人生的一個最有力的支持。 所以, 蘇東坡對她既有愛情又有患難與共的感情, 可謂愛之至深。 王閏之過生日的時候, 蘇東坡放生魚為她資福, 並作《蝶戀花》紀事。

王閏之和王弗的家鄉都是眉州青神, 那裡山川秀美,岷江穿境而過,在漫天的曼陀花雨中,碧水潺潺,林木蔥郁,仙氣逼人,生於江畔人家的王閏之,在蘇東坡的眼裡,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而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則展現了王閏之對蘇東坡無價的人間真情。

(本篇完)

那裡山川秀美,岷江穿境而過,在漫天的曼陀花雨中,碧水潺潺,林木蔥郁,仙氣逼人,生於江畔人家的王閏之,在蘇東坡的眼裡,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而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則展現了王閏之對蘇東坡無價的人間真情。

(本篇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