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夏墅貧困村整治 稻田成風景

中國江蘇網4月6日訊 明媚的春光中, 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稻田邊、魚塘旁一條條新建的棧道熠熠發光。

“我們通過幾年的有機米種植, 生態環境已有了明顯改善, 春耕的時候, 鳥兒跟在翻土機後面啄小蟲, 夏天的稻田裡有了青蛙、黃蟮, 秋天是一片金色。 這麼美的鄉村景色, 為什麼不讓遊客到這裡來旅遊呢?”

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的東南村黨總支村書記、村主任蘭紅娟, 今年開春終於帶領大家啟動新項目, 他們要把稻田變成風景, 要充分發揮離城僅10多公里的後花園地理優勢, 通過鄉村旅遊帶動有機稻米的一、二、三產聯動發展。

東南村稻田公園效果圖

整治貧困村

東南村於2004年由午橋村委與韓村村委合併成立, 因村莊位於西夏墅鎮東南方位而得名。

新成立的東南村沒有一條貫通的主道, 村級內部大道也都是泥石路, 全年村集體自由資金收入只有13萬元。

因為村裡一直沒有工業, 當時被規劃為農業生態區。

蘭紅娟很清楚, 被規劃為農業生態區, 說到底就是沒有其他任何發展優勢。

不管怎麼樣, 要發展必須先解決交通出行問題。 蘭紅娟一方面爭取村裡企業主、老黨員、老幹部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支援, 先修建了貫穿全村的民心路, 貫通了村與鎮、組與組的相通之路;另一方面, 抓住各種有配套政策的項目, 積極實施了“三清一綠”和“五好三有”等一系列村莊改造整治工程。 全村綠化總面積達193畝, 綠化覆蓋率達26.7%, 先後獲得了省生態村、省衛生村、市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種植有機米

路修好了, 靠什麼致富?

2013年, 東南村成立了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和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

將村裡近2000畝土地流轉到了合作社, 聘請有技術的農民, 根據生態有機種植的要求進行統一耕種。

記者到村裡採訪時, 村幹部湯留忠正在分裝剛加工出來的有機米。 湯留忠說, 雖然去年秋收季節連日雨天影響了收成, 但有機米和生態米的銷售還不錯, 有機米賣十幾元一斤, 生態米也賣三五元一斤, 去年的稻已經加工成米賣掉20多萬斤了。

“除了前期投資農機和設備, 支付80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 每年還固定上繳村裡20萬元, 所以合作社雖然目前沒有盈餘, 但已經創下了不少資產, 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說起合作社, 蘭紅娟頗感欣慰。

蒸蒸日上的合作社極大地凝聚了人心, 也實現了增收。 有人原本不太願意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

現在主動找來了;合作社長期聘用的4名農民, 年收入達6萬元以上;

一些五六十歲不在外打工的村民, 農忙時幫著合作社打打零工, 一天也可掙80元。 大家都盼著合作社越辦越好。

稻田成風景

堅持三四年有機種植後, 東南村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原來莊稼從育苗到收穫, 前後要灑十幾次農藥, 稻田裡已經罕見青蛙等生物。 現在, 春耕時, 鳥兒會跟在翻土機後面啄小蟲;夏天又能聽到蛙鳴、見到黃蟮。

面對日益稀缺、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 以及越來越方便的交通, 東南村今年又大膽啟動新項目, 計畫投資1600萬元, 打造一個稻田公園。

今天開春, 東南村稻田公園景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稻田邊、魚塘旁的棧道基礎已經築就。

接下來, 將保留原有稻田肌理基本不變, 把整個村莊通過石板路、木棧道等遊覽線路分成北面的稻米產業示範區、中部的稻田公園區、南部的民俗美食體驗區和東部的形象展示區四部分。 稻田、居民生活區將佈置農村動物小品, 如青蛙小雕塑、稻草人、鴨子坐凳等, 與農耕剪影相互穿插。 村裡魚塘也將連通、梳理, 並將原有的堤路打開, 局部形成半島和島嶼, 形成景觀效果較好的水面, 種植低矮花灌木, 設置臨水準台和釣魚平臺。 白牆黑瓦的民居山牆上, 也會呈現一些農耕主題的彩繪。

本報記者 周瑾亮 通訊員 袁文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