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會民生輿情工作的特點與管理

【導語】社會民生輿情是最接地氣的社情民意,是人民群眾最真切的心聲、最真實的生產生活實情。 做好社會民生輿情工作,就是要密切關注最大的社會民生

“領導幹部要善於運用媒體瞭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做好社會民生輿情工作。

什麼是社會民生輿情?就是最接地氣的社情民意,是人民群眾最真切的心聲、最真實的生產生活實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這為我們明確了什麼是最大的社會民生,即“學所有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做好社會民生輿情工作,就是要密切關注最大的社會民生。

社會民生輿情與其他輿情的比較

如果根據內容性質分類,輿情大致可以分為時事政治類輿情、經濟金融類輿情、意識形態類輿情和社會民生類輿情。 隨著某一具體事件的發展,性質轉化,劃類也有可能轉化。 比如“房價調控輿情”,涉及千千萬萬戶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可劃入社會民生類輿情;但如果從市場調控的角度看,或隨著調控的發展對經濟或金融產生更加重大的影響時,則可劃入經濟類輿情;如果從政策制定與實施的角度看,還可以劃入時事政治類輿情。

與時事政治類輿情相比,社會民生輿情是最接地氣的輿情。 社會民生輿情涉及老百姓身邊的事,比較“接地氣”,是“接地型輿情”,比如疫苗造假等,與普通老百姓直接相關。 而時事政治類輿情往往都是國家大事、民族大事,都比較“高大上”,是“上層型輿情”,比如全國兩會、“一帶一路”倡議等。 時事政治類輿情在短時間內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先是淺層次的、局部的,隨著事件的深入發展可能逐漸向深層次、全方位發展,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與經濟金融類輿情相比,社會民生輿情是相對較為感性的輿情。 社會民生輿情總體較為感性,比如校園暴力、食品藥品安全、住房保障等都直接刺激著老百姓的敏感神經,很容易激發老百姓的情緒,可謂“敏感型輿情”。 而經濟領域輿情更具專業性、更為理性,內容主要為經濟資料、專業性論述或行業指數報告等,普通老百姓對此並不是特別敏感。

與意識形態類輿情相比,社會民生輿情是更物質化的輿情。 社會民生輿情主要反映物質利益,屬於“外向型輿情”,輿情方向是老百姓面向政府組織與物質利益。 而意識形態領域輿情主要反映思想觀念,屬於“內向型輿情”,輿情方向主要是政府組織或社會團體面向普通大眾爭取民心、尋求認同或共識。

社會民生輿情的五個突出特點

第一,社會民生輿情發展發酵的動力基礎往往是情感而非事實。 當前,資訊嚴重過剩,“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部分媒體對此展開爭奪,甚至以偏概全、胡編亂造,千方百計吸引公眾眼球,而對事實漠不關心。 這導致輿情發展發酵的情緒傳染在不斷地“滾雪球”,而對真相的追問已經偃旗息鼓。 所以,社會民生領域的很多輿情的發展發酵往往是基於情感,而不是基於事實。 比如“山東辱母殺人案”消息曝出,整個互聯網上的憤怒情緒隨即產生並發生“核裂變”,直接展開了對辱母者一邊倒的聲討,引導網上輿情迅速發酵爆炸。

第二,社會民生輿情的破壞程度易讓局面失控。

社會民生輿情主要以利益訴求為主,往往演變成“能量爆炸型”。 在利益訴求中,物業維權、欠薪維權、征地維權、網約車維權、特殊利益群體維權、醫患糾紛、執法糾紛、環境污染等占主要部分。 這種社會民生輿情很容易引起相關利益群體“抱團取暖”,引發線民廣泛共鳴,發酵形成輿情熱點,引爆線下事件,再與網上輿情相互交織,演變成為重大輿情事件。

第三,社會民生輿情蘊含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 由於社會民生輿情以利益訴求為主,多集中於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保障、教育改革、養老改革、戶籍改革、食品安全、環境治理、扶貧開發、就業創業等10個方面。 其反映的問題牽涉多個利益主體,涉及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 要解決這些問題又涉及政策、法律、道德、情感、輿論等諸多方面的現實考慮,非常複雜。

第四,社會民生輿情的傳播動力依靠圖像驅動的趨勢明顯。移動互聯網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接觸到的圖像資訊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們所處的文化語境一天天地偏離了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理性文化語境,而快速地轉向以圖片、視頻為中心的感性文化語境。表情包的蓬勃發展表明,線民依賴圖像表達而拋棄語言文字表達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圖像不僅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交流工具,而且已經演變成為一種輿情語言。

第五,社會民生輿情對黨群幹群關係的影響更為直接。這些年來,不僅黨中央非常重視社會民生輿情,各省市及基層也都越來越重視社會民生輿情。以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為例,其創辦10年來,線民累計留言93萬條,共有2000多位各級領導幹部回復線民留言,其中包括56位省委書記、省長。

如何做好社會民生輿情工作

一是不能忘記“邊緣群體”,掌握其思想動態。農民、農民工、城鎮低收入人群等社會底層人群,他們既是現實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又是資訊閉塞的網上“邊緣群體”。他們難以與互聯網接觸,缺乏便捷、直接的意見表達管道。他們的訴求和內心想法很容易被壓抑、堵塞,成為被忽略的社會輿情“堰塞湖”,一旦“潰堤”,將有可能形成重大輿情事件。建立基層輿情探測機制,掌握“邊緣群體”的思想動態,為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溝通、幫扶、化解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是要依靠基層“源頭活水”,掌握最鮮活的輿情。當前,我國雖然有7億多線民,但他們同時又實實在在生活在社會基層,他們的呼聲發於基層、意見建議提出於基層、社情孕育於基層,基層就是社會民生輿情的“源頭活水”。做好社會民生輿情工作只有從基層出發、依靠基層,才能掌握最真實的、最鮮活的輿情。

三是要提前全面準確掌握情況,防患於未然。由於社會民生輿情一旦上了網,就會像病毒一樣迅猛蔓延,因此只有提前準確研判,才能防患於未然。應著力建立“基層社情民意探測網”,建立健全“基層輿情報告機制”,讓植根基層的輿情資訊員第一時間核實本地發生的突發事件,及時報告本地輿情動態和輿情風險點。每週、每月應定期召開輿情分析研判會,提前掌握基層情況,提前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李文富:重慶市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副主任)

要解決這些問題又涉及政策、法律、道德、情感、輿論等諸多方面的現實考慮,非常複雜。

第四,社會民生輿情的傳播動力依靠圖像驅動的趨勢明顯。移動互聯網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接觸到的圖像資訊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們所處的文化語境一天天地偏離了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理性文化語境,而快速地轉向以圖片、視頻為中心的感性文化語境。表情包的蓬勃發展表明,線民依賴圖像表達而拋棄語言文字表達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圖像不僅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交流工具,而且已經演變成為一種輿情語言。

第五,社會民生輿情對黨群幹群關係的影響更為直接。這些年來,不僅黨中央非常重視社會民生輿情,各省市及基層也都越來越重視社會民生輿情。以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為例,其創辦10年來,線民累計留言93萬條,共有2000多位各級領導幹部回復線民留言,其中包括56位省委書記、省長。

如何做好社會民生輿情工作

一是不能忘記“邊緣群體”,掌握其思想動態。農民、農民工、城鎮低收入人群等社會底層人群,他們既是現實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又是資訊閉塞的網上“邊緣群體”。他們難以與互聯網接觸,缺乏便捷、直接的意見表達管道。他們的訴求和內心想法很容易被壓抑、堵塞,成為被忽略的社會輿情“堰塞湖”,一旦“潰堤”,將有可能形成重大輿情事件。建立基層輿情探測機制,掌握“邊緣群體”的思想動態,為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溝通、幫扶、化解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是要依靠基層“源頭活水”,掌握最鮮活的輿情。當前,我國雖然有7億多線民,但他們同時又實實在在生活在社會基層,他們的呼聲發於基層、意見建議提出於基層、社情孕育於基層,基層就是社會民生輿情的“源頭活水”。做好社會民生輿情工作只有從基層出發、依靠基層,才能掌握最真實的、最鮮活的輿情。

三是要提前全面準確掌握情況,防患於未然。由於社會民生輿情一旦上了網,就會像病毒一樣迅猛蔓延,因此只有提前準確研判,才能防患於未然。應著力建立“基層社情民意探測網”,建立健全“基層輿情報告機制”,讓植根基層的輿情資訊員第一時間核實本地發生的突發事件,及時報告本地輿情動態和輿情風險點。每週、每月應定期召開輿情分析研判會,提前掌握基層情況,提前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李文富:重慶市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副主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