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向標|這部電影要打造波洛推理宇宙?

在2017年臨近尾聲之際, 我們迎來了一位新作者, 「無恥不混蛋」:資深媒體人, 曾任豆瓣電影、時光網內容主管, 現為自媒體「超前首映」創辦人。

《東方快車謀殺案》

5.4分

1. 無恥不混蛋:7分

資深媒體人, 曾任豆瓣電影、時光網內容主管, 現為自媒體「超前首映」創辦人。

重啟的版本, 打造「波洛推理宇宙」的意圖明顯, 與1974年版本相比, 波洛的戲份占絕對的主導地位。 但我不認為2017年版的波洛由於戲份的絕對主導地位而削弱了12人的存在感。 其實這個故事最讓我動容的, 不是推理過程有多無懈可擊, 而是這12個人在小黛西死後, 每一個人的世界是如何破碎轟塌瓦解, 每一個人龐大繁雜的內心世界, 都藏在「冰山」之下。

2. 獨孤島主:6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 選片人。

比較罕見的開始比較俗套結尾相對令人滿意的電影, 但其實總的來說, 肯尼斯·布拉納作為導演還是太過中規中矩, 縱然作品中無時無刻不散發上世紀後四分之一年代的英國電影味道。

解謎過程更明確地讓位於人情描摹, 比原著本身走得更遠, 但同時也一併弱化了具有非常英倫地方色彩的線索, 以及關於「十二怒漢」的象徵設定, 徹底轉向了從苦情裡尋希望的路子。 過於強調屬於英國文學的理性一年, 遺憾地失去了大部分屬於偵探類型的趣味性。

3. 迷影蘭波:6分

電影從業人員。

我覺得所謂舞臺劇調度並不是這片平庸的原因, 而是在於配角們沒有一個出彩, 所謂大明星爭相出演也就一個噱頭, 另外, 西德尼·呂美特並不把說教和善惡平衡放在心上, 波洛就顯得有趣多了, 煙斗都叼得更有味, 這版的波洛我只能說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刻意睿智形象, 太過頭了。 還有那個「最後的晚餐」場景, 符號化的結果只能讓看過老版的觀眾覺得做作。

4. 秦婉:6分

鳳凰電影策劃。

肯尼士·布拉納給了自己太多表現空間, 但既沒有塑造出波洛過往的傳統個性, 也沒能提供新的魅力。 長鏡頭或是類似《最後的晚餐》的運鏡處理,

形式大於內容。 對於看過原著和老版的觀眾而言, 此版本又沒有在已知謎底的情況下, 給出新鮮感和獨特的新看點。 蜜雪兒·菲弗算是最大亮點。

5. 桃桃林林:6分

或者是由於太熟悉原小說的劇情, 故事本身確實沒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

包括推理的部分。 主要的看點集中在了演員表演, 導演同時也是主演的肯尼斯·布拉納, 奉獻了非常出色的結尾大爆發, 也展示出優秀舞臺劇演員出眾的臺詞功底, 那場戲, 其實還挺感人的。

6. 汽車大師:5分

影撰稿人。

大部分時間只是平庸, 等高潮戲把煽情的優先順序置於推理之上, 臨了再來個波洛宇宙的鋪墊, 瞬間讓我覺得這電影就是好萊塢預設中的觀眾審美和瘟疫般的IP情結的典型代表。

7. 妖靈妖:5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導演為這部名著注入了不少新的東西, 包括時代精神, 但原本應該最精彩的案件還原陳述卻沒有處理好, 就像波洛這個角色需要的是幽默感, 但此片裡卻只有乾澀的誇張。

8. U兔:4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太不帶感了,試圖營造一種所有人都拿捏著一股勁兒的「不同凡響」和舞臺劇感,結果卻成了荒謬誇張的矯揉做作。拋棄所有劇情本身的難以苟同不說,單就電影的表現力方面:一開始還以為要拍個胡鬧喜劇,後來發現只是「梗」比較低俗幼稚而已。

月臺上車那場戲原本是每一個重要角色競相亮相的重要段落,結果卻成了可有可無的過場。人物幾乎沒什麼亮點可言,所有的性格塑造都是淺嘗輒止,缺乏記憶點;那兩個舞蹈演員更是極大的敗筆,毫無存在感和美感。

火車行駛時的風景確實比舊作壯麗了一些,但當你意識到這都是假的、特效做出來的,禁不住感歎想像力的匱乏,鏡頭運動的死板讓人毫無感動可言。那些什麼《最後的晚餐》梗,呵呵,也就整點兒這種小學生都知道的東西了,實在是刻意得讓人尷尬,有試圖往更深更遠處邁出哪怕一小步麼?對呂美特的版本其實算不得多麼喜歡,但相比之下真是大氣高檔有品位。

9. 胡續冬:4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于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儘管結局人所盡知的經典有著天然的翻拍難度,但如果保持基本的智力釋放節奏,翻拍也不會太離譜。這一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從引子到主體故事,其敘述方式的智力含量基本為零,如果不是負數的話。

從造景和運鏡路數來看,大量的心思放在了和推理無關的風光展示上,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收了相關國家的旅遊推廣經費而假借翻拍阿婆之名拍出來的大型旅遊宣傳片。

8. U兔:4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太不帶感了,試圖營造一種所有人都拿捏著一股勁兒的「不同凡響」和舞臺劇感,結果卻成了荒謬誇張的矯揉做作。拋棄所有劇情本身的難以苟同不說,單就電影的表現力方面:一開始還以為要拍個胡鬧喜劇,後來發現只是「梗」比較低俗幼稚而已。

月臺上車那場戲原本是每一個重要角色競相亮相的重要段落,結果卻成了可有可無的過場。人物幾乎沒什麼亮點可言,所有的性格塑造都是淺嘗輒止,缺乏記憶點;那兩個舞蹈演員更是極大的敗筆,毫無存在感和美感。

火車行駛時的風景確實比舊作壯麗了一些,但當你意識到這都是假的、特效做出來的,禁不住感歎想像力的匱乏,鏡頭運動的死板讓人毫無感動可言。那些什麼《最後的晚餐》梗,呵呵,也就整點兒這種小學生都知道的東西了,實在是刻意得讓人尷尬,有試圖往更深更遠處邁出哪怕一小步麼?對呂美特的版本其實算不得多麼喜歡,但相比之下真是大氣高檔有品位。

9. 胡續冬:4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于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儘管結局人所盡知的經典有著天然的翻拍難度,但如果保持基本的智力釋放節奏,翻拍也不會太離譜。這一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從引子到主體故事,其敘述方式的智力含量基本為零,如果不是負數的話。

從造景和運鏡路數來看,大量的心思放在了和推理無關的風光展示上,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收了相關國家的旅遊推廣經費而假借翻拍阿婆之名拍出來的大型旅遊宣傳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