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聆聽身邊的家風故事|來自於高臺縣交通運輸局胡萍家庭的家風故事

家風家規又稱家訓, 一般指一個家族傳承恒久不變的精神規則, 其側重於對整個家族成員修身持家、自省自勵的影響。 優良家風的形成, 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 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 通過父傳子, 子傳孫, 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 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 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 這是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

爸爸出身于一個平凡的家庭, 沒有顯赫的家世, 更沒有什麼家族文化傳承。 先祖們都是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爸爸在當時特別艱苦的環境下也只能讀到小學畢業, 最後家裡實在沒錢, 弟弟都還小, 只能一個人進城打工賺錢了, 喂豬、給餐廳洗碗、給家裡辦事的人家做席……他努力的生活態度使我感覺爸爸是個了不起的人。 其中辛酸, 爸爸每每想起來都會長舒一口氣, 說:“人就要積極努力的創造想要的生活, 不要跟別人比吃穿, 咱都是平等的, 咱就埋頭跟他們拼努力、拼向上”爸爸以身作則, 給我樹立正確的人身觀, 告訴我如何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用行動告訴我, 做人要孝, 工作要勤, 生活要儉。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 要尊老愛幼, 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 爺爺奶奶去世得早, 並沒有留給我深刻的印象。

父母、姨媽們都告訴我應當怎樣孝敬老人。 外公走得早, 外婆在世時一直住在舅舅家, 大家都把老人的身體放在第一位, 爸爸總是叮囑我要到舅舅家看望外婆, 老人需要陪伴。 雖然簡單的一個叮囑、一個動作, 但透漏出爸爸對外婆細膩的關心。 爸爸也經常叮囑我, 要孝順外婆,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外婆就是我們的寶, 爸爸總是想盡辦法讓外婆在有生之年過得更健康, 更開心一些。 漸漸地, 外婆年紀大了, 有時會因為小事發起情緒, 就喜歡跟爸爸說心裡的不痛快, 爸爸總是耐心勸說, 即使有時看上去真的很沒有道理, 爸爸也沒有絲毫責怪她的意思。 爸爸總是說, 孝順孝敬, 沒有順沒有敬, 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
要讓他們順心, 感覺到被人尊重,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盡可以由著他們來。 爸爸還常說, 對長輩盡孝道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沒有終點, 只有起點。 “百善孝為先”, 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 爸媽年紀也漸漸大了, 我願努力關心他們, 孝敬他們。 我願以身作則, 讓我的子女以後也記在心裡, 將之傳承下去。

我剛參加工作那年, 爸爸很嚴肅的對我說:“姑娘, 你明天就要去單位了, 剛到單位你肯定什麼都不會, 業務更是一頭霧水。 我告訴你, 這些都不用擔心, 所有人剛工作時都這樣。 只要你努力去學習, 去適應, 經歷幾次失敗, 你就會學到很多, 堅持下去, 你就會成功。 ”我一開始不相信, 覺得工作應該很簡單, 短時間內就應該能夠搞定,

覺得爸爸說的太嚴重了, 但真正接觸以後, 我發現專業技術可真是學無止境。 許多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同志還在不斷地學習, 更新接觸新的知識, 而我連基礎的東西還沒有搞定, 開始時心灰意冷, 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 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想到了偷偷辭職。 一周以後的一個週末, 爸爸問我工作的感受, 我將心中的困惑告訴了他, 爸爸卻笑了, 說“這有什麼奇怪的, 如果你什麼都會的話, 那還要學習做什麼, 那還要努力幹什麼, 你還怎麼進步?只有勤奮的學習, 努力的工作才能顯示出你的進步啊, 都像你這樣, 不會幹就馬上退縮, 大家都還幹不幹工作了, 誰不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你這個狀態不是我姑娘的作風呀, 努力吧,
反正爸爸看好你。 ”沒有什麼引經據典, 只簡單地幾個問句, 便讓我茅塞頓開, 發現我的疑惑是多麼的可笑。 只要努力, 什麼工作不能做好?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 於是我努力的適應, 努力的學習, 努力的工作, 終於進步明顯, 雖然還不能把工作完成得盡善盡美, 但我也在一點點的積累著經驗教訓, 向著成功一步步的邁進。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句詩家喻戶曉, 我的爸爸把節儉做到了骨子裡。 我只舉一點就可以看出他的節儉, 爸爸的手機, 別人見到爸爸打電話總是說, 您也是個大老闆, 怎麼就不換個名牌的手機, 這個都好幾年前就過時了, 是的, 爸爸的手機是老式的翻蓋手機, 好幾次跟爸爸說換新手, 爸爸說能打電話就行, 換什麼,浪費錢嗎不是,用在別的地方多好,這些小細節培養了我節儉的習慣,該花得錢一分都不能少,不該花的錢多一分都嫌多。只有這樣,才能使家庭富裕,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才能傳承下去。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尋根問祖,但看家譜家風!

換什麼,浪費錢嗎不是,用在別的地方多好,這些小細節培養了我節儉的習慣,該花得錢一分都不能少,不該花的錢多一分都嫌多。只有這樣,才能使家庭富裕,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才能傳承下去。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尋根問祖,但看家譜家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