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攝影報導」風吹薯香溢滿山

馬鈴薯做的蛋糕、餅乾、麵條。

日益壯大的馬鈴薯產業, 讓“苦瘠甲天下”的定西成為今日的“中國薯都”。

深秋的隴中大地, 頗有幾分寒意,

但定西馬鈴薯研究所的溫室大棚裡卻溫暖如春, 綠意盎然。 一株株綠苗下, 結著一顆顆鵪鶉蛋大小的微型薯, 當地薯農稱之為“原原種”。

原原種最大的也不過20克, 但這些“小不點兒”都是按粒賣, 出口價一粒3元錢左右。 像這樣的“寶貝疙瘩”, 安定區年生產5億粒, 占全省的50%、全國的33%。 2017年全區建立原種擴繁基地2萬畝。

安定區的原原種不僅走俏國內市場, 還出口到土耳其、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 安定區成為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供應縣(區)。

秋風褪盡滿山顏色, 馬鈴薯收穫機一過, 一個個洋芋蛋兒伴著翻起的泥土跳出來, 在地上翻滾著撒著歡兒。

安頡正在地裡收馬鈴薯。 他去年從蘭州財經大學畢業後返鄉專門從事馬鈴薯種植, 他們家是安定區香泉鎮有名的種植大戶。

今年, 安頡家種了上千畝的種薯, 這幾天正處於秋收最忙的時候, 每天需要聘請百八十人幫著挖撿。

在穩步擴大種植面積的基礎上, 安定區馬鈴薯加工業不斷發展。 據安定區馬鈴薯產業辦公室相關人員介紹, 自1996年提出實施“洋芋工程”以來, 安定區馬鈴薯製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2016年, 這些加工企業收購鮮薯35萬噸, 加工生產馬鈴薯製品7.5萬噸。

2015年, 農業部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2016年甘肅省被列為全國首批馬鈴薯主食開發試點省份, 這給安定區馬鈴薯加工企業帶來機遇。 目前, 這些企業已研製4大類30多種馬鈴薯主食化產品。 有的企業嘗試製作烤饃、饅頭、麻花等加入馬鈴薯全粉的麵點,

深受顧客喜愛。 2015年, 安定區與阿裡巴巴集團簽訂了“農村淘寶”項目合作協定, 當地馬鈴薯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跨越千山萬水, “飛”進千家萬戶。

據瞭解, 安定區計畫到2020年, 馬鈴薯種植面積力爭穩定在100萬畝以上, 總產值達到28億元, 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的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

待到來年春風起, 滿山再飄薯花香。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郁婕崔 銀輝

借助“互聯網+”, 安定區馬鈴薯製品遠銷全國各地。

安定區馬鈴薯獲得豐收,大批馬鈴薯被運到澱粉廠。

定西馬鈴薯研究所的溫室大棚內培育著原原種。

當地農民拾撿機械收穫的馬鈴薯。

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檢查馬鈴薯脫毒苗。

當地農戶在晾曬馬鈴薯寬粉。

顧客在馬鈴薯加工製品體驗店內挑選商品。

安定區馬鈴薯獲得豐收,大批馬鈴薯被運到澱粉廠。

定西馬鈴薯研究所的溫室大棚內培育著原原種。

當地農民拾撿機械收穫的馬鈴薯。

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檢查馬鈴薯脫毒苗。

當地農戶在晾曬馬鈴薯寬粉。

顧客在馬鈴薯加工製品體驗店內挑選商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