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好的品牌只在你的市場被做死了 罪魁禍首竟是他!

圖文無關

俗話說, 男怕入錯行, 女怕嫁錯郎。 化妝品牌與代理商的關係也是如此。

可以說, 一個品牌的興衰除了自身的運營策略和發展因素外,

代理商亦是重要影響因素。 正面的案例當屬本土一線品牌珀萊雅, 起步於CS管道的珀萊雅, 之所以能進一步在商超、百貨管道持續發力, 進而成為A股第一家美妝企業, 其麾下有著開疆拓土汗馬功勞的“燎原系”代理商功不可沒。

但通常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情況, 一個哪怕位元列本土前十的品牌, 在某些省份或地區表現卻不如其整體水準, 甚至有時候, 同一品牌在不同的地區消費者認可度也不一樣, 其中, 代理商的運營水準恐怕是造成差別的主要原因。

我們走訪市場時遇到了這樣一個現象。 許多店老闆表示, 原本在其店裡屬於主營品牌的自然堂、丸美等本土一線品牌, 地位卻一再下降, 甚至在部分店鋪淪為“隨便賣賣”的自然銷售品,

問及原因, 並非出於店鋪品牌結構的和定位的調整, 也無關乎品牌力的問題, 更多是一種無奈之舉。

為何“無奈”?一些店主將矛頭指向了代理商。 從結果來看, 由於代理商的原因, 品牌影響力顯然已經下滑。 那麼, 代理商到底有哪些“罪狀”, 如此“傷害”品牌呢?

罪狀一:仗品牌欺人, 完不成任務就換人

對於代理商和店鋪而言, 最好的狀態當然是代理商將銷售任務規劃給合作店鋪, 店鋪能按計劃或超額完成。 但實際銷售中往往並不會這麼順利, 這就需要代理商和店鋪共同分析協商解決。 但並非所有代理商對此都能“耐心解決”。

江蘇淮安的麗人洗化化妝品連鎖老闆岳中鳳就曾表示, 店內經營的某本土高端洗護品牌代理商只要新品一到,

不管店鋪庫存情況, 直接要求立刻打款進貨。

“本來現在高端洗護也不是特別好賣, 倉庫裡還有不少庫存, 每次跟他們(代理商)商量, 他們都只會說‘你到底能不能做, 不能做XX店老闆一直說想做’, 這種態度根本沒辦法再聊下去了。 ”岳中鳳談及此事, 頗有些憤怒。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江蘇徐州一家化妝品店, 店老闆告訴我們, 本來店內經營一本土知名彩妝品牌, 由於無法按代理商強制規定的任務額打款, 代理商便直接供貨給競爭對手, 但對於前期店裡遺留的庫存也不作回收處理。

“經營權說變就變, 我們也算是當地的大店, 這麼一撤換留下的庫存又不收回, 為了降低損失, 我們也就只能低價處理賣完為止。

”該店老闆無奈表示。 同時, 我們在這家店鋪發現, 該彩妝品牌雖然尚保留形象櫃, 但早已陳舊不堪且過時已久, 產品也陳列也零零散散。

顯然, 代理商如此行為, 一方面造成市場變相竄貨, 不利於品牌在當地的價格管控, 同時也有損品牌形象。

罪狀二:不顧區域保護, 放權多家店鋪同時經營

或許任何品牌最終都想成為歐萊雅、資生堂這樣自帶流量的消費者品牌, 而非僅僅只是管道品牌, 但就本土品牌的現狀而言, 真正憑藉自身品牌力而非管道力創造銷售的品牌並不多。

因此, 在品牌影響力尚不成熟的情況下, 區域保護政策不僅能有效管控市場, 也有利於資源聚焦, 説明品牌在該區域更好地推廣。

特別在價格戰頻發的落後市場, 區域保護政策對品牌尤為重要。

我們在走訪北方某省市場時, 就發現Z品牌、W品牌等本土一線品牌, 在當地一些大店本來作為主力品牌經營, 但如今銷售額不僅大打折扣, 其地位也一落千丈, 用某老闆的話說就是“隨便賣賣”。

問及原因, 該老闆表示, 原本這些品牌只在他的店鋪銷售, 近兩年由於代理商放權給不同的店鋪經營, 導致顧客分流, 銷售額持續下滑。 “就拿Z品牌來說, 以前一場活動可以賣十幾萬, 但是幾家店鋪都在做, 不僅活動效果完全不能跟以前比, 我們銷售起來比之前還更累。 因此現在我每年就只進2萬左右的貨, 讓其自然銷售。 ”

在該店老闆看來, 代理商如此行為非但能提高整體銷售額, 反而會影響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和形象。誠然,對任何一個品牌而言,培育市場、樹立品牌形象並非易事,倘若代理商市場決策一旦失誤,便直接給品牌造成損失。

罪狀三:只鋪貨,無服務、無售後

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代理商早已轉型為服務商。由於消費終端存在各式各樣的需求,傳統的鋪貨與分銷已經不能保證自然銷售,因此,提供更高效、便利的服務, 不僅是代理商謀求生存、體現自身價值的新出路,對品牌而言,亦能幫助品牌更好地運營,獲得市場口碑。

然而,在許多地區我們看到部分代理商只負責將品牌推向終端,但基本沒有後續服務可言,例如內蒙古經棚鎮的新飛化妝品店老闆李海燕告訴我們,其店內經營的某品牌中途出現試用裝變質、短缺等情況時,聯繫代理商卻從來沒有回應。

或許遇到這種情況,店鋪還能用正裝商品代替開樣,但比起物料供給充足的品牌,顯然店鋪更重視並主推後者。不過,比起物料短缺,培訓服務的缺乏對品牌推廣的“傷害”更大,特別是對人員專業度要求相對較高的彩妝品牌。

寧夏固原市芙蓉洗化化妝品店老闆馬潤潤就表示,店內某彩妝品牌銷售十分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培訓不到位。“本來一年培訓的次數就不算多,廠家還總是集中培訓,多派店員去培訓又會影響店鋪銷售,派一兩個人去,根本沒有效果。”

馬潤潤說,由於地區落後,店員素質普遍較低,參加培訓的店員回店後在傳達、分享培訓內容方面的能力有限,“這也就導致了代理商派人駐店銷售,彩妝就相對賣得好,如果沒有人來幫忙,彩妝基本上賣不動。”

如此一來,該品牌在當地的市場知名度和銷售情況可想而知。反之,如果代理商能夠加強下店培訓服務,聚焦於終端店鋪經營彩妝能力和專業度的提升,或許該品牌也能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對此,瑪麗黛佳安徽代理商創馨美妝商貿有限公司就十分注重終端彩妝專業度和銷售能力的培訓,其總經理李棟表示,公司對每個店鋪的培訓時間為三個月,由公司的美導團隊輪流下店執行,一則通過培訓提升店鋪彩妝能力,再者也能增強店鋪對品牌的重視度和粘性。

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品牌的發展而言,選擇更專業更有思路的代理商或許能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而作為代理商本身,將品牌在當地市場運營好,才是立身之本和發展自身的籌碼。

反而會影響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和形象。誠然,對任何一個品牌而言,培育市場、樹立品牌形象並非易事,倘若代理商市場決策一旦失誤,便直接給品牌造成損失。

罪狀三:只鋪貨,無服務、無售後

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代理商早已轉型為服務商。由於消費終端存在各式各樣的需求,傳統的鋪貨與分銷已經不能保證自然銷售,因此,提供更高效、便利的服務, 不僅是代理商謀求生存、體現自身價值的新出路,對品牌而言,亦能幫助品牌更好地運營,獲得市場口碑。

然而,在許多地區我們看到部分代理商只負責將品牌推向終端,但基本沒有後續服務可言,例如內蒙古經棚鎮的新飛化妝品店老闆李海燕告訴我們,其店內經營的某品牌中途出現試用裝變質、短缺等情況時,聯繫代理商卻從來沒有回應。

或許遇到這種情況,店鋪還能用正裝商品代替開樣,但比起物料供給充足的品牌,顯然店鋪更重視並主推後者。不過,比起物料短缺,培訓服務的缺乏對品牌推廣的“傷害”更大,特別是對人員專業度要求相對較高的彩妝品牌。

寧夏固原市芙蓉洗化化妝品店老闆馬潤潤就表示,店內某彩妝品牌銷售十分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培訓不到位。“本來一年培訓的次數就不算多,廠家還總是集中培訓,多派店員去培訓又會影響店鋪銷售,派一兩個人去,根本沒有效果。”

馬潤潤說,由於地區落後,店員素質普遍較低,參加培訓的店員回店後在傳達、分享培訓內容方面的能力有限,“這也就導致了代理商派人駐店銷售,彩妝就相對賣得好,如果沒有人來幫忙,彩妝基本上賣不動。”

如此一來,該品牌在當地的市場知名度和銷售情況可想而知。反之,如果代理商能夠加強下店培訓服務,聚焦於終端店鋪經營彩妝能力和專業度的提升,或許該品牌也能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對此,瑪麗黛佳安徽代理商創馨美妝商貿有限公司就十分注重終端彩妝專業度和銷售能力的培訓,其總經理李棟表示,公司對每個店鋪的培訓時間為三個月,由公司的美導團隊輪流下店執行,一則通過培訓提升店鋪彩妝能力,再者也能增強店鋪對品牌的重視度和粘性。

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品牌的發展而言,選擇更專業更有思路的代理商或許能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而作為代理商本身,將品牌在當地市場運營好,才是立身之本和發展自身的籌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