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做一次完美的用戶調研?

文/DarrenLin發佈於8小時前閱讀1183評論0喜歡1

閱讀1183

標籤:

使用者調研產品經理

5W1H框架

who 誰 目標使用者是誰

what 什麼 用戶可能會做什麼?用戶在用具體的哪個功能?

when 何時 使用產品的特定時間, 有沒有什麼規律

where 何地 使用場景、區域

why 為什麼 使用者行為的情感和理智上的動機

How 怎樣 能夠展現出用戶通過哪些顯性的行為來達成任務或完成目標

有了優質的框架問題後, 排列優先順序, 並把重要的問題歸類, 修改措辭後將他們作為研究目標。

1. 為用戶歸類, 選擇典型的代表

明確調研物件

調研物件分為不同的類型

2. 設定目標,

使問題更聚集

3. 明確調研的形式

用戶訪談(最有效)

問卷調查

情景調查(場景重現)

A/B測試

4. 安排問題的順序

1)金字塔結構

採用金字塔結構構成問題組, 是一種歸納過程, 調研者會提出非常具體的問題, 通常是以封閉式的問題(提供多個選項, 與選擇題相似)開始, 然後使用半開放式的問題。

金字塔結構

使用場景:

1. 使用者還不在狀態的需要對這個話題進行預熱時

2. 想結束問題時

2)漏斗結構

漏斗結構實際是一個演繹的過程, 把問題逐步聚焦。 它通常以通用, 開放式的問題開始, 然後用封閉式的問題縮小可能的回答。

漏斗結構

使用場景:

漏斗結構能夠為開場提供一種容易輕鬆的途徑

PS:當調研者對這個話題有情緒波動時就要適當控制使用問題的順序並根據被調研者的回答決定問題的 深入程度。

3)菱形結構

菱形結構實際上就是上面兩種結構的組合, 這種方式通常以一個非常明確的問題開始然後過渡到通用型的問題, 最後再根據結論進行深入。

菱形結構

使用場景:

1. 調研者首先會提出一些簡單的, 封閉式的問題, 為調研做鋪墊。

2. 隨著問題的逐步展開, 向被調研者提出明顯沒有 “ 通用 ”答案的問題

3. 根據回答, 調研者再次限制區域深入某一個問題以得到明確的答覆

各個問題的順序應該根據業務邏輯順序組織, 可以使用“問題組”的方法, 迴圈漸進得切入被訪談者的真實想法,

5. 要調研用戶的行為, 更要研究用戶的想法

調研結果分析

調研後需要歸納總結並且大膽的提出設想, 再不斷去進行實踐與驗證

研究使用者的想法可以讓產品人員理解使用者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需求,

基於什麼樣的業務與心理前提, 這樣的需求值不值得回應等, 對需求的分析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用戶調研可以獲得不同用戶不同的想法, 但產品一定不是追求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產品有自己的特性和定位。

平衡好產品定位與使用者需求之間的關係, 在符合用戶習慣的角度下, 有側重性的突出產品的特性並且讓更多的用戶接受, 創造更大的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