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價彩禮背後:男女比例失調,職業媒婆哄抬

天價彩禮背後:男女比例失調, 職業媒婆哄抬

秦玉龍/文

近年來, 隴東農村“天價彩禮”現象屢屢被媒體曝光, 彩禮最高達30萬元, 最低近10萬元,

鄉村買賣婚姻盛行, 農民因婚致貧、返貧現象不容忽視。 彩禮“行情”年年上漲, 遠遠高於物價的上漲幅度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 彩禮攀比之風愈演愈烈。 甚至還有不少戀人因男方付不起“天價彩禮”, (修)買不起昂貴的婚房, 被雙方父母“棒打鴛鴦”, 導致有情人難成眷屬。

康家村是隴東某縣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這些年先後招來了40多個上門女婿。 然而連年瘋漲的彩禮, 也讓許多村民不堪重負, 甚至有村民貸款給兒子娶媳婦。 分析彩禮瘋漲現象, 村幹部康廣生認為, 男多女少是主要原因, 以康家村為例, 未婚青年男女比例為2:1, 兩三個男娃“爭”一個女娃的現象比較普遍。 你出彩禮15萬, 我就出16萬, 另一個出17萬, 女娃“身價”就這樣越抬越高。

當然, 男娃“倒插門”彩禮就低得多, 全村40多個上門女婿, 彩禮最高五六萬元, 是娶媳婦人家彩禮的三分之一。

對於“天價彩禮”形成原因的分析, 筆者從一份《xx縣農村婚嫁彩禮調研報告》上看到, 宜婚男女比例失調是首要因素。 報告顯示, 在全縣各個鄉鎮,

普遍存在婚齡青年男女比例失調的現象, 相差最懸殊的涇明鄉練家坪村男女比例竟然達到了4:1。 究其原因, 一方面, 是受農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影響。 另一方面, 近年來大量農村青年外出打工, 女青年留在大城市或嫁到條件較好的地方, 這也加劇了農村婚齡青年男女比例失調, 小夥子只能掏高價彩禮, 從條件更差的地方往回“買”媳婦。

古城鎮陰坡村地處山區, 是個典型的“空心村”。 據村幹部介紹, 這個村子已經十年沒有娶進來新媳婦了。 邊遠貧困山區的農民, 一方面希望通過女兒出嫁索要高額彩禮改變生活現狀。 另一方面, 為給兒子娶媳婦積累資金或借此償還娶兒媳欠下的債務。 調查發現, 在一些自然條件落後、交通不便、經濟狀況相對比較差的村子,

彩禮普遍比較高, 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掏高價彩禮也娶不到媳婦的現象。 不少做父母的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打光棍, 寧可債臺高築, 也要用高額彩禮為兒子早早“占”個媳婦, 有的甚至去借高利貸。

筆者發現,

無論是官方的調研報告, 還是民間百姓的說法, 都認為攀比現象與市場經濟觀念的衝擊, 是推動彩禮一路瘋漲的原因之一。 雖然人們說起“天價彩禮”個個深惡痛絕, 可還是難掩對通過索要高價彩禮“一夜暴富”者的羡慕。

採訪中, 鄉村幹部普遍認為, 彩禮瘋漲的眾多因素中, 職業“媒婆”的推波助瀾不容忽視。 在隴東農村, 一些依靠給人說媒賺錢的職業“紅娘”, 這幾年十分活躍, 他們每撮合成一對後, 都會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酬勞, 一般婚介的仲介費為彩禮的5%至10%, 由於彩禮數額普遍較大, 這些“紅娘”都能獲得不菲的酬勞。 為了獲取更多收入, 他們在說媒過程中有意哄抬行情, 甚至以“壓價”和“抬價”的藉口, 兩邊“通吃”。

平心而論,作為一種傳統風俗,結婚彩禮從社會學與文化學兩方面來說,適當收取也無可厚非。然而,彩禮從以往的量力而行,變成當下隨行就市的攀比,甚至異化成為女方家庭向男方家庭索取巨額財產的婚姻買賣,這恐怕就有違彩禮本意了。如果單純為了追求金錢而不顧及男方的經濟實力,這一筆不能承受的彩禮,表達的就不是男方對女方的重視和負責,而是褻瀆和輕蔑,這種交易很可能斷送的就是男女雙方的幸福,這樣的婚姻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婚姻不是買賣,這句話誰都知道,而在“天價彩禮”面前,婚姻不知不覺中已經異化成了一場交易和雙方之間的算計。其實,古代的彩禮觀念本就有問題,認為將女兒辛苦養大,卻成了別人家的人,女方到男方家,相當於多了一個勞動力,這需要男方支付女方家屬一定數額的費用,其實如同“賣女兒”。宋代以後,“賣女兒”現象越來越普遍。當下婚事中,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元彩禮錢,其實起源于“賣女兒”的封建陋俗,不值得提倡,而是要革除。

扯下所謂民俗文化的幌子,你會發現,在當下的隴東城鄉,彩禮這個古老的婚嫁習俗,其本質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單純的禮尚往來演變為婚嫁交易,既傷了和氣,又失了道義,同時也帶壞了社會風氣,敗壞了民風民俗。當人們偏重於以金錢的多寡,作為婚姻成功與否的前提,感情似乎可以買賣,婚姻的純潔與神聖再也不在,無形之中,人們的價值觀必將異化,勢必愈加向“錢”看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將變得淡薄,越來越多的騙婚、逃婚現象,就是婚姻道德淪喪最有力的佐證。

面對“天價彩禮”,有女性表示:彩禮是女權覺醒的體現,表明了女人的價值所在。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謬論,因為在高額彩禮面前,女性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她們不僅被視為物品用來“交易”,而且自己的婚姻需要“錢來作主”。但“交易”之下的婚姻,女性的家庭地位可想而知。《婚姻法》也明確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但多數人並不瞭解這一法律規定。

最讓人擔心的是“天價彩禮”背後的隱患,因婚返貧、誘發“閃離”、索回彩禮案件逐年上升,甚至因高價彩禮而鬧出命案,諸如此類逼仄現實,惡化農村鄉風,破壞基層社會穩定,有害于和諧農村建設,更是農民奔向小康生活的“攔路虎”。

去年,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等11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十三五”期間深入推進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宣導婚事簡辦,反對包辦婚姻、違法早婚、大操大辦和借婚姻索取財物。至於法律是否應規定彩禮金額,學界仍存爭議。不過研究者認為,積極有效的基層治理,有助於鄉村逐漸擯棄舊風俗、樹立新風尚。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平心而論,作為一種傳統風俗,結婚彩禮從社會學與文化學兩方面來說,適當收取也無可厚非。然而,彩禮從以往的量力而行,變成當下隨行就市的攀比,甚至異化成為女方家庭向男方家庭索取巨額財產的婚姻買賣,這恐怕就有違彩禮本意了。如果單純為了追求金錢而不顧及男方的經濟實力,這一筆不能承受的彩禮,表達的就不是男方對女方的重視和負責,而是褻瀆和輕蔑,這種交易很可能斷送的就是男女雙方的幸福,這樣的婚姻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婚姻不是買賣,這句話誰都知道,而在“天價彩禮”面前,婚姻不知不覺中已經異化成了一場交易和雙方之間的算計。其實,古代的彩禮觀念本就有問題,認為將女兒辛苦養大,卻成了別人家的人,女方到男方家,相當於多了一個勞動力,這需要男方支付女方家屬一定數額的費用,其實如同“賣女兒”。宋代以後,“賣女兒”現象越來越普遍。當下婚事中,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元彩禮錢,其實起源于“賣女兒”的封建陋俗,不值得提倡,而是要革除。

扯下所謂民俗文化的幌子,你會發現,在當下的隴東城鄉,彩禮這個古老的婚嫁習俗,其本質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單純的禮尚往來演變為婚嫁交易,既傷了和氣,又失了道義,同時也帶壞了社會風氣,敗壞了民風民俗。當人們偏重於以金錢的多寡,作為婚姻成功與否的前提,感情似乎可以買賣,婚姻的純潔與神聖再也不在,無形之中,人們的價值觀必將異化,勢必愈加向“錢”看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將變得淡薄,越來越多的騙婚、逃婚現象,就是婚姻道德淪喪最有力的佐證。

面對“天價彩禮”,有女性表示:彩禮是女權覺醒的體現,表明了女人的價值所在。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謬論,因為在高額彩禮面前,女性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她們不僅被視為物品用來“交易”,而且自己的婚姻需要“錢來作主”。但“交易”之下的婚姻,女性的家庭地位可想而知。《婚姻法》也明確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但多數人並不瞭解這一法律規定。

最讓人擔心的是“天價彩禮”背後的隱患,因婚返貧、誘發“閃離”、索回彩禮案件逐年上升,甚至因高價彩禮而鬧出命案,諸如此類逼仄現實,惡化農村鄉風,破壞基層社會穩定,有害于和諧農村建設,更是農民奔向小康生活的“攔路虎”。

去年,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等11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十三五”期間深入推進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宣導婚事簡辦,反對包辦婚姻、違法早婚、大操大辦和借婚姻索取財物。至於法律是否應規定彩禮金額,學界仍存爭議。不過研究者認為,積極有效的基層治理,有助於鄉村逐漸擯棄舊風俗、樹立新風尚。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