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遠方不一定有詩,很可能是吃灰和冒險

水木 女神經二號

加都的交通印象

“Ten years ago, I came here, but the King killed, Zhangmu close, not to here, today, the dream OK!”

這幾句話是我在尼國說的最順的“英語”, 逢人便說, 這讓雅思高分的旅伴聽得目瞪口呆, 但尼泊爾人卻完全能聽懂, 而且和我“相談甚歡”。

這就是加都, 只有在加德滿都, 才會如同這句“自創英語”, 將混亂和有序這兩個截然相反的詞彙放在一起。

(混亂的加德滿都市中心)

也許很多去過越南的人對洪流般的摩托大軍心存忌憚, 但當你置身加都街頭時, 應該會懷念越南那“良好”的交通環境了。

走出布拉徹文國際機場的一刻, 心情還很平靜, 雖然這個紅磚機場破舊擁擠, 但和老撾、斯里蘭卡、柬埔寨也差不多嘛。

但當坐上現場侃價50人民幣送到泰米爾區酒店的鈴木麵包車開出機場的時候, 才發現“見多識廣”的我們錯了。

道路的擁擠、車輛的繁雜、路面的顛簸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範圍, 而眼前模糊如磨砂玻璃的景象讓我們恍惚置身帝都。

三秒鐘之後, 我們意識到, 這不是PM2.5的霾, 而是漫天PM250的黃灰。 難怪帝都、臨汾、大同都登不上亞洲污染最重城市的寶座, 而它一直被加都蟬聯。

(從加都去往博卡拉的途中, 垃圾遍地)

一路上, 從車內望向加德滿都, 黃昏中的城市, 車來車往, 很喧囂,

摩托車更多。 走在街上一定要小心, 因為你不知道哪個轉角口, 會突然駛出一輛馬達轟鳴的摩托車。

尼泊爾的宗教信仰以印度教為主, 還有佛教占小部分。 後來, 在尼泊爾, 見過一個騎摩托車更牛的。 當時我經過一個印度教寺廟, 一輛摩托車駛來, 車主可能是信奉印度教的, 在經過寺廟外面時, 他突然雙手松把, 雙手合十, 朝向寺廟拜了幾下, 再轉頭把手放回車把, 繼續行駛。

(巴德崗老城一角)

勇敢冒險 尼泊爾的高速公路

當看到“highway”的標識時, 我相信即使不是坐著如頭等艙的尼奧普蘭在66號公路上飛馳, 怎麼也得是達到昆曲補丁高速的路況吧。 可結果是, 200公里的“高速公路”, 連接尼泊爾兩個最大城市加德滿都和博卡拉, 足足耗費了我7個小時的時間。

當我們租的TATA仿款花冠開出加都市區的時候, 我以為混亂結束了, 可沒想到才剛剛開始。 加都海拔2000米, 博卡拉海拔800米, 幾乎全程都在下一個大坡, 一路都是如趙本山春晚小品說的大坑套小坑、九星連環坑、八子迷魂坑、七竅冒水坑……詢問司機,

這些坑大多是當年尼共遊擊隊農村包圍城市時搞運動戰、麻雀戰、偷襲戰、破壞戰時留下的。

(加都混亂的交通一撇)

我頓時驚愕。 這樣的結果便是我們在不停的頭撞車頂中度過了漫長了旅程。

我一直懷疑尼泊爾有沒有駕校這種機構。 這裡的司機學車估計就是電腦上開《極品飛車》練出來的,無論明彎暗彎從不減速,搶超搶會是家常便飯,當對面來車要撞上時,除了雙方拼命按喇叭外,沒有其他動作。直到膽小的一方忽然把方向讓開。

每當遠遠看到對面來車,我都心懸一線。

(巴德崗老城到處飄揚尼國國旗)

路中間無論是什麼東西,一律不避讓,直接沖過去。

有一次遠遠看到有顯示器那麼大的一塊石頭橫在路中間,我多次提醒司機注意,結果人家就是擺擺手,直接撞了上去。只聽石頭和底盤的親密接觸後的尖銳叫聲。

這也是為什麼200公里的路我們的車修了兩次的原因。

兩個司機在街上偶遇,想打個招呼也絕不是伸出頭去say hello,而是直接把車撞在一起,撞的越響,感情越深。

(可別小看了這個只有幾百平米的小廣場,這裡是茶馬古道的終點,從西雙版納走出的馬幫經過多次“換乘”最後就是將茶葉運到這裡——阿山街市場。)

在尼國開車還有一大特點,無論雨下多大,大到車外情況已經一無所知,都決不開雨刮。怪不得TATA後來造的低配車都把雨刮減配了。

(巴德崗的杜巴廣場,尼泊爾是個低頭是地獄,抬頭是天堂的國家)

除了不知為何命名的這條“highway”外,尼泊爾還真有一條高速公路,由日本政府2011年援建的加德滿都-巴德崗的公路,這也是全國唯一中間有隔離帶的公路。

此路的特點並不在於寬敞通暢平整,而是過街天橋,雙邊均無護欄,就是一條1米多寬的水泥板架在5米高的空中,路兩邊人民肩扛頭頂在獨木橋上健步如飛,哪管腳下車流如梭。

這裡的司機學車估計就是電腦上開《極品飛車》練出來的,無論明彎暗彎從不減速,搶超搶會是家常便飯,當對面來車要撞上時,除了雙方拼命按喇叭外,沒有其他動作。直到膽小的一方忽然把方向讓開。

每當遠遠看到對面來車,我都心懸一線。

(巴德崗老城到處飄揚尼國國旗)

路中間無論是什麼東西,一律不避讓,直接沖過去。

有一次遠遠看到有顯示器那麼大的一塊石頭橫在路中間,我多次提醒司機注意,結果人家就是擺擺手,直接撞了上去。只聽石頭和底盤的親密接觸後的尖銳叫聲。

這也是為什麼200公里的路我們的車修了兩次的原因。

兩個司機在街上偶遇,想打個招呼也絕不是伸出頭去say hello,而是直接把車撞在一起,撞的越響,感情越深。

(可別小看了這個只有幾百平米的小廣場,這裡是茶馬古道的終點,從西雙版納走出的馬幫經過多次“換乘”最後就是將茶葉運到這裡——阿山街市場。)

在尼國開車還有一大特點,無論雨下多大,大到車外情況已經一無所知,都決不開雨刮。怪不得TATA後來造的低配車都把雨刮減配了。

(巴德崗的杜巴廣場,尼泊爾是個低頭是地獄,抬頭是天堂的國家)

除了不知為何命名的這條“highway”外,尼泊爾還真有一條高速公路,由日本政府2011年援建的加德滿都-巴德崗的公路,這也是全國唯一中間有隔離帶的公路。

此路的特點並不在於寬敞通暢平整,而是過街天橋,雙邊均無護欄,就是一條1米多寬的水泥板架在5米高的空中,路兩邊人民肩扛頭頂在獨木橋上健步如飛,哪管腳下車流如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