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來自泰山的守望

想再一次去登泰山的心情越來越迫切了。

我今年已過四十歲, 以前共去過兩次泰山, 第一次是大約七八歲的時候隨父母去的, 留有一張在中天門照的黑白照片, 其他就沒有什麼記憶了。 另一次是上大學時與同宿舍的好友, 五一假期從濟南趕到泰山, 正是年輕好玩窮學生的我們著實領略了泰山的風采。 直到現在也忘不了, 當時為了逃票從偏路上山路遇大黑狗我倆一路小跑的緊張刺激, 忘不了在青青山坡上向對面的大山高歌狂喊, 用租來的相機興致地擺拍, 忘不了爬十八盤累到腿肚子快抽筋,

忘不了天街上的人群和初上的華燈, 忘不了穿著租來的軍大衣偎在一塊大青石避風睡覺, 忘不了半夜醒來穹頂上近在咫尺的群星帶給我的無限憧憬, 忘不了雲海中噴薄躍出的彤日和人們興奮的歡呼聲……返校後我仍意猶未盡, 還寫了一篇文章紀念, 只可惜沒有保存下來。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 期間我時常想起泰山, 有時在網上流覽它的圖片, 可那種只有親臨其境才能感受到的美妙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 泰山就像一個多年前相識的忘年交, 還未歡談盡興就分別了, 這麼多年不但沒有淡忘, 反而時常想念。 確實我想念它了, 想念它的雄渾, 它的秀美, 它的旖旎, 它的淵遠……描繪泰山的詞彙很多, 在書本上是一種概念,

到了泰山它會給你一種具象的闡釋, 讓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漢文字的魅力。

我真的想再一次去登泰山了, 去觸摸那三十七億年前的遠古山體, 打量那蒼勁的松柏、翻湧的雲霧、繽紛的夕霞, 凝望它的一草一木, 當然還有那數不勝數的人文印跡。

到了泰山, 我想先尋一塊古樸凝重的泰山石, 細細觀察一下他那清晰的紋理, 感受一下它所蘊含的靈氣, 問一下他已分身多少去給天下的黎民百姓鎮宅驅邪、送去一方平安?

我想再摸一摸那早已磨得圓滑發亮的石階棱, 問一問他, 每年數以千萬的人們俯首拾階而上, 或去上香或去還願, 他們都是懷著怎樣的虔誠?

到了五大夫松, 我要問一問他, 是否還記得兩千多年前秦始皇來泰山封禪時威武霸氣的模樣?他那橫掃六國的大手觸摸的是你哪一處枝幹?乾隆皇帝御賜的題詠你還滿意嗎?

我要吟誦著李杜的詩句攀登, 他們的詩因山而發, 山也記錄下了他們當時的心跡, 我要讓山成為與古人神交的譯者。 我要在數不清的泰山石刻裡徜徉一番,

看從中是否能摸索到從秦朝到現代的文脈傳承。

我還要把泰山的傲徠峰、曬經石、水簾洞、南天門、天宮和《西遊記》中的描述比較一下, 看一看吳承恩三登泰山是否就是為了激發著作中玄幻的靈感。

到了山頂我要去建在這裡的中國最高孔廟去拜一拜,

把孔子這位中華的人文標高矗立在山巔之上, 要好好體會“聖中之泰山, 岳中之聖人”這句話的意境。

當然還要瞻仰一下漢武帝封禪時立下的無字碑, 歷經千年碑上的點點斑駁應該就是它記錄的文字吧?我要問一問它, 你可注意到立碑時也在場的司馬遷對泰山懷著怎樣的情感,讓他寫下了《史記 ·封禪書》名篇, 留下了“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的千古名句。

……

泰山是一本讀不盡的書, 是一位元歷史巨人, 是存儲中華文化的不動硬碟, 它就像一塊巨大的天然磁石, 吸引著無數的人們來朝聖。 不論是帝王天子, 還是黎民百姓, 不論是草莽英豪, 還是文人雅客, 統統拜倒在他的腳下, 人人對他心存敬仰不敢怠慢。

這座山凝聚了華夏兒女歷代的希望和重托,已然化為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信仰聖地,為我們中華民族堅守著五千年文明的骨血根脈,堅守著星漢流轉的天理道義。它天天迎著朝陽,為我們展望著國家篤步前行的方向,展望著民族的偉大復興。

人們整天生活在充斥手機、電腦、汽車的人造城市裡,身心就會漸漸格式化,我們既然是自然的產物就要融入自然。我一定要再去一次泰山了,它在那裡又等了我二十年,我不能辜負它的這份守望!

文章作者

張勇

職業:企業行政管理

這座山凝聚了華夏兒女歷代的希望和重托,已然化為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信仰聖地,為我們中華民族堅守著五千年文明的骨血根脈,堅守著星漢流轉的天理道義。它天天迎著朝陽,為我們展望著國家篤步前行的方向,展望著民族的偉大復興。

人們整天生活在充斥手機、電腦、汽車的人造城市裡,身心就會漸漸格式化,我們既然是自然的產物就要融入自然。我一定要再去一次泰山了,它在那裡又等了我二十年,我不能辜負它的這份守望!

文章作者

張勇

職業:企業行政管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