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青島大學路,紮進文化大院

線路特色:老建築人文之旅

適合人群:歷史建築+故居愛好者

放棄遊客紮堆的沙灘和八大關吧, 青島的打開方式也可以很文藝。 以大學路為中心, 周邊的龍口路、魚山路、福山路共同構建起一張人文青島的旅行地圖, 這裡彌漫著德式風情, 以及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 大學路始建於德國侵佔青島以後, 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建校, 文科教師幾乎全是“新月派”人物, 包括梁實秋、聞一多等大家, 他們都居住學校附近。 如今, 這裡已經成了“網紅街”:始建於1934年至1940年的“萬字會”舊址改為青島市美術館;大學路7號的青島道院和世界紅十字會青島分會舊址,

現為青島歷史文化博物館;4號的“老衙門”、14號的“銀行大院”……大學路的躥紅也吸引周邊街巷的老建築開始活化再利用。

恒山路5號的別墅始建於1935年, 建築本身保留了德式風貌, 並與山上的德國總督府相呼應。 2015年, 這裡被活化成人文酒店, 10間客房分別以殖民時期青島10條主街道的德譯名命名。 坐在半弧形涼臺上, 可坐觀日升日落和老城風貌。 院內的阿茲凱樂西餐廳, 是青島近代史上第一家德國西餐廳。 這裡也會定期舉辦各種主題沙龍, 周圍還有老舍故居、獨立書店、畫廊等文藝現場。

青島迎賓館

(德國總督府舊址)

龍山路26號

始建於1905年, 曾幾易其主, 是一座典型的歐洲古堡式建築, 這裡同時又是一座博物館, 收藏著東西方的稀世珍品。 最深入的探訪方式是住進總督府舊址內的怡堡酒店, 許多名人都曾下榻於此, 總客房數52間。

老舍故居

黃縣路12號

從1934年受聘于山東大學, 直到1937年離開, 老舍都居住於此, 並在此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小說,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長篇小說《駱駝祥子》。

聞一多故居

魚山路5號

這棟南歐風格的建築建於1920年代, 1930年至1932年聞一多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居住于此, 故此樓又稱“一多樓”。

沈從文故居

福山路3號

1931年,沈從文經徐志摩介紹來青島大學任中文系講師,他在此先後創作了《從文自傳》《記丁玲》《月下小景》《八駿圖》等名作,《邊城》也是在這段時間醞釀而成的。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

福山支路5號

沈從文故居

福山路3號

1931年,沈從文經徐志摩介紹來青島大學任中文系講師,他在此先後創作了《從文自傳》《記丁玲》《月下小景》《八駿圖》等名作,《邊城》也是在這段時間醞釀而成的。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

福山支路5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