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國榮崔永元同患抑鬱症 不同結局只在一念之間

2017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今年的主題為“抗擊抑鬱”,世衛組織號召全球人民一起關注抑鬱症問題。

提到抑鬱症, 公眾人物的名字不斷閃過腦海, 一些名人也飽受抑鬱症煎熬。 在這些名人當中, 為何最終張國榮選擇縱身一躍, 而崔永元卻能“走出來”?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資料顯示, 到2020年, 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健康界瞭解到一組資料, 目前, 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9000萬,發病率為4-8%,可見抑鬱症已成為“社會病”。

為何抑鬱症會呈現燎原之勢?

迄今為止, 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 也無明顯的體征和實驗室指標異常, 但概括地說, 它是遺傳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 或長期持續存在, 會引起強烈或者持久不愉快的情感體驗, 導致抑鬱症的產生。 黑龍江省精神病防治所所長孫淑范認為,中國人的含蓄特點,

使其更願意把情感壓抑在內心深處, 會把產生的抑鬱感受壓抑下去,強撐著裝作自己沒事兒。

比如“哥哥”張國榮, 他在被確診為抑鬱症後, 並不認可自己的病情, 不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他認為自己“有錢, 這麼多人愛, 又很開心, 為什麼會有抑鬱?”

其實疾病面前, 人人平等。 抑鬱症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由於其非器質性的病症, 因此不易被察覺。

張國榮在1987年的自傳中這樣寫道:病源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 這就印證了抑鬱症的特徵表現:持續性悲傷, 對正常情況下所享受的活動失去興趣。

而抑鬱障礙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殺的想法, 15%-20%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 如此高的自殺率與不及時治療有關。

自殺是抑鬱症的惡性症狀, 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出現自殺觀念:認為活著不如死了好;第二階段是自殺企圖:開始計畫死亡方式——服藥、溺水、上吊、跳樓等;第三階段是自殺行為, 履行自己的自殺計畫。

因此如果發現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傾向, 就要及時帶他向精神科醫生求助, 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 不能單純依靠心理安慰和勸說, 藥物治療才是正規手段。

崔永元:吃什麼藥會比死難受?

2005年, 央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承認自己曾患有非常嚴重的抑鬱症, 一度想自殺, 並因此離開《實話實說》。

在家人的關心下, 暫時隱退的崔永元開始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 醫生給他打好心理基礎, 告訴他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 只要定期接受心理治療, 按時服藥, 在半年至一年內就能康復。

有報導稱, 崔永元認為自己患上抑鬱症根源是“爭強好勝”。 其實, 這完全是自己和自己較勁!想通之後, 崔永元開始積極配合心理醫生治療。 他說:“我的優點是熱愛科學, 包括醫學科學。 所以, 我去醫院看醫生。

醫生一把一把地開藥, 我一天三頓三頓地吃。 堅持了兩年, 太陽又從東邊升起。 ”

不久後, 小崔便進入到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人們要如何與抑鬱症“鬥爭”呢?

做最感興趣的事

如果事業上沒有獲得成功, 想辦法增進自己的技能, 從最感興趣的事入手, 或者再尋找其他成功的機會。 有計劃地做些能夠獲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

生活正常規律化

儘量按時吃飯, 起居有規律,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廣交良友

“朋友是良醫”。 交朋友首先可以傾訴衷腸, 還能瞭解一些饒有風趣、逗人發笑、使人愉快的事情。 養成和朋友經常保持接觸的習慣。

避免服用某些藥物

口服避孕藥、巴比妥類、磺胺類藥等可引起抑鬱症, 應儘量避免使用。

本文綜編自騰訊網、人民網等媒體報導。

應儘量避免使用。

本文綜編自騰訊網、人民網等媒體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