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觀點|不正視這一環,電視臺供給側改革,難!

如何改革, 成了擺在電視臺決策者面前的主要課題。 回過頭來看國際電視業, 真正的高手都在荷蘭、以色列這樣的小國裡。

面對當前大勢, 大家都在想辦法。 有的電視臺想走互聯網的路, 既然原本都是高科技, 為什麼不呢?走了一半, 有人說電視臺沒有互聯網基因, 這條路走不通。 後來發現移動互聯網很火, 也想加入O2O(線上到線下)或者T2O(電視+電商)的道路, 沒成想業內的人都說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 專門做這塊燒錢都燒不到頭, 憑什麼電視臺的人過來就能搶到食?如何改革, 成了擺在電視臺決策者面前的主要課題。

最近看了美團點評CEO王興的一篇內部演講稿, 覺得很受啟發。 他認為:“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都面臨同一個問題, 市場驅動的發展結束了。 ”但他同時又得出結論:“中國經濟還有解。 今年《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提到‘供給側改革’, 誰是供給側?產業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需求側, 一部分是供給側, 需求側就是消費者和市場, 供給側就是企業和供應商, 即商家。 ” “供給側改革指的就是過去靠消費者增長的路已經走到頭了, 企業如果不作出改變就會面臨死亡的命運。 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效率提升, 成本降低, 創新業務, 提升用戶體驗。 這是黨在各種試錯之後給出的一個終極解決藥方。 ”王興認為, 中國的企業都存在如下六個方面的問題:管理差、戰略差、行銷差、經營水準差、技術理解能力及技術應用差、供應鏈產業結構差。

這些都是供給側現存的巨大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講, 這些也是電視供給側現存的問題。

有的中國電視人在國際上很傲嬌, 動不動就給外國人上眼藥, 張口就是我的觀眾有多少多少億。 過去中國電視的輝煌就是靠著人口紅利, 靠著中國十幾億的觀眾規模。 但回過頭來看國際電視業, 真正的高手都在荷蘭、以色列這樣的小國裡。 需求側高度發達讓中國電視人一直自我感覺良好, 電視臺也經營無憂。 但當潮水褪去, 祼泳的人就不得不開始擔憂。

如果大家都認為現在到了供給側改革的時候, 我們就應該認真地研究一下改革的路線圖。

1983年3月, 當時的廣播電視部為加速電視事業的發展提出“四級辦電視”的口號, 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級辦電視臺, 在具備條件的地方, 允許省轄市、縣兩級辦電視。 於是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級電視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這樣的格局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其間也發生過一些結構性改革, 如有線無線合併, 遼寧的省市台合併等, 但時至今日四級辦電視仍然是中國電視的主要格局。 我個人認為電視的供給側改革首先要從四級辦電視改起。 電視從無線到有線, 到衛星, 再到互聯網, 從傳輸手段來講, 早已經沒有地域限制了。 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重複地辦幾千個一模一樣的電視臺是沒有效率的,
也會被先進生產力迅速替代。

電視臺戰略和管理水準低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這方面的改革需要煉內功, 需要引進新的技術和人力資源。 某些地方的解困手段是解決人員身份問題, 解決財政補貼力度, 這些都是必要的辦法, 但卻不是終極的辦法。 我們應該向那些電視強國同時又是小國的地方學習, 學習可能是供給側改革裡最重要的一環。

當然在互聯網化、大資料化的今天, 利用先進科技也可以讓電視得到迅速提升, 這方面仍需要自我革命, 服務創新。

電視的供給側改革是大家都關心的課題, 如何深化供給側改革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探討。 也許我們需要定個小目標, 先做點什麼事情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