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學習十九大|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蓬勃發展堅定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社會發展作出重大判斷, 即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一重大判斷要求我們必須緊緊圍繞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展開工作佈局和戰略思考,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穿在一切領域中,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對於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這一奮鬥目標, 必須在緊扣大會主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下深刻理解和領會, 始終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必須牢記, 為什麼人的問題, 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遵循,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 契合這種變化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根據黨中央的重大判斷, 我國文化發展必然進入新時代, 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偉大的根本就在於它的初心——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 為人民謀幸福, 為民族謀復興, 為人類文明作更大貢獻。 正是不忘初心和使命, 使我們黨在全球鮮明地亮出社會主義旗幟, 向全世界宣示了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在滿足人民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中, 同樣要把文化的關懷投射到每一個為民族復興奮鬥的“劇中人”, 在文藝精品創造中使人民性不斷得到彰顯, 以文化價值的共用和社會主義精神追求感染每一個自覺投身時代洪流中的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承諾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 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文化, 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為這個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精神助力, 以其蓬勃發展提供智力支援和主流價值觀的潤澤與引導。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它深刻詮釋了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守護的理想, 在價值的潤澤中指引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奮鬥的目標, 還蘊蓄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偉大。 文運與國運相牽, 文化強則國強, 文化興則民族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在“四個自信”中, 文化自信居於靈魂地位。 正是基於對文化本性的深刻領會, 基於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理解, 基於我們党堅定的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道寫入黨章, 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高高飄揚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飄揚在中國日益走近的世界舞臺中央。堅定文化自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寫入黨章,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的底蘊和靈魂,這不僅有利於全黨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所指,從而凝聚起全黨全社會奮鬥的力量和激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還在於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彰顯自信,以中國的文明型崛起給世界更多的貢獻,在文化自覺中孕育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偉大與光榮。

人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力量。黨的十九大高高舉起人民的旗幟,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根本上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充分彰顯人民性的價值取向,在價值訴求上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融入文化發展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全體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詩般的實踐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一定要高揚文化的人民性,文化發展一定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使人民性在文化繁榮中不斷得到彰顯;滿足人民美好的多樣化的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定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勇於面向世界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果,使社會主義文化百花園爭奇鬥豔,文化生態不斷健全,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潤物無聲地發揮強有力的引領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定要紮根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汲取傳統文化深厚的思想和理念滋養,面對豐富的文化資源一定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均等化,以及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和文化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由此成就的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中國當代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蓬勃發展。歷史一再啟示我們,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偉大民族復興目標指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定會顯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從而在根本上堅定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蓬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一定會形成全球文化發展的中國高地,形成世界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高地,中國文化一定成為世界文化交流交鋒中的主導文化形態之一,中國風景的獨好一定使全球高高飄揚起社會主義文化旗幟。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滿懷豪情地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end-

作者范玉剛 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青島人的深夜食堂丨爽到爆的露營地

避暑,就選青島這9個天然空調丨傳說中的“青島三寶”

上帝眼中的青島丨為什麼青島被稱“東方瑞士”

青島“90”後新地標你認識麼丨私藏高顏值甜品店敲

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高高飄揚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飄揚在中國日益走近的世界舞臺中央。堅定文化自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寫入黨章,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的底蘊和靈魂,這不僅有利於全黨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所指,從而凝聚起全黨全社會奮鬥的力量和激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還在於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彰顯自信,以中國的文明型崛起給世界更多的貢獻,在文化自覺中孕育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偉大與光榮。

人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力量。黨的十九大高高舉起人民的旗幟,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根本上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充分彰顯人民性的價值取向,在價值訴求上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融入文化發展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全體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詩般的實踐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一定要高揚文化的人民性,文化發展一定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使人民性在文化繁榮中不斷得到彰顯;滿足人民美好的多樣化的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定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勇於面向世界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果,使社會主義文化百花園爭奇鬥豔,文化生態不斷健全,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潤物無聲地發揮強有力的引領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定要紮根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汲取傳統文化深厚的思想和理念滋養,面對豐富的文化資源一定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均等化,以及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和文化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由此成就的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中國當代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蓬勃發展。歷史一再啟示我們,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偉大民族復興目標指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定會顯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從而在根本上堅定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蓬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一定會形成全球文化發展的中國高地,形成世界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高地,中國文化一定成為世界文化交流交鋒中的主導文化形態之一,中國風景的獨好一定使全球高高飄揚起社會主義文化旗幟。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滿懷豪情地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end-

作者范玉剛 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青島人的深夜食堂丨爽到爆的露營地

避暑,就選青島這9個天然空調丨傳說中的“青島三寶”

上帝眼中的青島丨為什麼青島被稱“東方瑞士”

青島“90”後新地標你認識麼丨私藏高顏值甜品店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