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一名營長的轉型之路

初春的桂北腹地, 夜露微寒, 第41集團軍某旅裝步三營的野外指揮所內, 營長周舟正帶領全營幹部骨幹研討次日的進攻方案, 回到宿營帳篷已是淩晨3時。 兩小時後, 戰鬥提前打響, 周舟鎮定指揮全營官兵逐一破招……

這是周舟平凡的一天, 也是他3年多來練兵備戰的真實寫照。 “我特別期待改革的到來, 因為部隊越改戰鬥力越強!”先後跨過了利益調整、思想突圍、能力重塑這三道坎, 他對改革的體會尤其深刻。

2013年末, 周舟所在單位由摩步師改編為機步旅, 時任步兵連長的周舟面臨的第一重考驗說來就來:全旅近一半的連隊需整體重組,

近70%的幹部骨幹面臨轉崗改訓。 他作為老步兵, 年齡在同級幹部中偏大, 換專業對他來說難度不小, 有人勸他熬到轉業算了。

“說實話, 內心當時也很煎熬, 但看到老兵的淚水我一下子就清醒了。 ”周舟回憶道。 那年年底, 一批曾經的“飛毛腿”“神槍手”因編制受限主動申請退伍, 滿含熱淚向軍旗敬禮告別。 “這淚水, 飽含著不舍和眷戀, 走的是好兵, 留下的絕不能當孬種!”在連隊軍人大會上, 他滿面通紅吼道。

吼一嗓子是痛快, 卻並不能讓連隊從“摩步連”一下轉為“裝步連”。 “名字改了, 可老步兵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這個關過不去很要命。 ”第二年, 該旅參加跨區演習, 周舟狠狠摔了個跟頭。 演習中儘管上級加強了陸航、工兵、電抗等多兵種力量,

可他還是習慣“一線平推、步步為營”的打法, 戰損較大。

“裝備聯通了, 指揮順暢了, 但根植在官兵腦海裡的單打獨鬥、不成體系的觀念依然存在。 ”周舟回營後的檢討反思與旅黨委不謀而合。 周舟緊跟旅黨委步伐向“思想轉型”高地發起突圍。 堅持在任務中找短板、在演訓中查漏項, 層層思想發動, 項項對照自查, 一場破除狹隘傳統觀念束縛的“頭腦風暴”在該旅已持續了整整三年。

思想破冰難, 能力重塑也非易事。 改革調整, 轉崗軍事主官面臨專業素質的挑戰, 如何駕馭資訊化程度更高的新裝備, 成為擺在周舟面前的能力大考。 “摸著新裝備, 感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一度如斯感慨。

為幫助官兵通過能力大考,

旅隊以打通資訊鏈路為主線, 以打造人才方陣為支撐, 先後完善5類15種指揮資訊系統, 並借力科研院所、生產廠家、培訓機構與演訓實踐“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 推行崗位考核和資格認證, 培養儲備了大批指揮領訓、組訓施管、保障支援的行家裡手。 期間, 周舟不僅先後取得裝甲三大專業等級證書, 還帶領連隊完善各類組訓教案近30個, 加快了新裝備戰鬥力生成。

喜事一件接著一件。 去年6月, 周舟從裝步一連連長破格提拔為裝步三營營長。 原因無它, 全靠硬邦邦的成績:任職期間, 他帶領連隊官兵高標準完成新裝備試訓, 連隊獲評“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個人連續兩年被集團軍評為“標兵連長”。

潛心礪劍, 一試鋒芒。

前不久, 周舟以合成營營長的身份參加某實兵演習。 進攻戰鬥中, 他熟練使用多兵種力量, 依託體系靈活運用多個戰法, 使攻擊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