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專訪解振華:波恩氣候變化大會成功需要三項成果支撐

波恩氣候變化大會包含了部分發達國家第二承諾期的量化減排指標, 第二承諾期為期8年, 到2020年年底結束。 然而包括歐盟在內的一些國家一直沒能通過《杜哈修正案》。 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歐盟談判代表時, 他們表示通不通過只是“象徵性”的, 關鍵要看歐盟的減排實際行動。

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波恩氣候大會上, 各國是否兌現了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承諾, 做了多少, 離目標還有多大差距, 都必須說清楚。 ”

“目前談的都是2020年之後建立實施細則, 搞促進性對話, 要瞭解一下2020年之前各國行動如何,

這次大會應當列入這樣的議程, 即各國就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行動相互交流, 瞭解《杜哈修正案》的生效情況。 ”解振華指出, 關於《杜哈修正案》, 哪個國家批准了, 以及減排能做到什麼程度, 都應該透明, 讓國際社會瞭解。

同時, 發達國家2020年之前要率先實現減排, 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資金支持, 現在也要瞭解做得怎麼樣, 提供了多少, 還缺多少, 今後亦需要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解振華表示, 要讓大家知道, 多邊機制是有效的, 其決定大家都在認真落實。

希望美國能回歸《巴黎協定》

在COP23召開之前, 解振華就在10月31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希望美國能夠回到《巴黎協定》來。

解振華當時表示,

美國雖然宣佈退出《巴黎協定》, 但明確表示還要繼續參加談判。 “我們還會在整個談判進程中繼續加強合作, 共同推動進程。 ”

解振華指出, 美國是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成員, 中美之間過去在氣候變化進程中, 曾經有很好的合作, 而且一起推動了《巴黎協定》的達成和生效。 但是, 這次美國政府宣佈退出《巴黎協定》, 對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信心有一些影響。

此次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美方雖然宣佈退出, 但是還沒有退出, 按照規定到期四年才可以退出, 在四年中美方要繼續參加談判, 而在“整個四年的談判之中, 其發展還有不確定性。 你不能說美國一定就會退出, 我們還不能做這種預判”。

美國國務院在8月4日的一份聲明中證實,

美國向聯合國方面遞交了文書, 正式表達退出《巴黎協定》的意願, 不過仍然要參與國際氣候談判, 原因是“需要保護美國利益以及確保未來所有的政策選擇始終對美國政府都是開放的”。

不過, 根據聯合國相關法律, 美國在2019年之前不能正式向聯合國提出退出決定。 因此, 8月4日的通知是一份沒有法律意義的象徵性聲明。 按規定, 只有到2020年11月4日, 美國才可以正式退出。

解振華還說, 美國在氣候變化領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成員, 希望他還能在這個大家庭裡一起合作共贏, 並且構建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最終實現保護地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