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省探索出“6+1”就業扶貧模式 已有28.47萬人實現就業

11月8日至9日, 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在贛州召開全國就業扶貧經驗交流現場會。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獲悉, 我省著力於就業扶貧載體建設, 探索出一套符合江西實際、具有江西特色的“6+1”就業扶貧模式, 走出了一條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實現脫貧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 全省50.34萬貧困勞動力中, 已有28.47萬人實現就業, 占貧困勞動力總數的56%。

打造“15分鐘工作圈”

據介紹, 我省重點打造集就業、創業、培訓“三位一體”的六類就地就近就業平臺, 既解決貧困勞動力“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 又緩解企業發展面臨的用地用工難題。

目前, 全省六類平臺已形成了良性發展。 如上猶燈飾、甯都電商、新幹箱包、新餘光伏、余江眼鏡、南康傢俱、修水皇菊等當地特色產業已成為培育就業扶貧的生力軍, 打造了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15分鐘工作圈”。

我省打造就業扶貧園區, 通過加大資金、政策、服務支援, 將工業園、小微企業創業園、創業孵化園等打造成就業扶貧園區, 市場化引導園區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 截至目前, 全省已建立就業扶貧示範園區60個。

打造龍頭企業扶貧基地, 定向招收貧困勞動力, 帶動一大批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全省已建立國家級就業扶貧基地46家, 省級就業扶貧示範點600個。 同時, 打造鄉村就業扶貧車間, 全省已建立就業扶貧車間2187個,

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64萬人。

打造新型農村合作社, 鼓勵扶持一批種養殖企業建立新型農村合作社, 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 精准對接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工作。 打造非正規就業組織, 通過農村能人成立建築隊、家庭服務業等非正規就業組織, 招用貧困勞動力從事建築業、家庭服務業等, 為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造條件。 打造就業扶貧專崗托底平臺, 針對貧困勞動力中通過市場難以實現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 鼓勵鄉鎮大力開發鄉村公共衛生保潔員, 公辦養老機構保安、保潔員, 村居文化活動室管理員等各類社會服務類崗位。 全省累計開發就業扶貧專崗33234個, 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9619人。

建立就業扶貧機制

我省針對貧困勞動力因無資金、無技術、無門路等原因, 導致不願就業、不想創業, 就業流動性大、難管理等現狀, 建立起涵蓋政策扶持、資金獎補、就業服務、金融支援、督促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機制, 為就業扶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配套政策, 聯合財政、扶貧等部門, 連續出臺了多個含金量較高的就業扶貧政策, 為個人、機構、企業提供“8+2+3”的政策大禮包。 即:貧困勞動力可享受社保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交通補貼、求職補貼、創業補貼、生活費補助、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創業擔保貸款8項政策;培訓機構和仲介組織可享受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和職業培訓補貼2項政策;企業和用人單位可享受就業扶貧車間獎補、職業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3項政策。

提供資金獎補, 整合就業補助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地方獎補資金, 實行“一傾斜二扶持三補助”, 充分發揮資金的促進作用。 一傾斜是在就業補助資金中對扶貧重點縣給予傾斜。 二扶持是對有貸款需求的就業扶貧車間, 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和“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扶持, 降低反擔保門檻;對新吸納10人以上的企業, 可認定為促進就業基地進行扶持。 三補助是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 給予每生每年3000元的補助;對在就業扶貧車間就業的, 給予工資補助;對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給予補助;對新吸納10名以上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的企業, 給予不低於5萬元的獎補等。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