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對老人盡孝就是對社會盡責

◎文/圖 實習生曹鑫 記者康春華

中國江西網訊 2009年, 黃以芳服從組織安排, 到德興市花橋鎮敬老院任黨支部書記;2010年, 又出任敬老院院長一職。 從此, 他以院為家, 起早貪黑, 視老人為親人, 不論巨細, 事必躬親, 在身患重病期間還不忘敬老院工作。

如今, 花橋鎮敬老院共贍養了30多位老人。 至今已有16位老人離世, 黃以芳16次披麻戴孝。 在黃以芳的努力下, 花橋敬老院被打造成一個“花園式”的敬老院, 成為德興市敬老院發展的一面旗幟。 黃以芳因此入選今年8月“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類候選人, 並被評為2017年第4期孝老愛親類“江西好人”。

黃以芳(中)和老人們聊天

為老人洗頭

收留孤寡老人成佳話

依傍著青山的院子, 粉紅色的一層建築, 院內環境優美像花園, 因遠離街區而顯得靜謐。

11月1日下午, 新法制報記者來到位於德興市花橋鎮的花橋鎮敬老院, 55歲的黃以芳正在利用下午的閒暇時間和院內的老人們聊著天, 一夥人有說有笑, 其樂融融。

“都說老來小, 老來小, 這老人啊就像小孩似的, 需要精心照顧。 ”黃以芳打趣地說道。 可誰都知道, 照顧老人並非易事。

說到與照顧老人結緣, 要從22年前說起。 1995年, 剛過而立之年的黃以芳還只是花橋鎮農辦的一名辦事員,

居住的地方離花橋鎮老敬老院非常近, 當時院裡只有兩位孤寡老人。

沒多久其中一位老人過世, 這時恰遇一旁的學校擴建, 需要將老敬老院的房子拆除, 剩下的一位老人無法安置。 面對這樣的情況, 黃以芳二話沒說, 直接收拾了老人的行李物品, 將他安置在自己家中。

一直到2003年, 黃以芳全家和這位老人同吃同住, 年年春節老人都坐主桌, 享受他家最高的待遇和祝福。 2003年, 老人去世。 生前老人表示希望能落葉歸根, 將他埋在花橋鎮楊村。 老人走後, 黃以芳親自操辦後事, 甚至連老人骨灰都是他捧上山的。

也因為這件事, 黃以芳善待孤寡老人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

提及當初為何如此做時,

黃以芳告訴記者, 自己是1993年入黨的老黨員,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 看著孤寡老人時, 總會有一種本能的善意, 時間一久和老人更是有了感情。

2009年, 剛剛落成的花橋鎮敬老院百廢待興, 時年47歲的黃以芳由村委會主任調任花橋鎮敬老院支部書記, 2010年, 走上花橋鎮敬老院院長的崗位。

回憶當初, 黃以芳向記者吐露了初衷:“養老問題是件大事, 去敬老院就是為了當好這個特殊家庭的‘大家長’。 ”

“一天沒見老人心發慌”

8年時光, 黃以芳以院為家, 起早貪黑, 視老人為親人, 一心一意為老人服務。 黃以芳在敬老院工作以來, 過年過節都是在敬老院與老人一起度過。

黃以芳向記者強調, 他希望用自己星點的心靈燭火, 溫暖院裡每一位老人。

前不久的重陽節, 為了能讓老人感受到節日的喜悅, 黃以芳特地為老人們準備了一些小禮物, 還組織院裡的老人吃了頓熱鬧的節日餐。 他告訴記者, 越是過年過節, 老人越需要溫馨和關懷。

不僅如此, 院裡每位老人的農曆生日, 黃以芳也都熟記於心, 總能在生日那天給老人們大大的驚喜。 每逢節日, 全家人都會來到敬老院, 和黃以芳一起包餃子給老人們吃。 家人的理解和支援, 給了黃以芳工作的無限動力。

黃以芳說:“我太愛敬老院這個大家庭, 一天沒在院腳生癢, 一天沒見老人心發慌。 ”有時候, 黃以芳晚上也要來院裡看一看。 他每天都要到每一位老人房間巡查, 噓寒問暖, 每當老人碰到困難, 他總是竭盡所能在第一時間解決。

兩年前,年老體弱的鐘明根老人來到敬老院生活。沒多久的一個早晨,剛起床的鐘明根突然一頭栽下床鋪,不省人事。正在給老人端洗臉水的黃以芳見狀,趕忙叫來救護車,不顧自己腰痛難忍,當即背起老人就下樓。在醫院裡守護了三天三夜,老人方才醒來。看見床頭滿眼血絲、鬍子拉碴的黃以芳,老人潸然淚下。兩年來,黃以芳每天為老人擦洗身體、端屎倒尿,直到今年4月老人安詳去世,感動了不少人。

四處學藝成“全能型”院長

在敬老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員眼裡,黃以芳是個“全能型”院長。

2009年,黃以芳到花橋鎮敬老院任職時,新落成的院子依傍著大山,缺少一面基本的擋泥牆來保證院落的安全,但當時敬老院一窮二白,更別說拿出錢來自行修建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黃以芳找到多家企業,經過反復做工作,這才爭取到了一筆不多的愛心款,但這筆錢遠不夠支付修牆的開支。這個時候,黃以芳沖在最前面,帶頭投入建設,很快便用最少的錢修繕好擋土牆。

在日常工作中,黃以芳也是處處為老人著想,在飲食上經常變著花樣,為老人蒸包子、饅頭、煎餅,親自幫不能自理的老人洗澡、洗腳,免費為老人理髮、剪指甲,就連院裡的花木都是他親自帶著老人一起種下去的。

對院裡的事樣樣拿手是有原因的,因為黃以芳經常“偷師”學藝。有一次,黃以芳看見院裡的一些老人結伴外出買煎餅,因擔心食品衛生不達標,他便每天早上去煎餅店,觀察他們如何製作煎餅。經過幾天的“偷師學藝”,香噴噴的煎餅端到老人們的飯桌前。此後,黃以芳時常四處學習製作各式糕點,經常變著戲法給老人換食品花樣,改善院裡的伙食。

還有一次,黃以芳發現一些老人頭髮很長卻不剪,經詢問才知道,原來每次剪頭髮要10元錢,許多老人不捨得花錢。黃以芳瞭解情況後,上網買了一套剪髮設備,自學理髮,每月為老人免費理髮一次。

為了提升老人們的生活品質,他帶領大家開闢了菜地、果園、魚塘……敬老院常年養豬4頭、羊3頭、水鴨30多隻,每年可創收幾萬餘元,他把這些錢用來給老人添置新衣、改善伙食。

“對老人盡孝,就是對社會盡責”

敬老院是個特殊的家庭組合,成員大部分都是孤老、殘疾,由於來自不同居住條件、不同生活習性等原因,在個人素質上存在較大差異。要把他們引導成講文明、講團結、講衛生、守紀律的院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黃以芳採取以心換心、耐心細緻的工作方法,把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用真情感化。

時間一長,黃以芳的體貼打動了很多老人。有些老人性格生硬、脾氣古怪,但是一看到黃以芳瞬間就像變成了孩子。院裡有一位老人,每次工作人員剪指甲,老人都會大吵大鬧,但是黃以芳為他剪指甲,老人就靜靜地坐在凳子上,放心地讓黃以芳護理。

61歲的五保戶朱金水是聾啞人,脾氣暴躁,常常因為不順心在院裡大鬧,大家趕緊打電話給黃以芳,黃以芳一到場,很快就找到化解辦法。

8年裡,敬老院共贍養了30多位老人,其中16位老人生病或離世,期間,黃以芳大多數時間都會在醫院服侍左右,待老人離世後,他當成老人的親生子女,按照農村風俗16次披麻戴孝為離世老人送葬。

在黃以芳的身上,盡孝早已超越了血緣和職責。“我是敬老院院長,對老人盡孝,就是對社會盡責,對黨和人民盡忠。”黃以芳如是說。

患病切除半邊肺仍堅持工作

2011年7月,黃以芳在一次體檢中查出身患肺癌,需要立即住院手術。在治療期間,他仍放心不下敬老院的工作和老人們。

“當時覺得天都要塌了。”黃以芳的妻子吳汝蘭抹著眼淚說:“如果他倒下了,我和孩子可怎麼辦呀?”老人們知道後個個都爭搶著說:“小黃啊,我情願把自己的命給你啊!”黃以芳聽後,淚如雨下,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要照顧好老人們的信念。

經醫生建議,黃以芳接受了切除半邊肺部的手術,在家只休養了4個來月,便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執意回到了工作崗位。

事實上,一直到2014年10月以前,敬老院都沒有專業的護理員,手術後的黃以芳有時還需要親自給老人們洗衣服。黃以芳妻子和兒子心疼他,經常過來幫忙,全家齊上陣,齊心協力幫他打理敬老院。

如今,在黃以芳的努力下,花橋鎮敬老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黃以芳的孝名也日漸遠播。敬老院配備了專業的護理員,來了一批又一批老人,向著規模化、多元化養老方向發展。同時,也增添一批寄養老人,有外出農民工的父母,也有退休的老職工等,他們歡喜地來到這充滿愛心的院裡安度晚年。

對此,黃以芳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我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黨員的身份就可以了。”

今年10月,黃以芳抽空去北京複查身體,結果顯示手術恢復良好。他說:“只要身體吃得消,就會一直幹下去。”

兩年前,年老體弱的鐘明根老人來到敬老院生活。沒多久的一個早晨,剛起床的鐘明根突然一頭栽下床鋪,不省人事。正在給老人端洗臉水的黃以芳見狀,趕忙叫來救護車,不顧自己腰痛難忍,當即背起老人就下樓。在醫院裡守護了三天三夜,老人方才醒來。看見床頭滿眼血絲、鬍子拉碴的黃以芳,老人潸然淚下。兩年來,黃以芳每天為老人擦洗身體、端屎倒尿,直到今年4月老人安詳去世,感動了不少人。

四處學藝成“全能型”院長

在敬老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員眼裡,黃以芳是個“全能型”院長。

2009年,黃以芳到花橋鎮敬老院任職時,新落成的院子依傍著大山,缺少一面基本的擋泥牆來保證院落的安全,但當時敬老院一窮二白,更別說拿出錢來自行修建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黃以芳找到多家企業,經過反復做工作,這才爭取到了一筆不多的愛心款,但這筆錢遠不夠支付修牆的開支。這個時候,黃以芳沖在最前面,帶頭投入建設,很快便用最少的錢修繕好擋土牆。

在日常工作中,黃以芳也是處處為老人著想,在飲食上經常變著花樣,為老人蒸包子、饅頭、煎餅,親自幫不能自理的老人洗澡、洗腳,免費為老人理髮、剪指甲,就連院裡的花木都是他親自帶著老人一起種下去的。

對院裡的事樣樣拿手是有原因的,因為黃以芳經常“偷師”學藝。有一次,黃以芳看見院裡的一些老人結伴外出買煎餅,因擔心食品衛生不達標,他便每天早上去煎餅店,觀察他們如何製作煎餅。經過幾天的“偷師學藝”,香噴噴的煎餅端到老人們的飯桌前。此後,黃以芳時常四處學習製作各式糕點,經常變著戲法給老人換食品花樣,改善院裡的伙食。

還有一次,黃以芳發現一些老人頭髮很長卻不剪,經詢問才知道,原來每次剪頭髮要10元錢,許多老人不捨得花錢。黃以芳瞭解情況後,上網買了一套剪髮設備,自學理髮,每月為老人免費理髮一次。

為了提升老人們的生活品質,他帶領大家開闢了菜地、果園、魚塘……敬老院常年養豬4頭、羊3頭、水鴨30多隻,每年可創收幾萬餘元,他把這些錢用來給老人添置新衣、改善伙食。

“對老人盡孝,就是對社會盡責”

敬老院是個特殊的家庭組合,成員大部分都是孤老、殘疾,由於來自不同居住條件、不同生活習性等原因,在個人素質上存在較大差異。要把他們引導成講文明、講團結、講衛生、守紀律的院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黃以芳採取以心換心、耐心細緻的工作方法,把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用真情感化。

時間一長,黃以芳的體貼打動了很多老人。有些老人性格生硬、脾氣古怪,但是一看到黃以芳瞬間就像變成了孩子。院裡有一位老人,每次工作人員剪指甲,老人都會大吵大鬧,但是黃以芳為他剪指甲,老人就靜靜地坐在凳子上,放心地讓黃以芳護理。

61歲的五保戶朱金水是聾啞人,脾氣暴躁,常常因為不順心在院裡大鬧,大家趕緊打電話給黃以芳,黃以芳一到場,很快就找到化解辦法。

8年裡,敬老院共贍養了30多位老人,其中16位老人生病或離世,期間,黃以芳大多數時間都會在醫院服侍左右,待老人離世後,他當成老人的親生子女,按照農村風俗16次披麻戴孝為離世老人送葬。

在黃以芳的身上,盡孝早已超越了血緣和職責。“我是敬老院院長,對老人盡孝,就是對社會盡責,對黨和人民盡忠。”黃以芳如是說。

患病切除半邊肺仍堅持工作

2011年7月,黃以芳在一次體檢中查出身患肺癌,需要立即住院手術。在治療期間,他仍放心不下敬老院的工作和老人們。

“當時覺得天都要塌了。”黃以芳的妻子吳汝蘭抹著眼淚說:“如果他倒下了,我和孩子可怎麼辦呀?”老人們知道後個個都爭搶著說:“小黃啊,我情願把自己的命給你啊!”黃以芳聽後,淚如雨下,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要照顧好老人們的信念。

經醫生建議,黃以芳接受了切除半邊肺部的手術,在家只休養了4個來月,便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執意回到了工作崗位。

事實上,一直到2014年10月以前,敬老院都沒有專業的護理員,手術後的黃以芳有時還需要親自給老人們洗衣服。黃以芳妻子和兒子心疼他,經常過來幫忙,全家齊上陣,齊心協力幫他打理敬老院。

如今,在黃以芳的努力下,花橋鎮敬老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黃以芳的孝名也日漸遠播。敬老院配備了專業的護理員,來了一批又一批老人,向著規模化、多元化養老方向發展。同時,也增添一批寄養老人,有外出農民工的父母,也有退休的老職工等,他們歡喜地來到這充滿愛心的院裡安度晚年。

對此,黃以芳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我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黨員的身份就可以了。”

今年10月,黃以芳抽空去北京複查身體,結果顯示手術恢復良好。他說:“只要身體吃得消,就會一直幹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