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東文化禮堂 歡樂精神家園

原文標題:金東文化禮堂 歡樂精神家園

刊載日期:2017年11月13日 第21期《民生週刊》

記 者:嚴碧華

△農村文化禮堂學習十九大宣傳活動。 圖/邵勤旦

10月28日上午, 一場小型詩朗誦會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傅村鎮畈田蔣村文化禮堂舉行, 吸引了多位遊客駐足。

“艾青, 我要告訴您, 百年艾青小學高高飄揚的國旗, 一雙雙小手向您深情敬禮, 他們, 都將是您的佼佼後繼……”

朗誦者為當地詩歌愛好者葛勇軍, 一首《艾青, 我要告訴您》, 讓在場的觀眾沉浸在詩意中。

緊隨其後, 一位來自廣東的新金東詩人, 還把艾青的那首《我愛這土地》譜成一曲動人的歌。 活動現場, 他抱著吉他, 自彈自唱, 觀眾聽得陶醉。

《民生週刊》記者採訪獲悉, 舉辦類似這樣的詩歌朗誦會在當地文化禮堂已成為常態。 近年來, 金東建成了遍佈城鄉的文化禮堂, 以文化禮堂為主陣地, 結合元旦、春節、端午、中秋、國慶、重陽等重大節日,

一月一主題, 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

“從以前沒人看, 到看到樂哈哈。 如今, 群眾不僅看, 還自編自導參與。 ”金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曹一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群眾生活幸福指數、文明指數都日益提高。

與此同時, 金東在打造文化名人品牌、文旅融合、非遺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也做了諸多探索, 成效顯著。

遍佈城鄉的文化禮堂

此前媒體一篇報導讓曹一勤印象深刻:只要有一處空白地, 就會有廣場舞的身影;讀書、看戲、聽講座, 無論身在繁華都市還是普通城鎮, 人們樂於用文化活動填補閒暇時間;插花、茶藝、琴藝等更為精緻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興起。

“這樣的情景, 如今在金東是標配。

”曹一勤說。

一口波光瀲灩的池塘、一座其樂融融的文化禮堂、一個充滿溫情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這是從2013年起金東區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中心要求, 文化禮堂是重要指標, 且注重與美麗鄉村建設和居家養老融合。

4年來, 按照“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定位, 建起了一批集學教、禮儀、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村文化禮堂。

記者採訪發現, 禮堂與原有的農村文化設施最大的不同在於, 充分融合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等功能, “一村一色”“一堂一品”, 使之成為屬於這個村子獨特的集體記憶, 成為承載鄉愁、展現鄉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村莊客廳”。

如多湖街道廳上村的“漁文化”, 汀村的“桑文化”, 曹宅上目宋村的“紅色文化”,

澧浦鎮蒲塘村的“一中學子文化”, 宋宅村的“缸窯文化”, 塘雅鎮下吳村的“奇石文化”等, 特色鮮明。

十九大報告指出,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曹一勤認為, 文化創造美好, 美好需要文化。 “美好生活需要文化的發展和支撐, 富裕路、富強路, 必須以教開智、以文化人, 既富口袋, 又富腦袋, 文化先富引領幸福金東。 ”

金東區委書記程天雲在去年底召開的金東區黨代會上表示, 金東將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 以文化禮堂、光南舞臺、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重點, 加快文化設施建設,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加強面向時代、立足金東的優秀文化產品創作, 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力和輻射力。

堅持以文化提城鄉品位、樹金東形象, 形成與都市中心區相適應的軟實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近年來金東全面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形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 以農村文化禮堂為中心的社區15分鐘文化圈、農村30分鐘文化圈基本形成。 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周到、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有了遍佈城鄉的文化禮堂, 讓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變得便捷, 但如何合理利用亦非常關鍵。 從金東區的實踐來看, 也是需求決定供給。

以多湖街道來說, 12個城中村被整村搬遷, 其中8個村集中安置在金都美地社區, 涉及5000多戶失地農民。 金都美地是由綠城代建的高檔社區, 但突然搬進了高樓,上下左右都是陌生人,串個門,聊天都不方便了,除了買菜開一下門,其他時候都關在房間裡憋得慌。以什麼樣的形式能讓居民彼此熟悉起來、關係融洽起來、氛圍和諧起來?

農民失去土地後進入城市變居民了,原來熟練的勞動技能已變成無用,不創業要坐吃山空,再創業又缺乏新技能,怎麼辦?

這些曾是擺在多湖街道党工委書記童作勇面前的大難題,最後通過文化禮堂這個平臺都較好地解決了,多湖街道以問題為導向,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文化供給,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10月28日晚,多湖街道廳上村文化禮堂座無虛席,一場名為“文明暢行 美好生活”金華治堵文化走進社區、走進文化禮堂活動在此舉行。

積道山演藝社《交通安全出行歌》、女聲獨唱《梨花頌》和澧浦苗農組合《在希望的田野上》,類似這樣的節目編排,既宣傳了治堵,又讓群眾得到了娛樂,加強了溝通。

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台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童作勇告訴記者 ,幾年下來,文化禮堂演出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

採訪期間,在澧浦蒲塘村文化禮堂,記者趕上了一場“文武交流”活動。蒲塘村歷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譽,表演者將非遺五經拳和文藝節目有機結合,台下群眾看得很投入。

前文提到的畈田蔣村系詩壇泰斗艾青的出生地。該村村支書蔣俊森表示,類似的活動村裡每月至少一次,豐富了村民生活,提升了村莊影響力,因而很受歡迎。活動由金東區文聯組織,村裡提供場地,村民都很支援,也經常觀看。

“舉辦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彰顯金東音樂和詩歌的元素,豐富村民生活,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有機地融合起來;另一方面是活躍我區的詩歌創作氛圍,培養詩歌愛好者創作者,提高我區詩人的整體創作水準。” 金東區文聯主席蔣蘋表示,從10月份開始,金東區文聯戲劇家協會和曲藝家協會重點開展“黨的十九大文藝系列宣講活動”,以文藝的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黨的好聲音。

據悉,4年來,金東共舉辦文化禮堂活動2500多場次,40余萬人次群眾受惠。從省級、市級的送文化活動,區級、鎮級的慶祝節日表演,到村級自辦的聯歡晚會、民俗活動等等,表演水準上到專業演出,下至自娛自樂,都給群眾帶去了精神享受。

△2 0 1 7 年4 月15日金東區舉行施光南音樂晚會。圖/邵勤旦

長效機制保障

文化禮堂多彩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生活,但如何避免只是“一陣風”?

據悉,金東區在文化禮堂建設之初就謀劃長遠,首先是政策支撐。4年來,金東區先後出臺了多份檔,促進文化禮堂長效運行和持續發展。同時注重學習,每年定期組織召開全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推進會,明確全年文化禮堂建設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考核標準。此外,還多次組織文化禮堂“建管用育”專題培訓。

好的舉措能否實施到位,督導很有必要。金東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列入對鄉鎮(街道)意識形態考核內容,列入區委、區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列入創建省美麗鄉村示範區“百日攻堅”十大行動之一。

為推動工作,金東區專門建立了宣傳委員微信群和文化禮堂管理員微信群、QQ群,彙報交流各禮堂活動開展情況。

同時,金東區在文化禮堂工作過程中,注重整合各部門力量。區委宣傳部作為牽頭部門和實施主體,連續4年舉辦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培訓班和現場會,提出建設內涵和要求,明確主要目標。

△曹宅鎮杜宅村文化禮堂。圖/邵勤旦

根植名人文化

金東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這裡孕育了詩壇泰斗艾青、“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等歷史名人。

近年來,金東以施光南、艾青等名人文化品牌建設為切入點,通過打造名人節會活動,建設與名人有關的場館建設,加強名人研究挖掘名人精神,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努力探索城市文化建設新機制、新載體,構築金東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脈和城市之魂。

金東區在開展文化活動時注重與名人相結合,傳承和發揚詩歌文化和音樂文化。依託文化禮堂,結合“一月一品”活動,開展了品牌活動,提高了文化禮堂知名度。增強名人文化本身影響力的同時,也宣傳了地方形象。

比如2016年,開展了中國·金東首屆艾青詩歌節活動,帶領多位名家詩人走進金東農村,感受禮堂文化,也為文化禮堂培育詩歌文化奠定了基礎。

多位專家在受訪時表示,通過在艾青出生地畈田蔣村文化禮堂的系列詩歌朗誦活動,陶冶了群眾情操,提升了文化品位,畈田蔣村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受關注。

當地村幹部也坦言,因村民大多經商,有些村民曾對村集體事業不熱心、不關注,也不支持。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名人效應出來了,村裡知名度高了,來旅遊的多了,村民也越來越支持。

源東鄉東葉村是施光南的故鄉。鄉長張遵強表示,以前因為村裡窮,娶親都難。這兩年,通過舉辦“春暖金東 情歸故里”施光南音樂節、光南故里唱響光南曲等系列活動,提升了東葉村乃至源東鄉的知名度。如今,作為金東唯一一個鄉,源東成為金東的後花園。

通過系列活動,打造了城市文化地標,厚實城鎮文化積澱,建設特色文化小鎮。如今,畈田蔣村所在的傅村鎮被譽為“詩歌小鎮”,而源東鄉被稱為“音樂之鄉”。

金東還通過弘揚名人精神,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通過開展名人文化研究,挖掘名人文化當代價值;融入中小學教育,涵養公民素質;搭建人才成長平臺,促進地方文化發展大繁榮。

比如,把艾青、施光南作為重點內容納入地方教材《美麗金東》,納入校園文化建設,培育施光南少兒合唱團。通過兩位名人為紐帶,持續擴大與文藝界、媒體界等溝通聯繫及合作,為地方文藝繁榮搭建了更高更廣的平臺。

此外,金東積極探索文化治城模式,統籌文藝創作、文化活動、新聞宣傳、理論宣講等形式,全面開展“美麗幸福金東”文化宣傳活動,通過展示治城歷程、檢閱治城成果、展望治城願景、凝聚治城共識,最大程度營造了治城氛圍,體現了治城特色,反映了全區幹部群眾的治城熱情和智慧,基層文化成為助推城鄉和諧發展的強勁動力。

封面報導丨金東創新文化供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過去幾年,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在文化惠民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金東區以文化禮堂為基礎,構建遍佈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根植名人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注重文旅融合與文化治城,成效顯著。群眾生活幸福指數、文明指數不斷提高。

破解文化供需矛盾方面,金東實踐給我們提供了有益參考。

上文系本期“封面報導”中的一篇,更多內容歡迎點擊下文連結。

民生網 獨家頻道

精彩推薦

紅軍長征在這裡留下血染的風采 | 革命聖地——黑水

出發去豔遇川西彩林最美的“網紅”——黑水八十裡畫廊

------

出品:民生週刊新媒體事業部

歡迎長按二維碼,

關注“金台西遊”微信公號

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傾情出品,一份屬於你自己的旅行微刊。在這裡,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圖與美食,邂逅遠方的魅力村鎮……

但突然搬進了高樓,上下左右都是陌生人,串個門,聊天都不方便了,除了買菜開一下門,其他時候都關在房間裡憋得慌。以什麼樣的形式能讓居民彼此熟悉起來、關係融洽起來、氛圍和諧起來?

農民失去土地後進入城市變居民了,原來熟練的勞動技能已變成無用,不創業要坐吃山空,再創業又缺乏新技能,怎麼辦?

這些曾是擺在多湖街道党工委書記童作勇面前的大難題,最後通過文化禮堂這個平臺都較好地解決了,多湖街道以問題為導向,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文化供給,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10月28日晚,多湖街道廳上村文化禮堂座無虛席,一場名為“文明暢行 美好生活”金華治堵文化走進社區、走進文化禮堂活動在此舉行。

積道山演藝社《交通安全出行歌》、女聲獨唱《梨花頌》和澧浦苗農組合《在希望的田野上》,類似這樣的節目編排,既宣傳了治堵,又讓群眾得到了娛樂,加強了溝通。

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台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童作勇告訴記者 ,幾年下來,文化禮堂演出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

採訪期間,在澧浦蒲塘村文化禮堂,記者趕上了一場“文武交流”活動。蒲塘村歷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譽,表演者將非遺五經拳和文藝節目有機結合,台下群眾看得很投入。

前文提到的畈田蔣村系詩壇泰斗艾青的出生地。該村村支書蔣俊森表示,類似的活動村裡每月至少一次,豐富了村民生活,提升了村莊影響力,因而很受歡迎。活動由金東區文聯組織,村裡提供場地,村民都很支援,也經常觀看。

“舉辦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彰顯金東音樂和詩歌的元素,豐富村民生活,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有機地融合起來;另一方面是活躍我區的詩歌創作氛圍,培養詩歌愛好者創作者,提高我區詩人的整體創作水準。” 金東區文聯主席蔣蘋表示,從10月份開始,金東區文聯戲劇家協會和曲藝家協會重點開展“黨的十九大文藝系列宣講活動”,以文藝的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黨的好聲音。

據悉,4年來,金東共舉辦文化禮堂活動2500多場次,40余萬人次群眾受惠。從省級、市級的送文化活動,區級、鎮級的慶祝節日表演,到村級自辦的聯歡晚會、民俗活動等等,表演水準上到專業演出,下至自娛自樂,都給群眾帶去了精神享受。

△2 0 1 7 年4 月15日金東區舉行施光南音樂晚會。圖/邵勤旦

長效機制保障

文化禮堂多彩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生活,但如何避免只是“一陣風”?

據悉,金東區在文化禮堂建設之初就謀劃長遠,首先是政策支撐。4年來,金東區先後出臺了多份檔,促進文化禮堂長效運行和持續發展。同時注重學習,每年定期組織召開全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推進會,明確全年文化禮堂建設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考核標準。此外,還多次組織文化禮堂“建管用育”專題培訓。

好的舉措能否實施到位,督導很有必要。金東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列入對鄉鎮(街道)意識形態考核內容,列入區委、區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列入創建省美麗鄉村示範區“百日攻堅”十大行動之一。

為推動工作,金東區專門建立了宣傳委員微信群和文化禮堂管理員微信群、QQ群,彙報交流各禮堂活動開展情況。

同時,金東區在文化禮堂工作過程中,注重整合各部門力量。區委宣傳部作為牽頭部門和實施主體,連續4年舉辦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培訓班和現場會,提出建設內涵和要求,明確主要目標。

△曹宅鎮杜宅村文化禮堂。圖/邵勤旦

根植名人文化

金東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這裡孕育了詩壇泰斗艾青、“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等歷史名人。

近年來,金東以施光南、艾青等名人文化品牌建設為切入點,通過打造名人節會活動,建設與名人有關的場館建設,加強名人研究挖掘名人精神,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努力探索城市文化建設新機制、新載體,構築金東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脈和城市之魂。

金東區在開展文化活動時注重與名人相結合,傳承和發揚詩歌文化和音樂文化。依託文化禮堂,結合“一月一品”活動,開展了品牌活動,提高了文化禮堂知名度。增強名人文化本身影響力的同時,也宣傳了地方形象。

比如2016年,開展了中國·金東首屆艾青詩歌節活動,帶領多位名家詩人走進金東農村,感受禮堂文化,也為文化禮堂培育詩歌文化奠定了基礎。

多位專家在受訪時表示,通過在艾青出生地畈田蔣村文化禮堂的系列詩歌朗誦活動,陶冶了群眾情操,提升了文化品位,畈田蔣村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受關注。

當地村幹部也坦言,因村民大多經商,有些村民曾對村集體事業不熱心、不關注,也不支持。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名人效應出來了,村裡知名度高了,來旅遊的多了,村民也越來越支持。

源東鄉東葉村是施光南的故鄉。鄉長張遵強表示,以前因為村裡窮,娶親都難。這兩年,通過舉辦“春暖金東 情歸故里”施光南音樂節、光南故里唱響光南曲等系列活動,提升了東葉村乃至源東鄉的知名度。如今,作為金東唯一一個鄉,源東成為金東的後花園。

通過系列活動,打造了城市文化地標,厚實城鎮文化積澱,建設特色文化小鎮。如今,畈田蔣村所在的傅村鎮被譽為“詩歌小鎮”,而源東鄉被稱為“音樂之鄉”。

金東還通過弘揚名人精神,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通過開展名人文化研究,挖掘名人文化當代價值;融入中小學教育,涵養公民素質;搭建人才成長平臺,促進地方文化發展大繁榮。

比如,把艾青、施光南作為重點內容納入地方教材《美麗金東》,納入校園文化建設,培育施光南少兒合唱團。通過兩位名人為紐帶,持續擴大與文藝界、媒體界等溝通聯繫及合作,為地方文藝繁榮搭建了更高更廣的平臺。

此外,金東積極探索文化治城模式,統籌文藝創作、文化活動、新聞宣傳、理論宣講等形式,全面開展“美麗幸福金東”文化宣傳活動,通過展示治城歷程、檢閱治城成果、展望治城願景、凝聚治城共識,最大程度營造了治城氛圍,體現了治城特色,反映了全區幹部群眾的治城熱情和智慧,基層文化成為助推城鄉和諧發展的強勁動力。

封面報導丨金東創新文化供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過去幾年,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在文化惠民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金東區以文化禮堂為基礎,構建遍佈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根植名人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注重文旅融合與文化治城,成效顯著。群眾生活幸福指數、文明指數不斷提高。

破解文化供需矛盾方面,金東實踐給我們提供了有益參考。

上文系本期“封面報導”中的一篇,更多內容歡迎點擊下文連結。

民生網 獨家頻道

精彩推薦

紅軍長征在這裡留下血染的風采 | 革命聖地——黑水

出發去豔遇川西彩林最美的“網紅”——黑水八十裡畫廊

------

出品:民生週刊新媒體事業部

歡迎長按二維碼,

關注“金台西遊”微信公號

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傾情出品,一份屬於你自己的旅行微刊。在這裡,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圖與美食,邂逅遠方的魅力村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