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家新規劃一批城市群 四大地區皆佈局

近年來, 中國城市群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長江中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發展規劃均已相繼落地。 在此基礎上, 日前,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紹, 又有多個城市群規劃將按程式上報國務院。 今年, 城市群規劃的工作有望全部完成。

特色鮮明看點多

“粵港澳大灣區、關中平原、滇中、天山北坡、呼包鄂榆等跨省級城市群規劃, 已徵求相關部門和地方意見, 並將按程式上報國務院。 各省負責編制的省內城市群規劃也進展順利。 城市群規劃的工作有望今年全部完成。

”胡祖才近日表示。

從最新一批的城市群規劃來看, 相關城市群均有不少獨特之處。 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為例, 專家指出, 創新科技、跨境金融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在這裡都有著很好的體現:深圳的高新產業和製造業優勢突出, 香港的高等教育資源和高端專業人才充足;廣東享有自貿區政策優勢, 港澳分別是國際金融中心和中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等大型基建工程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形成“1小時生活圈”, 顯著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準。

再如關中平原城市群, 發改委介紹, 編制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是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也是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機遇。 以陝西為主的關中及周邊甘肅天水、山西臨汾和運城、河南三門峽等地區應抓住機遇。

對於城市群規劃, 業內人士指出, 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 在城鎮化格局中具有“綱舉目張”的獨特作用。 在規劃中, 要科學劃定城市群範圍, 合理確定城市群及各城市的定位, 促進產業分工協作, 著力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突出中國元素和中國特色, 健全一體化發展機制體制。

四大地區皆佈局

城市群規劃加快編制的同時, 各大城市群的發展步伐也在持續加快。 當前, 東部地區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 中部地區的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 西部地區的成渝城市群、關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東北地區的哈長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等都保持較快發展, 對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於城市群建設發展,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 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 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 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準。 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 發展壯大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 規劃引導北部灣、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 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值得一提的是, 隨著傳統的省域經濟和行政區經濟逐步向城市群經濟過渡, 城市的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城市群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 2015年, 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 以5.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3.0%的人口, 創造了39.4%的國內生產總值, 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

協調發展是重點

“城市群將是我國未來城鎮化的主體。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表示, 城鎮化非常重要的格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協調發展。 在建立城市群的同時, 應積極推進武漢、成都、鄭州等中心城市建設, 加強中小城市與中心城市的互聯互通。 當前, 一些地區湧現出了一批產業特色縣地, 宜居宜業的特色小鎮和小城鎮, 促進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 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結合出現了新亮點, 城市生活邊界性和密集度逐步提高。

中共十九大報告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部分提出, 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表示, 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城市群未來將是我國大部分人口與產業的承載地, 只要城市群地區不同城市和城鎮之間協調了, 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主體格局就形成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