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建造航母,不僅帶動科技武器裝備進步,還解決18萬人就業

說到航母在大家的印象中, 那就是錢堆出來的, 就是一座海上移動的金山。 為什麼這麼說呢?以美國尼米茲級為例, 其建造費用, 加艦載機和艦上武器裝備以及護航艦艇等費用總計約在200億美元左右。 據統計中國一個面積50平方公里的地級市, 所有的市政基礎建設花費約在150億美元左右, 這麼一比, 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編隊就相當於一個中型城市的費用。 這還不算它整個壽命週期約2000億美元的花費。

因此許多人都說航母就是個吞金獸, 有多少錢都能花下去。 國家經濟實力不強, 根本玩不起這個。 象英國這樣老牌海軍大國都要退役自己的航母,

俄羅斯也因為經費不足, 唯一的一艘航母也是狀況不斷。

反觀中國, 自第一艘航母入役後不久, 第二艘和第三艘航母就開工了。 未來可能保持四到六個航母編隊。 有人說中國這是窮兵黷武, 實際上是嗎?

中國國產航母想像圖

適度發展航母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

作為國民經濟產業鏈產品終端中最具綜合性的超大型產品, 航母是多技術、多產業的集成與交融, 凝結了一個軍事大國所有的戰略產業能力, 其發展必定對國民經濟產業群發展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產生顯著影響。

從產業關聯上看, 發展航母能夠產生很強的後向產業聯繫效應(即“逆向產業聯繫效應”)。 發展航母不僅對船舶工業能力和相關裝備技術水準提出了極高要求, 為高附加值船舶和先進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也對航空、動力、機械、電子、材料乃至燃料工業提出了超乎尋常的要求, 能夠推動這些行業的升級和轉型。 正因為如此,

在當今世界, 航母產業已然成為集國家各主要工業部門能力的綜合性產業。 通過對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高新武器平臺的開發, 帶動軍事工業的發展, 進而輻射和拉動整個國民經濟, 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熟的國家戰略。 早期的英國和法國, 中小型航母建造一般可帶動數以千計的企業, 而美國的大型航母研製則可帶動數萬家承包商的發展, 進而帶動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 而且, 航母的全壽命使用過程本身還是一個持續拉動經濟發展的過程。 航母是不折不扣漂浮在海上的一座城市。 一艘航母除了有作戰飛機、導彈、航炮、油庫、指揮所等戰鬥設施外, 還有從工作到生活的各種保障設施, 可謂應有盡有。 有人預計, 根據不變價格計算,
美國每艘航母一生至少要花去1000億美元, 往往數倍於一艘航母的建造成本, 這無疑會持續刺激社會的生產和消費。

當前, 中國經濟正處於由高速增長向平穩、協調和可持續發輾轉型的關鍵時期, 轉變發展方式、尋找新的發展動力源是國家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 在這一背景下, 適度發展航母產業在提供國家安全效應這一主功能的同時, 無疑可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水準, 加速產業結構升級。 據有關研究, 在我國 95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和396個行業種類中, 船舶工業對其中相當多的行業均有帶動作用。 而航母產業由於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程度極高, 其建造活動所需要的投入, 往往可帶動鋼鐵、化工、能源、船舶、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儀器儀錶、原材料、輕工等產業的發展。

遼寧艦

一是船舶產業群效應

船舶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產業, 發達的造船工業是國家經濟振興、國力強盛的標誌之一。 據統計, 截至2008年底, 我國規模以上的船舶工業企業有1242家, 其中船舶製造企業600家, 船舶配套設備企業368家,全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近百萬人。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船舶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使本已產能過剩的造船行業面臨著一個被迫優勝劣汰的時機。而且,儘管中國船舶訂單量長期佔據世界第一,但可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程度還很低。在這一背景下,建造航母、打造相應的航母編隊,可以加速我國船舶產業升級進程,促進某些通用的船用配套設備儘快實現國產化,早日結束主要建造“大船殼”的船舶工業歷史,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飛躍。從這個意義上說,瓦良格的改裝及其後的航母產業建設,是全面提升船舶產業發展水準的重要推力。

全新的指揮調度系統功能強大

二是產業輻射效應

在瓦良格的改裝中,有很多企業直接參與了科研、生產和試驗任務,還有為數眾多的各類企業包括民用企業承擔了協作配套任務。由此,創造了大量的中間產品需求。可以說,瓦良格的改裝過程,對重武器裝備製造、航空指揮系統、動力系統、中高端防護材料、尖端電子系統等領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無疑會推進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說,通過航母產業發展,使更多的民用經濟體參與國防科研和生產,促使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為滿足國防科研生產條件而不斷加大技術革新的力度,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科技創新發展格局,這的確有助於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新的動力。

中國海軍潛艇

三是後續經濟效應

航母艦隊是一個複雜的軍事巨系統,除了主艦,還需要大量的護衛艦、潛艇、艦載直升機、反潛機、預警機。瓦良格的改裝是中國開啟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步。由此,我國將會逐步建設屬於自己的航母和與之配套的其他作戰平臺及相關的輔助設施,這將源源不斷地提供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動力。

華龍一號,獲得“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技術創新獎”

四是創新及其擴散效應

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產生於軍事領域,爾後再由軍事領域向民用領域轉移,推動民用產業的升級換代,這是現代社會實現經濟與軍事良性互動的一個規律。航母改裝和研製尤其如此。瓦良格的改裝和後續研製過程中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必定會直接作用於民用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對國民經濟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形成有力而持續的推動。

可以預見,適度發展航母產業,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技術提升的支撐點。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船舶配套設備企業368家,全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近百萬人。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船舶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使本已產能過剩的造船行業面臨著一個被迫優勝劣汰的時機。而且,儘管中國船舶訂單量長期佔據世界第一,但可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程度還很低。在這一背景下,建造航母、打造相應的航母編隊,可以加速我國船舶產業升級進程,促進某些通用的船用配套設備儘快實現國產化,早日結束主要建造“大船殼”的船舶工業歷史,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飛躍。從這個意義上說,瓦良格的改裝及其後的航母產業建設,是全面提升船舶產業發展水準的重要推力。

全新的指揮調度系統功能強大

二是產業輻射效應

在瓦良格的改裝中,有很多企業直接參與了科研、生產和試驗任務,還有為數眾多的各類企業包括民用企業承擔了協作配套任務。由此,創造了大量的中間產品需求。可以說,瓦良格的改裝過程,對重武器裝備製造、航空指揮系統、動力系統、中高端防護材料、尖端電子系統等領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無疑會推進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說,通過航母產業發展,使更多的民用經濟體參與國防科研和生產,促使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為滿足國防科研生產條件而不斷加大技術革新的力度,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科技創新發展格局,這的確有助於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新的動力。

中國海軍潛艇

三是後續經濟效應

航母艦隊是一個複雜的軍事巨系統,除了主艦,還需要大量的護衛艦、潛艇、艦載直升機、反潛機、預警機。瓦良格的改裝是中國開啟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步。由此,我國將會逐步建設屬於自己的航母和與之配套的其他作戰平臺及相關的輔助設施,這將源源不斷地提供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動力。

華龍一號,獲得“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技術創新獎”

四是創新及其擴散效應

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產生於軍事領域,爾後再由軍事領域向民用領域轉移,推動民用產業的升級換代,這是現代社會實現經濟與軍事良性互動的一個規律。航母改裝和研製尤其如此。瓦良格的改裝和後續研製過程中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必定會直接作用於民用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對國民經濟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形成有力而持續的推動。

可以預見,適度發展航母產業,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技術提升的支撐點。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